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10期

急性毒鼠强中毒55例的急诊救治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的急诊救治与护理方法。结论争分夺秒采取综合救护措施,是成功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急性中毒。近年来,由于鼠药市场管理混乱,TET中毒事件频繁发生。...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毒鼠强中毒的急诊救治与护理方法。方法 通过55例病人临床治疗,包括及时、彻底清除毒物;尽早、足量、合理应用二巯基丙磺酸钠并合用大剂量维生素B6,有效控制抽搐;尽早辅以血液净化及促醒治疗;积极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加强支持疗法与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55例病例中,49例治愈,治愈率89.1 %;4例死于强直性抽搐、呼吸、循环衰竭;治疗措施中,以及时彻底清除毒物,尽早、足量、合理应用二巯基丙磺酸钠并合用大剂量维生素B6,有效控制抽搐等最为重要。结论 争分夺秒采取综合救护措施,是成功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患者、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关键词】  毒鼠强;急性中毒;急救

  毒鼠强(Tetramethylene disulfotetramine,TET)是一种国家禁止生产、销售及使用的剧毒杀鼠剂。近年来,由于鼠药市场管理混乱, TET中毒事件频繁发生。TET毒性大,对人的致死量为12mg,能迅速从口咽、食道、胃黏膜吸收,致病快,30min可致死亡[1]。据报道,TET中毒占各种中毒的首位,其死亡率高达20%[2],特别是急性TET中毒,起病急骤,病情凶险, 急诊救治及护理难度大,更是致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3]。我院急诊科从2002年1月~2008年6月间共救治55例急性TET中毒患者, 护理人员密切配合医生,迅速实施各项有效的救护措施,使急诊救治工作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急诊救治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5例中,男26例,女29例,年龄2~66岁,中毒途径均为胃肠道中毒,其中误服38例,自服14例, 被投毒者3例。症状出现距服毒时间最短10min,最长75min。中毒距就诊时间20min~72h。其中17例由院前急救现场处置后转入,9例由当地医院送入,29例为院内急诊科就诊。

  1.2 临床表现 

  按照刘仁树提出的TET中毒的临床分型建议[4],临床表现主要为头晕、恶心、呕吐、腹痛、四肢麻木、乏力的轻型患者32例;中型患者13例,表现为烦躁、面部小抽搐、四肢颤抖、痉挛,甚至抽搐;重型患者10例,表现频发强直性抽搐、紫绀、缺氧,其中7例频繁剧烈抽搐,呈癫痫持续状态,3例出现呼吸窘迫,6例昏迷者中有2例在救治过程中出现心脏停搏后复苏成功。

  1.3 治疗及转归 

  急救时对所有患者视病情快速给予催吐、洗胃、导泻,迅速彻底清除毒物,减少毒物吸收;应用二巯基丙磺酸纳并合用大剂量维生素B6,同时配合安定和苯巴比妥钠等镇静剂,有效控制抽搐;给予解毒药、激素、大剂量输液、利尿等药物治疗,以降低颅内压、加快毒物排泄;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及血液灌流等综合治疗措施,保护重要脏器功能。10例出现呼吸窘迫、频发强直性抽搐及昏迷的重型患者,均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本组55例中,49例治愈,治愈率89.1 %;2例因经济原因,家属要求放弃治疗,4例死于强直性抽搐、呼吸、循环衰竭。

  2 体会

  2.1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快速、高流量吸氧   所有中毒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缺氧,尤其抽搐时更为严重,因此给予高流量(4~5L/min) 氧气吸入,必要时面罩加压给氧,维持SpO2 95%以上,有效改善低氧血症状态;出现呼吸窘迫及频繁剧烈抽搐、呈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应及早行机械通气, 纠正呼吸衰竭, 维持患者生命。

