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第18卷第6期

人文关怀在精神科女病人护理工作中的实践与体会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护理实践中,人文精神集中体现为整体护理内外环境所需的人性氛围,也可体现为护士的个体品质,它是一种对护理真、善、美追求过程的认识和情感,也是一种实践人性化、人道化护理服务的行为和规范,人文精神与整体护理在以人为中心、以人的价值为中心的理念上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1]。护......

点击显示 收起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精神。在护理实践中,人文精神集中体现为整体护理内外环境所需的人性氛围,也可体现为护士的个体品质,它是一种对护理真、善、美追求过程的认识和情感,也是一种实践人性化、人道化护理服务的行为和规范,人文精神与整体护理在以人为中心、以人的价值为中心的理念上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1]。护理实践就是以“人”为中心的活动,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实施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文精神的医学人文关怀,在今天的护理实践中将具有更加突出的地位,其主导作用也日益凸显[2]。长期以来,由于受传观念的影,人们往往忽视甚至是漠视精神病人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3]。对精神病人采取了强制的方法管理:如统一安排房间,统一服装餐具,不分年龄大小直呼其名等。女性精神病人是病员的一个特殊群体,除具有其他病人的共性外,又有其独特的需求,如梳洗,经期卫生,想孩子心切等。常规护理模式缺乏相应的关心、关爱和体贴。因此,我们从2004年1月开始将人文关怀理念运用于住入本病区的女精神病人的护理之中,已初见成效,现阶段性总结如下。

  1  精神病人缺乏人为关怀原因分析

  传统的精神科护理管理,让病人在封闭的环境中接受治疗与管理,忽略了人的整体观念[4]。而某些以管理者的要求和医院的规章制度为准的行为较少具有关怀性[5]。如对所有住院精神病人统一安排房间,统一病员服装,统一使用餐具,统一探视时间,统一姓名称呼。而对女性生活的特殊需求:经期卫生及生理、心理变化,思念孩子心切等均缺乏相应的关爱、关怀和体贴。强调制度与安全,忽略了精神病人在病态的情感,思维,和行为的同时,也有常人的认知和需求。

  2  人文关怀在工作的实践

  2.1  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

  精神病人虽然不同于正常人,但在病房里我们每个护士都能自觉地以人文情感和人道伦理意识,努力营造一种以关心病人、尊重病人、以病人利益和需要为中心的人文环境。病房环境的设计和设施布置尽可能体现家庭式的温馨,在一进病房的墙上挂着"处处是医院窗口、人人是医院形象"的标语,对入院病人应做到五个一:即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杯热水、一个详细的入院介绍、一个舒适的床单元。房间的墙上张贴着各种不同的格言,如莫生气、莫烦恼、自强不息、信心、心想事成、人生之路等。挂在墙上,落实在行动中。我们对每位入院病人都是热情接待,详细介绍餐厅、开水饮用处、洗漱间、厕所等,将床单元更换一新,并给病情稳定的病人讲解各种格言的来历意义,使病人很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恐惧感和孤独感,以便于接纳护士,安心住院配合治疗。

  2.2  合理安排房间

  为了便于观察和管理,我们医院的房间设计是以大房间为主,有部分小房间。我们已改统一安排房间的制度,根据病人的要求合理安排,如有的病人入院时,否认有病,拒绝和其他病友住在一起,家属又愿陪护的,就安排小房间;还有的病人认为自己的病较轻,愿意和恢复期的病人住在一起,我们根据具体情况,让其挑选合适的病友同住。另外,我们除了根据病人的病情外,还结合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等人际交往"相似"理论给予合理的安排他们的房间[3]。这样既尊重了病人的意愿,又减少了病人之间的磨擦,也使家属感到满意。

  2.3  病员服的改进

  在精神科让病人穿统一服装,一般是作为病人出走时的一标记,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强行要求病人穿病员服,有损病人的自我形象,从尊重人权的角度来说,也是剥夺了人的尊严权利[3]。我们的做法是:对新入院和极不安心住院的病人,根据病人的意愿劝其穿一件外罩,对于拒绝穿病员服的,我们也不强行,只是要求护士重点看护,而让其他住院精神病人穿上自己的服装,自己洗衣服,目的是鼓励病人自我护理,同时也是陪养和增强病人自尊、自信心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3]。

  2.4  生活家庭化

  生活家庭化体现在病房管理的各个方面,在已改病员全穿统一服装的基础上,医务人员对病人也以呢称、尊称或在外职务称呼,如老张、小刘、XX老师等。废弃传统精神科公用餐具的方式,鼓励病人用自己的餐具、自己洗刷、床单元自己整理,这样即避免了“乙肝”等传染病的扩散,也使病人的生活更贴近家庭。此外根据病人的爱好不同,每天组织病人看电视、下棋、打扑克、唱卡拉OK等,这些管理措施是为了尽可能的消除医患之间的身份隔阂,让病人感受到一种真正的平等,为病人提供一个和外部社会相似并具有家庭氛围的治疗环境[6]。

