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第18卷第2期

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高血压是最早被公认的身心疾病之一,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研究证实,抑郁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发病、死亡和功能恢复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对高血压的治疗很重要。我们在护理158例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实践中,把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收到较好的效果。...

点击显示 收起

  高血压是最早被公认的身心疾病之一,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研究证实,抑郁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发病、死亡和功能恢复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护理,对高血压的治疗很重要。我们在护理158例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症患者实践中,把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收到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入选对象为住院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58例,按照1999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选择轻、中度(1~2级)高血压病例,年龄≥65岁,男60例,女98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状态,将HAMD>17分定为高血压伴抑郁症。
  
  2 结果
    
  本组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减轻了心理压力,抑郁症状减轻90例(56.96%),抑郁症状消失68例(43.04%)。
  
  3 讨论
    
  3.1 心理特点 由于高血压是内科常见病,并发症多、病残率高,当患者知道自已所患疾病时,将不可避免地产生“怕死”的心理,紧张、恐惧油然产生,加上治疗过程中近于苛刻的强制性措施及频繁的检测和治疗,疾病及长期治疗所带来的痛苦和不适,均给病人造成心理压力,并通过神经内分泌机制使交感神经兴奋及血中儿茶酚胺增高,使血压进一步增高;心理压力还可以令患者悲观,认为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时时处处都小心翼翼。临床上有10%~15%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处于抑郁状态,老年人尤其是≥65岁者可能会遇到个人、经济以及其他类型的失意。由于年龄较大,病情逐年加重,反复发作和住院,造成家庭经济困难而与家人产生矛盾;或因家属及子女工作忙,不能经常陪护,长时间不来探视,使患者心理产生紧张、焦虑心情,甚至感到有被遗弃的感觉。据报道,65岁以上人群中,51%的妇女和13%的男性寡居,这此失意可能会引起抑郁、孤独和其他问题。许多老年患者感觉功能改变后很难阅读健康资料或听从指导,容易出现明显的认知功能障碍。 有此种心理的患者多为患病时间久及女性患者,表现为抑郁、孤独、悲观,对周围事物冷漠、食欲不振、睡眠很差,这此最终导致患者的服药顺应性降低。
  
  3.2 护理要点 把关怀体贴贯穿于治疗全过程。关怀体贴是一种高尚道德情感的表现,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如果没有情感、没有爱,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何谈其为池塘?而没有爱,也根本谈不上有什么思想教育。关怀体贴,正是医患之间建立情感和爱的桥梁。护理工作的实践证明,关怀体贴和帮助,就是在护理中掌握患者病情基本特点的同时,主动与患者建立感情,帮助患者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减轻心理负担,增强生活乐趣和生活的信心,减少精神应激性疲劳。由于该类患者精神活动呈现显著的、普遍的抑制,活动很少,反应缓慢,卧床休息,日常生活中许多环节都需要护理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为此,我们在护理中,在依照医嘱要求认真细致地做好有关检测的同时,不间断地帮助患者克服心理上的障碍。我们应以同情和理解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宣传高血压的基本知识和常规治疗及心理因素对高血压的影响等,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并鼓励他们适当参加社会交际活动,减轻抑郁心情,引导他们多发现生活中的积极因素,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追求精神愉快。
   
  为此,首先是把缩小心理距离当作融情护理的关键来对待。特别是对自觉脑力迟钝、联想困难、缺乏主动言语的患者,用良好的言行把真挚的爱传递给他们。尤其是在做心电、血压、脉搏、呼吸检测、止痛、通便护理中,主动与患者谈话,将其注意力尽可能转移。
   
  坚持生活方式改变和提高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的顺应性至关重要。最有效药物只有在患者的积极配合下,才能发挥最有效的治疗作用;只有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建立信任,才能调动其积极性。我们把借助患者家属的力量减轻患者心理压力贯穿于治疗全过程,要求其家人从各方面关心、帮助他们。在进行治疗和护理时,处处小心、细心、耐心,尽量满足患者要求,从而减轻他们的心理障碍,收到了较好效果。

  (山东省文登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文登 264411)

作者: 张爱英,赵锦国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