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12期

福建省2005~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福建省2005~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为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控制流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7年福建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报告系统的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福建省2005~2OO7年共报告流腮病例17673例,年平均发病......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福建省2005~2007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流行病学特征,为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控制流腮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07年福建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报告系统的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福建省2005~2OO7年共报告流腮病例1767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66/10万, 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4~7月为流腮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学生和儿童,占报告病例总数的84.65%,5~9岁组发病数最高,计7042例,占发病总数的39.85%。流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起数占全省丙类传染病的70.45% ,暴发总病例数的55.45%。暴发地区农村明显高于城市,所有暴发均发生在中小学。 结论 腮腺炎是有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把腮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能有效控制流腮的流行。

【关键词】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措施

  Analysis of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umps and control measures in Fujian Province in 2005~2007.

  PAN  Wei-yi, CAI Zhi-kung, ZHANG Dong-juan et al.

  ( Fujian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Fuzhou 350001, Fujian, P. R.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umps in Fujian Province . Methods  The data of n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diseases control and prevention in Fujian were analyzed by using  descriptive epidemiology. Results  There were 17,673 mumps cases reported in Fujian, the annual average incidence of mumps was 16.66/100,000, incidence of the mumps showed reducing trend year after year and showing apprently a seasonal features. The peak of mumps was from May to June, mainly occurred to children under the age of 15 years (84.65% and there were 7 042 child cases aged 5-9 years ( 39.85%).  The infection of mumps occupied 70.45% of the toltal infections in the whole province. The incidence of mumps occurred in rural areas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urban area amd most of the outbreaks occurred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Conclusion   Mumps is still a majour infectious disease derimental to the health of the children, thus effective control be carried out to protect the health of the chilldren.

  Key words: Mumps;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asures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全年均可发生,脑炎、脑膜炎、睾丸炎等并发症及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学习是其主要危害。为了解福建省流腮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有效的防治措施,现对福建省20O5~2OO7年疾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福建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各级医疗机构网络直报的2005~2007年腮腺炎个案信息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报告系统。

  1.2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所有数据采用Excel 2003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发病概况  福建省2005~2OO7年共报告流腮病例1767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6.66/10万。2005~2007年流腮报告发病数为分别9000例、5173例和3500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5.61/10万、14.63/10万和9.84/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近三年均无死亡病例报告。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时间分布  全年均有发病。2005~2007年季节发病特征基本一致, 4~7月为高发月份,8~10月较低,11~12月略有上升(见图1)。

  图1  2005~2007年流腮月报告发病数(略)

  Fig.1 Months Reported Mumps in 2005~2007

  2.2.2  地区分布  2005年流腮报告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地市依次为三明、南平、龙岩,发病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49.86%;2006年报告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地市依次为三明、厦门、漳州,发病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43.44%;2007年报告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地市依次为厦门、南平、宁德,发病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38.30% 。

  2.2.3  人群分布  病例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占病例总数的84.65%。5~9岁组发病数最高,计7042例,占发病总数的39.85%。2岁以下儿童发病数仅占所有病例的0.44%,发病率低于10/10万;2005~2007年男性发病11591例,女性6082例,性别比为1.91:1。男性平均发病率为21.47/10万,女性为11.63/10万;2005~2007年各年发病均以学生为主,分别占各年发病总数的70.80%、66.38%、58.78%;学龄前儿童次之,分别占各年发病总数21.40%、25.38%、30.51%。二者合计约占所有病例的90%。

  2.3  暴发疫情  2005~2007年福建省共报告流腮暴发31起,暴发病例数1434例,占三年全省丙类传染病突发事件总起数的70.45% ,发生总病例数的55.45%。流腮暴发次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2005~2007年流腮暴发起数分别为14起、12起和5起,分别为541例、701例和192例。暴发地点主要发生在农村, 31起暴发中,有27起发生在农村地区,占87.10%。暴发全部发在学生群体,其中小学发生29起,共有病例1141例,中学发生3起,共有病例293例。