  2.2 迅速、彻底清除毒物 

  阻止毒素经皮肤、黏膜等吸收,及时反复洗胃,清除胃内毒物  对所有患者全部用清水进行洗胃,至洗出液清澈无味为止。过去认为服毒6h以后胃已排空,毒物多已吸收,不必再洗胃。但有学者认为, 部分患者24h后仍能从胃液中抽出毒物成分[5],故洗胃时间不应过分受时间限制[6]。洗胃完毕由胃管注入50%硫酸镁20~30g导泻、50g活性碳吸附残留的毒物。

  2.3 有效控制抽搐 

  TET具有高效神经毒性, 重度中毒者往往因全身肌肉持续抽搐导致呼吸肌麻痹或窒息而死亡。二巯基丙磺酸钠(Na-DMPS)是广谱重金属中毒解毒药, 属螯合剂, 疗效高, 副作用少[8],能有效抑制急性中毒症状, 减少抽搐发作次数,且迅速恢复自主呼吸;维生素B6可通过催化谷氨酸生成GABA达到止痉作用而控制中毒症状[9]。对频繁抽搐、症状危重者,应尽早、合理、足量地应用Na-DMPS并合用大剂量维生素B6,同时配合使用安定、苯巴比妥等镇静解痉药控制抽搐。

  2.4 纳洛酮的应用 

  纳洛酮为阿片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能有效阻断脑内阿片样物质的继续损伤作用,减轻脑水肿及脑细胞坏死,并能解除β-内啡呔对呼吸、心血管交感功能的抑制作用,改善中枢性呼吸衰竭,增加心输出量、脑血流量和脑灌注压,阻断了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病过程,对促进神志清醒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常用纳洛酮800mg每次加至5%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

  2.5 血液净化疗法 

  血液净化疗法是目前广泛用于治疗中毒性疾病的有效方法。文献报道,血液净化清除体内TET具有确切疗效,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及血浆置换方法均能起到较好的作用,因此建议对TET中毒患者应尽早给予血液净化治疗。本组10例重症患者,在中毒后48~72h均接受3次床旁血液灌流治疗,每两次治疗间隔时间8~24h时。本组10例患者血液灌流后抽搐症状消失,均未出现血压变化及出血现象。

  2.6 积极防治多器官功能衰竭 

  TET可随血液进入全身各组织器官, 造成多器官功能损害,其中以脑、呼吸系统、胃肠道、心脏、肝脏、骨骼肌损害比较明显。而呼吸衰竭及脑水肿是TET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在有效地控制抽搐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呼吸衰竭和脑水肿,改善心、肝及其它组织细胞功能。如对强直性抽搐、大量使用止痉药的患者, 应及早予机械通气;使用20%甘露醇及速尿, 脱水、利尿降低脑水肿, 防止脑疝发生;使用胃肠保护药防治应激性溃疡;应用能量合剂保护心肌、肝脏等。

  2.6 支持疗法与监护 

  维持有效循环,以静脉留置针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保证液体和抢救药物输入的有效途径。抽搐患者,穿刺部位要妥为固定。使用强心、利尿药物时,应准确记出入量并密切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2.7  建立生命体征监护系统 

  24h严密观察,及时准确作好各项指标记录,以便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出现心律不齐、T 波倒置,血压、血氧饱和度下降,意识、瞳孔、呼吸异常改变时,立即报告医生,并积极配合处置。

【参考文献】
    [1]王保全,张卫红,陈立辉,等.急性毒鼠强中毒治疗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1,21(7):423.

  [2]孟新科.毒鼠强中毒的研究进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2,22(4):245.

  [3]肖学成,王铁英,邓辅良,等. 湘潭市违禁剧毒急性鼠药滥用现状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2,13(5):308.

  [4]刘仁树. 应逐步规范禁用杀鼠剂中毒的临床分型[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1 ,10(4):2211.

  [5]韩文斌.留置胃管反复洗胃救治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研究[J].临床医学, 2004, 24(2):25226.

  [6]周秀华.急救护理学[M].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5.

  [7]叶任高.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50~952.

  [8]文国英. 毒鼠强中毒的急救护理进展[J].医学文选,2004 ,23(3):386~388.


作者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海南 海口 570102.

作者: 何宁宁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