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第18卷第1期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由于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与年轻人不同,再加上疾病的不良影响,在患病后出现许多特殊而复杂的心理问题。因此,在整个康复护理工作中必须重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防止病情恶化,促进康复,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价值。1心理特点1。1痛苦绝望心理脑血管病患者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突......

点击显示 收起

    脑血管病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与年轻人不同,再加上疾病的不良影响,在患病后出现许多特殊而复杂的心理问题。因此,在整个康复护理工作中必须重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防止病情恶化,促进康复,提高护理质量有重要价值。

  1  心理特点

  1.1  痛苦绝望心理 

  脑血管病患者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突然发病,并常有一定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使患者从心理上难以接受,感觉非常痛苦。再加上年龄大,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多数患者出现悲观绝望感。

  1.2  恐惧紧张心理 

  疾病的各种临床症状给患者造成了躯体不适,同时也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刺激,主要表现为焦虑、烦躁不安或担心病情加重,形成紧张、恐惧心理。同时,患者家属及亲友的紧张情绪也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1.3  急切恳求及失望心理 

  多数患者不能接受现实,对康复寄予过多、过快希望,很想即刻恢复健康状态。而这类疾病的康复又比较缓慢,若几日不见明显改善,患者就会对治疗产生失望心理,情绪低落,而不能积极配合治疗及康复训练。

  1.4  依赖性增加 

  这是患者角色强化的一种行为表现,患者自以为己经不是健康人了,应该得到他人的照顾,一切依赖别人。这样反而对病情康复不利。

  1.5  多疑和心理应激能力下降 

  每个患者都有不同的生活阅历,在生活和社会上担负一定的角色功能而受到他人的尊重。病后如果稍不如意,就会产生失落感,并且敏感多疑,容易对医护人员及其周围人的言行产生误解。此外,心理应变调节能力下降,从而产生不良的心理影响。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提供安全、舒适、安静的休养环境 

  护理人员要有文化修养、文明举止,做到仪态大方,态度和蔼,技术操作熟练、准确,给患者以亲切感、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营造一种关怀、温暖、真诚的氛围,经常与患者沟通,及时为其解决各种困难,保证康复护理的顺利实施。

  2.2  给患者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使之正确面对现实,消除紧张恐惧心理,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帮助患者适应角色,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传授一定的自护知识和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2.3  针对不同患者的性格特点和心理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倾听其心声,理解他们的疾苦和感受,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给予适当安慰和鼓励,并指出患者的性格弱点,克服不良生活习惯,消除依赖感,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4  做好康复护理 

  患者大多有肢体功能障碍,要多做患肢的被动运动、肌肉按摩,防止失用性萎缩;及时更换体位,避免瘫痪肢体受压过久,影响血液循环。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防止发生摔伤等意外。

  2.5  情趣疗法 

  在治疗、休息之余,多与患者接触,讲一些风趣幽默笑话,活跃情绪,并可根据其兴趣爱好,或听音乐,或发挥他们棋、书、画、诗的特长,丰富住院生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身心调整到最佳治疗状态。

  总之,对老年脑血管病患者的护理要耐心、细致,又要有策略。只有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干预,从而达到最佳护理效果,促进康复。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荣军医院,山东  莱州  261400)

作者: 赵爱玲,张淑芝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