  2.4  疫苗使用情况与发病关系  福建省每年新出生儿童约48万,2004年开始腮腺炎疫苗使用量逐年增加, 2005~2007年全省分别使用32.7万、47.13万、44.71万人份含腮腺炎疫苗,其中进口麻腮风疫苗约占总用量的50%,主要用于常规免疫及学龄前儿童接种(小于7岁儿童),其中1.5~2.0岁组常规免疫用量超过50%。随着疫苗使用量的上升,腮腺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见图2)。

  图2  2005~2007年疫苗使用量与发病关系(略)

  Fig.2 The relative of Vaccines Consumption and Mumps Incidence Rate in 2005~2007

  3  讨论
    
  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广泛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常在儿童中暴发流行,虽是丙类传染病,但危害严重,有严重的后遗症,是男性不育症和儿童后天性获得性耳聋常见原因。一些典型调查表明在使用疫苗前我国流腮发病率在全人群高达133/10万,在中小学等重点人群高达7000/10万以上[1]。
   
  流腮是疫苗可预防疾病,应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是控制其流行的有效手段[2,3]。美国使用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后10年,腮腺炎的发病率下降了90%,芬兰、瑞典1982年开始使用腮腺炎疫苗后基本消除了腮腺炎,疫苗的有效性已得到充分证明[4]
   
  分析结果表明,2005~2007年福建省流腮呈逐年下降趋势,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以4~7月高发,地区分布原以山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为高,但随着疫苗的广泛使用,这种差异到2007年不是很明显。每年发病均是以学生及学龄前儿童为主,约占到总病例的90%左右。流腮暴发是丙类传染病最为主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发主要发生在农村,全部是在中小学校中发生。这提示在流腮的预防工作中,农村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是我们关注的重点。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前福建省已经大量使用含腮腺炎疫苗,从福建省近年来使用情况上看,随着疫苗用量的加大,流腮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这也从侧面说明疫苗的有效性。
    
  从疫苗效果、国家免疫程序、接种率等考虑,按照目前的国家免疫策略可能不能达到控制或大幅度降低福建省流腮发病的目标。原因有二,一是从流腮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看,2岁以下儿童发病较低,5~9岁高发,中小学容易发生暴发,由于我们采用逐步引入免疫规划,而不是初始强化免疫的策略,对1.5~2.0岁儿童接种一剂含腮腺炎疫苗,只能逐渐产生效果,高发年龄组儿童不能接受免费接种,不能快速建立起免疫屏障,短期内的发病不能很快下降;二是目前是采用一针次的免疫策略,如果使用国产S79株疫苗,抗体阳转率约为80%[5,6],接种率100%,4年就堆积一个年龄组的无免疫力目标儿童,如考虑到抗体水平衰减,可能更快,而这部分儿童刚好进入入学时期,易发生暴发。
   
  因此,要控制流腮的发病,应对其免疫实施、免疫程序、免疫效果、免疫后流行病学特征做更加深入研究,确定适宜的方案才能达到有效控制甚至消除流腮的目标,国外许多国家采用二针次免疫程序,建议我国也应对此进行评估确定最佳方案。此外,在托幼机构、中小学校及时启动晨检制度,加强监测,建立建全疫情报告制度,对有效控制流腮疫情也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556~566.

  [2] 马彦.流行性腮腺炎及其免疫预防[J].中国计划免疫,2000,6:246~248.

  [3] 许青,徐爱强,宋立志,等.山东省2001~20O3年流行性腮腺炎临床诊断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中国计划免疫。2006, 12:497~499.

  [4] 杨文震,陈志慧.腮腺炎病毒的基因分型及当前疫苗的免疫效果.国外医学:预防、诊断、治疗用生物制品分册,2005,28(2):8~9.

  [5] 王玲,吕宏亮,王世文,等.儿童流行性腮腺炎血清流行病学及疫苗免疫效果研究[J]. 中国计划免疫,2002,8(1):51~52.

  [6] 王树巧,涂秋凤,方卫华,等。国产冻干麻疹、流行性腮腺炎二联减毒活疫苗的临床反应和血清学免疫效果研究[J].中国计划免疫,2001,7(3):157~159.


作者单位:

作者: 潘伟毅,蔡志坤,张冬娟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