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2期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28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28例儿童腹痛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结论:临床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熟悉本病的腹痛的特点,及时完成相关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水平。【关键词】儿童。...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1999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28例儿童腹痛型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28例患儿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以阵发性绞痛及持续性钝痛为主,腹痛部位多变而不固定,症状严重,而体征轻微,同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便血、发热、关节疼痛。出现典型皮肤紫癜时间1~7天,平均3.5天。 57.1%患儿嗜酸粒细胞增多,64.3%大便潜血试验阳性,53.6%血沉增快,57.1%尿常规蛋白阳性和(或)红细胞阳性,所有病例经过常规抗组胺类药物、钙剂、维生素C及泼尼松口服或地塞米松静滴治疗后,在2~3周治愈出院。结论:临床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熟悉本病的腹痛的特点,及时完成相关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水平。

【关键词】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临床特点


    过敏性紫癜好发于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而以腹痛为首发症状者少见。由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并且皮肤紫癜出现晚于腹部症状,早期很难作出判断,容易误诊。1999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28例,现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8例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其诊断标准参照儿科学[1]。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3~14岁,平均7.5岁。发病季节:2~4月11例(39.3%),5~7月7例(25%),8~10月4例(14.3%),11~12月6例(21.4%)。

    1.2  临床特点  既往有过敏性疾病史8例(28.6%),1年前有过敏性紫癜病史2例(7.1%)。发病诱因:有诱因可查者18例(64.3%),其中上呼吸道感染8例,食物过敏4例,药物过敏4例,肠蛔虫症2例;无明显诱因者10例(35.7%)。28例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全腹疼痛5例,上腹疼痛5例,脐周疼痛10例,下腹疼痛6例,疼痛部位不定2例。腹痛性质:阵发性绞痛12例,持续性钝痛10例,间歇性疼痛6例。腹部体征:无固定痛点19例,脐周压痛6例,右下腹压痛3例。28例患儿腹部柔软,均无明显肌紧张及反跳痛。伴发症状:伴有恶心,呕吐11例,腹泻16例,便血8例,发热5例,关节疼痛5例,肉眼血尿2例,大便排出蛔虫1例。起病至出现典型皮肤紫癜时间:1~2天12例,3~6天14例,7天2例,平均3.5天。

    1.3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血小板均正常,嗜酸粒细胞增加16例(57.1%),凝血四项均正常,大便潜血试验阳性18例(64.3%),粪检蛔虫卵阳性2例,血沉增快15例(53.6%)。腹部透视未见异常,肝胆脾胰B超未见异常。尿常规检查:蛋白阳性和(或)红细胞阳性16例(57.1%)。12例胃镜提示不同程度胃十二指肠黏膜充血,糜烂及散在出血。病理检查示黏膜组织内毛细血管炎性改变。有大量红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

    1.4  误诊情况  本组误诊26例(92.9%),误诊时间2~7天,其中急性阑尾炎2例,急性胃肠炎10例,急性肠炎6例,出血性坏死性肠炎4例,肠蛔虫症1例,急性胆囊炎1例,消化性溃疡2例。

    1.5  治疗  所有病例于确诊后常规用抗组胺类药物、钙剂、维生素C治疗的同时,均给予泼尼松口服,或地塞米松静滴至症状缓解后改服泼尼松,2~3周内停药。有消化道出血者加用奥美拉唑,腹痛1~7天消失,消化道出血2~5天停止。28例均在2~3周治愈出院。

    2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为:各种刺激因子包括感染原和过敏原作用于具有遗传背景的个体,激发B细胞克隆扩增,导致IgA介导的系统性血管炎,可由感染、食物、药物诱发,特别是一些含特殊蛋白的食物,如海鲜食品等,病理可见血管壁灶性坏死及血小板血栓形成,重者有坏死性小动脉炎,出血及水肿[2]。血管炎常累及部位为皮肤、胃肠道、关节和肾脏,以胃肠道症状突出时称为腹型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一般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而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容易误诊为消化道疾病或急腹症。本组误诊26例,误诊率高达92.9%,回顾分析本组临床特点有:①64.3%有明显诱因,以上呼吸道感染、食物或药物过敏为多见;②腹痛部位多变而不固定,自觉症状明显,多为绞痛,但腹部体征轻微,压痛点多不固定,无明显的腹肌紧张及反跳痛;③皮肤紫癜多在病后2~4天出现,最多7天;④实验室检查:57.1%嗜酸粒细胞增多,57.1%尿常规异常,53.6%血沉增快,血小板及凝血四项均正常;⑤胃镜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糜烂。为了降低对该病的误诊,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笔者体会:①仔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过敏性紫癜诱因,有无过敏史或过敏性紫癜病史,本组占64.3%。②作为临床医生要熟悉本病的临床特点,特别是腹痛的特点。③及时做相关实验室检查:过敏性紫癜血嗜酸粒细胞、血沉、尿常规均可异常,肾损害是过敏性紫癜的基本症状之一。④有文献报告超声检查显示多发或者单发的节段性肠壁水肿,对称或不对称性肠壁增厚,境界模糊不清、肠腔狭窄,肠腔积液等可提供诊断[3]。但本组患者超声均未出现异常,可能与早期病变不明显有关。⑤必须明确胃肠道疾病以及某些全身疾病均可出现胃肠道症状,在诊断此类疾病时除考虑胃肠道本身疾病的同时也应考虑到某些全身性疾病,如腹型紫癜。对原因不明的腹痛患儿,应想到该病的可能性,特别是伴有皮肤、关节、肾脏等损害表现。⑥密切观察皮肤,疑似病例一旦出现典型皮肤紫癜,即可诊断为腹型过敏性紫癜。

【参考文献】
  [1] 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10.

[2] 任万英,李 华,赵丽婷.过敏性紫癜在内镜下的胃肠粘膜改变[J].中华消化杂志,2002,22(4):250-251.

[3] 李 欣,李 林,王春祥,等.儿童过敏性紫癜胃肠道损害的CT、US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5):449.


作者单位:湖南省荣军医院,湖南 长沙 410119

作者: 罗卓琼,彭家先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