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7期

趾锤状趾的临床治疗分析与探讨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方法:采用Jones手术方法治疗趾锤状趾206例(230足),随访190例(214足),随访时间6个月~8年,平均5年。结论:采用Jones手术方法治疗趾锤状趾是一个疗效可靠的治疗手法。能有效减轻足趾疼痛,矫正畸形,改善足部功能。Jones手术锤状趾畸形多见,尤其以大趾最明显。...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对趾锤状趾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采用Jones手术方法治疗趾锤状趾206例(230足),随访190例(214足),随访时间6个月~8年,平均5年。结果:优:130足,良61足,差23足,优良率89%。结论:采用Jones手术方法治疗趾锤状趾是一个疗效可靠的治疗手法。能有效减轻足趾疼痛,矫正畸形,改善足部功能。

【关键词】  锤状趾;Jones手术

    锤状趾畸形多见,尤其以大趾最明显。是脊髓灰质炎常见的后遗症,具体表现为跖趾关节极度过伸,趾间关节屈曲,跖骨头下沉,跖骨头、趾间关节与皮鞋磨擦日久出现疼痛与胼胝,影响患足功能。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206例趾锤状趾畸形患者。采用Jones手术治疗方法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对该组患者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206例(230足)其中伴有其他足趾锤状趾83足。男112例,女94例,左108足,右122足,其中24例为双足。年龄5~28岁,平均18岁。本组病人中有166例为脊髓灰质炎后遗症,27例为脊柱裂所致畸形,13例为脑性瘫痪后遗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胫前肌瘫痪,第一跖骨头下沉,大多合并跟腱,跖筋膜挛缩、高弓足。

  1.2  方法 

  (1)术式的选择  本组采用Jones手术方法即采用长伸肌后移术,跖筋膜切断术及跟腱延长术治疗230足。趾间关节融合术158足,足跗关节融合术36足,62足行腓骨长肌转移术。同时行其他足趾手术34足。(2)手术指征  ①胫前肌瘫痪,趾长伸肌代偿足背伸功能,屈趾肌挛缩变短,形成第一跖骨头下沉,跖趾关节过伸,趾间关节过屈畸形。②第一跖骨头跖部、趾背部皮肤与鞋磨擦有胼胝,引起疼痛。③局部皮肤无破渍,无感染者。④年龄14岁以上可行趾间关节融合术,否则只行软组织手术和肌腱移位术。(3)Jones手术方法:术前皮肤准备,每天1次,共3次。足趾间皮肤应干燥,不能有湿气或霉菌存在,在伸腱内侧作直切口,自趾间关节沿肌腱至跖骨头之上,约3 cm~5 cm。牵开皮肤暴露皮下之伸长腱,剥离周围软组织至跖骨中部,在末节趾骨关节后切断伸长腱,将远端与关节囊软组织拉紧缝合,纠正趾间关节屈曲。年龄14岁以上可切除关节软骨,对拢关节面用克氏针予以固定。将长伸肌游离至跖骨中断,切除腱鞘,在跖骨头关节外,骨骺板前钻孔,横贯跖骨头,用小止血钳扩大孔道将肌腱穿过而返回。拉紧肌腱末端而与近端自身缝合3~4针,缝合时用大拇指在趾下加压纠正跖关节过伸。术中注意短伸肌腱勿予损伤。术毕用小腿石膏固定6~8周。拆石膏时拔出克氏针。

  2  结果

    本组随访190例(214足),随访时间6个月~8年,平均5年。疗效评定标准:趾锤状趾畸形的,术后疗效评定根据畸形的矫正程度,第一跖骨头下垂改善情况,病人行走时有无疼痛等而定。我们分3级,优:畸形矫正,无复发。第一跖骨头下垂完全矫正,行走时无疼痛,患者满意。良:畸形矫正,无复发。第一跖骨头下垂基本矫正,走远路时稍有疼痛,患者尚满意。差:畸形基本矫正,第一跖骨头下垂未改善,趾有过伸或屈曲畸形,走路或穿鞋时疼痛,患者不满意。结果:优130足,良61足,差23足,优良率89%。

  3  讨论

    (1)趾锤状趾畸形又称鹅颈畸形[1],多见于小儿麻痹后遗症、脊柱裂、脑瘫等。患者大多胫前肌瘫痪,患足背伸无力,伸长肌强力收缩以代偿伸踝力量不足,其结果足跖趾关节过伸,趾间关节屈曲[2],第一跖骨头下沉。并常同时伴跖筋膜挛缩、跟腱挛缩、高弓足等。故Jones手术时常行跖筋膜切断、跟腱延长术。

    (2)手术应全面考虑和设计,矫正畸形的同时,要考虑加强伸踝肌力,以平衡肌力。以免术后畸形复发或疗效不佳。部分患者经足部其他手术治疗后,如腓骨长肌前移术,足跗关节融合术后,由于足部肌力重新分配,足底负重点的改变,第一跖骨头下沉得到了一定的矫正,使锤状趾畸形有所改善,此时再矫正本畸形,效果会更满意。如同时伴有肢体短缩,患者马蹄代偿长度,跖骨头着地造成跖趾关节过伸,趾间关节必须屈曲才能步行。故应穿补高鞋或行肢体延长术,以免畸形复发。

    (3)术前应检查跖趾关节活动度,如活动度良好,过伸畸形易于纠正。倘若跖趾关节囊已有挛缩,手术尚需切开挛缩关节囊[3]。

    (4)术式的选择应考虑年龄因素,对于14岁以下的患者,由于足趾骨骺未闭合,不宜行融合术。可单纯行长伸肌后移术,再配合跟腱延长,跖筋膜切断术等其他手术治疗。本组72足未施行趾趾间关节融合术,术后随访结果,58足趾发育与健足趾发育相似。患者经长伸肌腱后移术后,代胫前肌功能有了一定恢复,代偿了部分足背伸肌力的作用,第一跖骨头下沉有所改善,畸形得到矫正,术后效果较好,患者满意。有14足术后再次出现趾屈曲畸形。对少数术后趾关节屈曲复发者,可在骨骺闭合后行趾间关节融合术。

    (5)趾的趾骨较短粗,趾关节为滑车关节[4],施行关节融合术时,要注意这种解剖特点。手术时软骨面切除要彻底,并尽可能少切除骨质而使融合的关节对位紧密,趾伸直。 如对位稳定,可直接将关节囊紧缩缝合,并将长伸肌腱远端缝合在短伸肌或骨膜上,可不用克氏针内固定,从而使患者减少痛苦和感染机会。本组42足未用克氏针固定者,均达到预期骨性愈合,位置满意。如果畸形较重,截骨较多,对位不稳,则需用克氏针内固定。

    (6)本组采用Jones手术230足,随访214足,疗效满意,未发生感染、皮肤坏死及骨不愈合。9足趾间关节融合术后出现趾末节过伸、外翻或内翻,皆因截骨不当及未将融合面准确对位,以至出现新的畸形,应予避免。

【参考文献】
    [1]石美鑫.实用外科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903.

  [2]邝公道.小儿麻痹后遗症外科手术治疗[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75:78.

  [3]王学谦,孙铁良.实用骨科手术学[M].第二版.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974.

  [4]杨桂娇.人体解剖学[M].成都: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21,33.


作者单位:辽宁省友谊医院,辽宁 沈阳 110015

作者: 王宪国,韩作峰,祁琇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