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期

退变性脊柱疾病的预防和健康教育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脊柱健康教育预防医学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紧张、生活压力大,各种文明病和办公室综合征也接踵而来。最近的统计资料表明,脊柱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为什么脊柱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呢。这就要从脊柱的进化史和结构上找原因。...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脊柱 健康教育 预防医学

    现代社会,人们工作紧张、生活压力大,各种“文明病和办公室综合征”也接踵而来。最近的统计资料表明,脊柱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逐渐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为什么脊柱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呢?这就要从脊柱的进化史和结构上找原因。

    1  脊柱的进化史和力学结构特点

    图1  人类进化史

    1.1  脊柱的进化史  200多万年以前,猿猴是爬行的,全身的重量平均分散在整个脊柱上。而由爬行到直立行走,仅用了一两万年的时间,脊柱还来不及完全进化,然而工业革命以后,我们站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坐着的机会越来越多。见图1。本来可以爬楼梯,偏要坐电梯,本来可以走路,偏要坐汽车,于是我们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脊柱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一个抽样统计发现,18岁以上的成年人,有过1天以上的腰痛者为56%,持续2周以上的腰痛者可达10.3%[1]。

    1.2  力学结构特点  刚出生时,我们的脊柱是直的,直立后才形成颈曲、胸曲、腰曲、骶曲,这4个生理曲线像弹簧一样缓冲了纵向的压力,其中颈、腰部活动最多,也是最易受损的部位。而各个椎体间的间盘25岁以后就开始脱水,在各种应力作用下,不均匀退变的纤维环破裂,导致髓核突出,椎体出现力学失衡,进而产生牵张性骨刺,引起一系列的症状。一位著名医学家说过,“There's never so many own so much to so small,从未有如此小的东西,对如此多的人,造成如此大的麻烦”[1]。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大家只好去牵引、按摩、理疗、正骨,甚至免不了一刀之苦,难道人类必须经历这种磨难吗,我们不禁要问“拿什么拯救你我的脊梁?”。

    2  对策

    2.1  中医“治未病”的思想  《黄帝内经·素问》有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这种“治未病”的思想早已传承了几千年,民间有“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的说法。一千年前,达摩祖师为防止打坐参禅后气血不通,曾创立一套少林健身操——就是传说中的武功秘籍《易筋经》,其实道理就和今天的广播体操一样,没有什么神秘的,只是后人把它神化了。

    2.2  现代医学的预防医学模式  现代医学模式已演变为“身心-社会医学模式”,中西医终于在几千年后殊途同归,人们日益认识到预防医学的重要性,比如美国22个州立法要求对10~14岁儿童进行脊柱健康普查[2],做到早期预防。另外,美国、加拿大、瑞士等国纷纷成立BACK SCHOOL(腰背痛学校),培训一批专业的骨科顾问(PT),在人们上岗之前教会他们如何用正确的姿态保护自己,帮助人们预防腰背痛,每年节省了上百亿美元的医疗保险开支[3]。

    2.3  我国脊柱保健的现状和问题  一方面,群众健康知识较少,防范不当;另一方面,医疗资源缺乏,观念上还是治重于防,其直接恶果是占用了本不该占用的医疗资源,浪费了大量资金。例如,一个椎间盘手术住院费要2~5万,而间接损失则无法计算,这恐怕是造成“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原因之一。

    2.4  解决方法  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关键是解决观念和体制的问题,温家宝总理提出医疗体制改革“战略重点前移,重心下移”,就是要把医疗重点放在预防为主,并建立基层社区全科医生基层保健系统,这是十分英明的决定。针对脊柱保健提出如下对策:①大力宣传全民脊柱保健理念。②建立社区健康指导体系。③专业人员的培训。④立法保障中小学生的脊柱健康普查。⑤建立腰背疼学校。我们需要协调媒体、医院、防疫和政府部门(包括民政、社保、教育、区级及村镇一级政府部门)建立起一批“腰背疼学校”,培训医生和社区工作人员,把脊柱保健理念和技术推广到每一个社区和村落,教会大家怎样脊柱保健。