  2.5  满足特殊生理心理需求

  女性精神病人生活特殊需求较多,如梳洗,经期卫生及想孩子等,因此,护士在施行护理措施时应注重以情感人,动作轻、稳,融心理护理于护理操作的全过程[7]。对于重症病人护士亲自为其梳头、洗脸、喂饭,处理经期卫生等;对其他病人每周以讲课形式,讲解经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凉水洗脚、禁食生冷食物等。从关心关爱病人的角度,我们还为病人备了卫生巾、内衣和生活用品,随时满足病人的需求。另外,我们基本废除了统一探视时间的制度,在不影响病人休息和治疗的情况下,家属随时都可以探视病人;对于那些特别想念孩子的病人,我们主动与家属联系,尽可能让孩子来探视病人;还有孩子在外地上学的,我们就给其打电话让病人听一听孩子的声音,这样即满足了病人的心理需求,也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

  2.6  注重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环节,我们针对精神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特点,实施有效的教育内容,它包括疾病知识、治疗知识和出院健康心理指导,如精神分裂症发病早期有何迹象、如何摆脱心理危机、精神病人用药指南、精神疾病的预防、心理治疗的意义等。教育的形式有健康教育宣传栏,每周更换内容;每天集体讲授一个教育内容,并给予提问、讨论和解答;而且护士还能站在平等尊重、理解同情病人的角度,去做个别健康心理指导;病人出院时除做好出院康复指导外,还给病人及家属发放“亲情联系卡”,其内容有用药指导、预防保健知识、家庭干预教育及咨询联系方式等。通过对病人的健康教育,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加深了护患感情,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更好的康复。

  3  体会

  3.1  实施人文关怀,强化了护士的爱心、责任心。

  人文关怀在临床各项护理工作中的落实,强化了护士的爱心、责人心,让病人在接受治疗和护理中,能够体会到被尊重、被关爱,使护患之间能够相互配合理解,患者不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还与护理人员之间建立了亲密的护患关系,随之而来的是患者有心事愿与护理人员倾诉,有问题愿与护理人员沟通。护理人员在病人的信任中,增强了责任感和爱心 ,形成一种新型互动关系,这种关系促进了护理人员自身价值的体现,也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3.2  实施人文关怀,提高了满意度

  众所周知,精神病人的思维、情感、行为不受大脑支配,言行紊乱,但他们也是人,更需要人文关怀,所以我们在护理工作中更注重对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对病人的同情、关心、安慰等,给予病人情感的关照。病人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感受的关怀越深,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就越高[5]。我们在实施人文关怀1年来,通过问卷、当面征求意见等方式调查获知:病人的满意率由2003年度的94%,提高到2004年度的97%。

  3.3  实施人文关怀, 减少了护患纠纷和投诉的发生

  由于我们微笑服务和行为规范,善于与病人及家属沟通交流,使病人及家属受到了护理人员的关怀爱护,促进了护患及家属之间的理解,使家属将病人送到我们病区治疗放心,病人感到温馨,从而使护患纠纷和病人投诉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病区实施人文关怀1年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病人投诉和护患纠纷为零。

  我们病区虽然在人文关怀护理工作中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人文关怀理念养成是长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和开展几个活动就能够形成的,而对于精神科来讲,要想改变全社会对精神病人的偏见及长期传统的管理模式,首先需要管理层转变观念,真正从制度、体制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从关心关爱病人的角度,深入临床一线,了解哪些护理行为具有关怀性,哪些行为较少具有关怀性,从而引导护理人员为病人提供人文关怀服务,跟上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  施卫星. 人文精神. 整体护理发展的内在动力[J]. 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391-393.

  [2]  张慧君. 试论现代护理观念与人文关怀[J].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 2003,31(1):52-55.

  [3]  丘东友. 精神科护理与人权意适[J].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1):897-898.

  [4]  陈柄英,徐美英. 住院精神病人实行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分析[J]. 实用护理杂志,2003,19(8)下半月版:63.

  [5]  刘义兰,王硅兰,任小英,等. 住院患者对护理行为关怀性评价的调查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45-247.

  [6]  许崇涛,刘少文. 在精神病院管理中实行人文关怀[J].中华管理杂志;2004,3(3):161-162.

  [7]  陈孝芬,张新民,女性精神病人的住院特点及护理[J]. 四川精神卫生,1998,11(9):209-210.

  (山东精神卫生中心, 山东  济南  250014)

作者: 李宝荣,胡秀玲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