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腹泻100例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急慢性腹泻腹泻以排便次数增多、便质清稀为特征,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近几年来,从调理脾胃功能论治,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治疗前后大便次数及症状、体征均未改善为无效。表1各型急慢性腹泻疗效比较4讨论急性腹泻由进食不洁之物或兼受寒湿暑热等邪客于肠胃,邪滞交阻,......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急慢性腹泻

   腹泻以排便次数增多、便质清稀为特征,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近几年来,从调理脾胃功能论治,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临床系统观察的100例整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门诊观察的100例中,男性48例,女性52例;年龄:3 个月~1岁17例,2~7岁23例,8~15岁27例,16~40岁20例,41~75岁13例;大便性状:水样便42例,蛋花样便38例,糊样便20例;大便次数:每日3~4次37例,5~6次46例,7次以上17例;症状:食欲不振86例,腹痛73例,腹胀恶心59例,面萎乏力57例。中医辨证属感受外邪20例,食滞胃肠28例,肝气乘脾17例,脾胃虚弱23例,肾阳不足12例。

    2  方法

    2.1  中药  人参2~9g,炒白术3~12g,茯苓4~12g,山药4~12g,连翘2~9g,陈皮4~12g,炙甘草4~12g,泽泻4~12g。剂量根据年龄大小而增减。随证加减:感受外邪加藿香、荆芥、防风、香薷等;食滞肠胃加焦三仙、莱菔子等;肝气乘脾加白芍、防风、香附等;脾胃虚弱加厚朴、苍术;肾阳不足加附子、肉蔻、五味子等。水煎2次,取液240~400ml,分2~3次口服。

    2.2  西药  轻度脱水者口服补液盐,中度或重度脱水者可酌情补液,以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和酸碱平衡。

    2.3  穴位注射  选天枢、足三里、关元等,恶心、纳差者加中脘、内关穴。丁胺卡那霉素注射液0.2g,腹痛者用654-2注射液,选5号针头,针刺得气后缓慢注射,每穴0.5~1ml。每日1次,连用3次,休息两天后继续注射。

    2.4  敷脐  以十香暖脐膏烤化待温后,贴于脐中穴。每3日一帖。

    2.5  疗效标准  大便次数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为痊愈;大便次数减少,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为显效;治疗前后大便次数及症状、体征均未改善为无效。

    3  结果

    结果见表1。表1  各型急慢性腹泻疗效比较

    4  讨论

    急性腹泻由进食不洁之物或兼受寒湿暑热等邪客于肠胃,邪滞交阻,气机不和,肠胃的运动与传导功能失常,以致清浊不分而致腹泻;慢性腹泻则由于胃肠虚弱或久病气虚,以致中焦不能健运,或肝气乘脾,命门火衰,不能熟腐水谷,亦致腹泻。因此,在治疗上注重固本健脾,在组方上以人参健脾益气,白术、茯苓、陈皮、藿香等燥湿健脾,焦三仙消食,莲子止泻;甘草、山药加强健脾之功;泽泻利小便实大便;附子、吴茱萸、肉蔻温振脾肾之阳,中脘为胃募,天枢为大肠募,为脏腑之气所汇集,故此二穴在调整肾肠上有使之运化与传导的功能;取足三里穴、关元以益命火,壮脾阳;加上药物的作用,使穴位注射有事半功倍的功效,配合中西医药物共奏健脾益气、利湿消食、温肾涩肠之功。

 


作者单位: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山东 聊城 252027

作者: 张霞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