    3  脊柱保健具体方法

    “全面维护脊柱健康的理念”,看上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实际上从最简单的坐、卧、立、行开始就可以。

    图2  正确卧姿√,错误卧姿×

    3.1  卧  枕头一般不应超过12cm也就是一拳高。否则,会引起肌肉的疲劳,造成颈曲变直甚至反张。还有些人爱趴着睡觉,颈椎处于旋转状态,躯干脊柱也随之出现扭转,常此以往必然对健康不利。所以,从保护颈椎的角度讲,正确的卧姿应该是平卧、侧卧。见图2。

    图3  正确坐姿√,错误坐姿×

    3.2  坐  很多人在驼背“堆坐”,这样的坐姿久了会导致腰背部肌肉疲劳,脊柱力学失衡,引起腰酸背痛。正确的做法是椅背要顶住腰部,保持其前凸的曲度,而且连续坐位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整天坐位工作者,工作期间应起立活动4~6次。所以,建议大家恢复“工间操”,来保护脊柱。见图3。

    图4  正确立姿√,错误立姿×

    3.3  如何正确站立  很多人“一站就三道弯”,也就是驼背松腹站立。此时,脊柱主要依赖韧带的张力维持平衡,时间一长,就会出现腰曲加深,腰背肌负荷加大,腰椎容易受损,所以,建议大家要挺拔身姿。与其类似的问题就是高跟鞋,高跟让脊柱重心前移,腰曲加深,臀部翘起,虽然突出了女性的曲线美,但其中的痛苦“谁穿谁知道”。所以,鞋跟不要超过5cm。见图4。

    图5  正确运物姿势√,错误运物姿势×

    3.4  日常生活保护  在搬抬重物时应该避免使用腰劲,尽量使用下肢力量。由于杠杆原因,手上的重量通过力臂,作用到腰上将是几倍的的应力,腰很容易受到伤害,所以,持物重心必须尽量靠近身体,多用推少用拉。总之,坐卧立行总结到一起,还是那句老话“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见图5。

    3.5  全身煅炼方法  历代医家也留下了很多宝贵的遗产。如华佗的“五禽戏”,动作主要是模仿虎的扑动前肢、熊的伏倒站起、鹿的伸转头颈、猿的脚尖纵跳、鸟的展翅飞翔,分别对应五脏、五行,不仅能锻炼四肢的筋骨,还能使五脏六腑得到全方位的运动。

    3.6  部位专项训练  推荐以下一些简单的动作:颈椎可做米字型运动,就是前屈、后伸、左右侧屈,还有斜向的运动,这8个方向的运动可以松解颈椎关节,锻炼颈夹肌的灵活性。肩胛可做双肩向前后摇转,接扩胸运动,可以缓解颈肩肌肉的疲劳。腰椎可做慢骑马运动:端坐位,吸气挺胸至极限位,然后呼气放松沉腰,每天6组,此动作酷似骑马时腰部颠簸的动作,主要训练腰椎关节的屈伸运动。

    3.7  运动的选择  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或不同康复阶段的人群,经常象开药一样,给病人开一些运动处方,做到个体化治疗、个体化康复训练。试举运动处方如下:每日局部运动处方:①颈、胸椎做耸肩扩胸运动,用法是每组6个,每日4次。②腰椎做慢骑马运动,用法是每组20个,每日4次。全身运动处方做快速行军走,用法是每次走30分钟,一天2次。这样做的好处是:局部运动能转移疲劳负荷,润滑关节,全身运动能增加弹性储备,改善协调能力。

    其实,脊柱健康的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最基础的程序就寓于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只要每天都给脊柱一点点关爱,并影响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就可以真正挺起脊梁。希望医务工作者们,挖掘和发扬中医几千年的深厚底蕴,结合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把脊柱健康的新观念普及到千家万户。

 

【参考文献】
  [1] 赵平.脊柱健康手册[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9.

[2] Bunnell,William P.Selective Screening for Scoliosis[J]Clinical Orthopaedics and Related Research,2005,434(3):40-45.

[3] 缪鸿石.康复医学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726.


作者单位:空军总医院中西医结合正骨科,北京 海淀 100036

作者: 郭伟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