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12期

纤维素染色效果比较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染色方法对纤维素的染色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07年1~12月份诊断有纤维素性渗出的病例69例及血管栓塞病例10例,组织经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分别采用改良Lendrum的MSB法、Mallory’s磷钨酸苏木素法(PTAH)和改良PTAH法3种染色方法进行对比染色。结果3种染色方法对纤维素均有表达......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比较不同染色方法对纤维素的染色效果。 方法 选取我科2007年1~12月份诊断有纤维素性渗出的病例69例及血管栓塞病例10例,组织经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分别采用改良Lendrum的MSB法、Mallory’s磷钨酸苏木素法(PTAH)和改良PTAH法3种染色方法进行对比染色。 结果 3种染色方法对纤维素均有表达,改良PTAH法显示新鲜纤维素呈细丝网状,部分陈旧性纤维素呈团块状,定位清晰,对比明显;改良Lendrum的MSB法染色组织镜下色彩斑斓,步骤繁多;PTAH染液等待成熟和染色时间都太长。 结论 改良PTAH法显示纤维素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两种染色,且染色时间短,操作简便,易掌握,结果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  纤维素;染色方法;比较

  纤维素染色在病理学研究和临床病理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应用于:以纤维素性炎症为主的疾病(如大叶性肺炎、白喉、细菌性痢疾及结核性胸膜炎等)的诊断;证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存在,观察HE染色所不易发现的微小血栓;在小血管及组织内发现疏松的纤维细丝可帮助诊断风湿性肉芽组织、恶性高血压以及一些胶原性疾病等;在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的组织切片中可出现纤维蛋白样变性;用于观察肾小球包氏囊内纤维素沉着的量,量的多少和预后相关;还可鉴别坏死组织、玻璃样变等病变;特别在尸检工作中应用较普遍。纤维素染色方法有很多种,我们选择了以下常用的3种染色方法作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择2007年1~12月份我科诊断肺炎症性病变69例;血管栓塞病例10例。取材组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厚3μm。

  1.2  方法  每个病例都连续切片3张,分别用:改良Lendrum的MSB法、PTAH和改良PTAH法等3种染色方法进行染色。

  1.2.1  改良Lendrum的MSB法[1]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组织,其他染液配制及操作步骤按照常规操作进行。

  1.2.2  PTAH法[2]  染液配制及操作步骤按照常规操作进行。

  1.2.3  改良PTAH法  ⑴改良磷钨酸苏木素染液的配制:苏木素0.1g,磷钨酸2g,蒸馏水100ml,30%双氧水液适量备用。将苏木素溶于20ml蒸馏水中加热溶解,再将磷钨酸溶于80ml蒸馏水中,待磷钨酸苏木素液冷却后将二者混合,再加入1滴(约25μl)30%双氧水液,此时混合液颜色逐渐由浅变深,呈深棕红色,约3h后即可使用。⑵改良PTAH的染色步骤:切片常规脱蜡至水,蒸馏水洗,切片滴加1~2滴30%双氧水液氧化1~2min,充分水洗。入改良PTAH液1h,95%乙醇快速分化脱水,无水乙醇脱水,TO生物制剂透明,中性树胶封片[3,4]。

  2  结果
    
  纤维素不同染色方法及对照染色结果,见表1。

  表1  纤维素不同染色方法及对照染色结果比较(略)

  注: 1、“-” 表示组织成分不显色;“+”表示纤维显示的多少。2、纤维素分布情况:分布于肺泡腔、变性坏死区;直接显示血栓;早期微量纤维素渗出PTAH染色显色效果较好。

  3  讨论
    
  纤维素又称纤维蛋白,它是由存在于血液内的纤维蛋白原分子聚合形成的特殊蛋白质。纤维素样变是指结缔组织中胶原纤维或血管壁的一种变性,常见于胶原性疾病及恶性高血压和胃溃疡底部的动脉壁等。不同疾病出现纤维素渗出或纤维素样物质,都具有嗜酸性的共同特性,通常呈HE红染的细丝,并互相连接成网状;有时则形成较粗大的纤维素网。陈旧性纤维素可相互融合、凝集成无定形的团块。实验中改良Lendrum的MSB法含酸性品红,传统PTAH和改良PTAH染色法是利用磷钨酸苏木素的奇特染色性质——单一染液能染出两种主要的颜色(紫蓝色和棕红色),从而很好的辨别出纤维素或纤维素样物的存在,进而对相关疾病作出准确的诊断。
    
  我们的实验显示:①改良Lendrum的MSB法:实验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组织,基本上可以达到组织着色鲜艳的效果。但此种染色法存在染色步骤繁多,不易操作,结果色彩斑斓,对比性较差等缺点(图1)。②传统PTAH法染液等待自然成熟的时间长,如果加高锰酸钾促其成熟却导致染液不稳定,且染片时间太长,还需主要防止过染现象,影响报告的发出时间。③改良PTAH染色法染色原理是双氧水使苏木精分子脱掉2个氢原子变成苏木红,苏木红通过与钨结合生成蓝色色淀,这种色淀能与横纹肌组织成分牢固地结合使横纹肌显示蓝色,其余组织被磷钨酸染成玫瑰红色。本法加入30%双氧水1滴,可加快其成熟,约3h即可使用。与传统方法相比,结果可靠,纤维素、横纹肌显示清晰,尤其可清晰显示微小血管内纤维素细丝,操作简便快捷,节约试剂。本法利用双氧水具有氧化和漂白的双重作用,节约了时间及试剂,且背景干净。染液置冰箱内可反复使用,保存期可达一年之久。染色过程中双氧水液主要起氧化作用,所以30%浓度一定要足够,若浓度达不到要求,会导致染色失败。染色后不要用水洗,以免脱去红色部分,用95%乙醇快速进行分化(图2)。此染色法显示纤维素,定位清晰,着色鲜艳;对于组织中一些微量、细小的纤维素也能很好地显示出来。
   
  经过比较和实践,我们认为改良PTAH法显示纤维素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两种染色,且染色时间短,操作简便,易掌握,结果可靠,值得推广。

  图1  改良Lendrum的MSB法显示肺泡腔内纤维素呈鲜红色,不规则团块状,血管壁胶原纤维蓝色,细胞核蓝褐色,红细胞黄色,色彩斑斓。中倍放大。(略)

  图2  改良PTAH染色显示肺泡腔内纤维素呈紫蓝色,不规则团块状,血管壁胶原纤维棕红色,细胞核蓝色,定位清晰。中倍放大。(略)

【参考文献】
     [1] 凌启波 . 实用病理特殊染色和组化技术[M] . 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72~76.

  [2] 胥维勇,杨红,李科,等 . Mallory磷钨酸苏木素染色及其应用[J] .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1.10(4):458~459.

  [3] 左东升,成日青,张月琴 . 横纹肌染色法改良[J] .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2003,20(4):30.

  [4] 李丽,田玉旺,李琳,等 . 介绍一种改良的PTAH染色法[J] .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4,11:124.


作者单位:

作者: 林云恩,顾莹莹,刘慕嫦,何萍,杨通,冼慧仪,何新明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