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6期

浅谈周围静脉穿刺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静脉穿刺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常用的基本操作之一,是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术,针对各种不同患者的不同血管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穿刺手法使成功率达到一个高水平。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穿刺体会报告如下:1输液静脉的选用输液时常用的静脉有四肢浅静脉:肘部浅静脉(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静脉穿刺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常用的基本操作之一,是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技术,针对各种不同患者的不同血管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宜的穿刺手法使成功率达到一个高水平。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穿刺体会报告如下:

  1  输液静脉的选用
      
  输液时常用的静脉有四肢浅静脉:肘部浅静脉(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及腕部、手背、足背部浅静脉;头皮静脉: 小儿头皮有颞浅静脉、额静脉、耳后静脉、枕静脉等。小儿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分支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且静脉表浅易见,易于固定,方便患儿活动。故患儿静脉输液多采用头皮静脉。

  2  静脉穿刺

  2.1  一般患者静脉穿刺 

  根据疾病特点、静脉分布状况、药物性质、药物用量以及输液速度等来选择静脉,一般原则是从远心端到近心端,特别是长期输液的患者。选择粗、直、血管弹性好、走行清楚、比较容易固定的血管。同时,避开关节、静脉瓣和静脉窦。经验证明,手背静脉是静脉输液最常选择的部位[1]。

  2.2  特殊患者静脉穿刺

  2.2.1  老年患者 

  老年人皮下脂肪较少,血管易滑动且脆性较高,针头难以刺入或易穿破血管,穿刺前不宜过早、过紧地扎止血带,以免影响局部血液循环。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选择好血管后应松开止血带,待消毒皮肤、排好空气等准备工作完毕后,再扎上止血带进行穿刺。进针角度不要大于40°角,操作前用手轻轻摩擦皮肤30s~lmin,见回血即可。尽量减少针头进入血管的长度,因针头进入血管的长度与血管壁的受损程度成正比[2]。可选用患者手置握杯状,用左手将其手部皮肤绷紧并固定,充分显露静脉。还可使患者手部放松,手腕下弯时握其并拢的五指[3]。

  2.2.2  脱水患者 

  脱水患者血容量减少,血管充盈不足,弹性差,可采用热敷使血管扩充,针头从正面以25°角快速进皮,然后轻轻挑起皮肤,当针头进入四分之一时,针尖稍向下倾,有脱空感时再挑起静脉慢慢进针到位,这样使血管上下壁分离,以避免刺破血管[4]。

  2.2.3  水肿患者 

  水肿的患者选择粗血管,当上、下肢水肿的患者需要静脉输液时,应在血管的解剖位置用拇指沿血管走向用力摁压,将皮下液体压到血管两侧,从而充分暴露血管。穿刺时不系止血带,因为系上止血带后会加重局部组织水肿,并只用75%乙醇消毒皮肤,而不会因为碘伏的颜色影响对血管的观察[5]。在看清、摸清血管后一定要快速进针,以防止周围的液体回渗而重新遮掩血管影响穿刺成功率。

  2.2.4  肥胖患者 

  肥胖患者皮下脂肪多,血管不明显,但血管弹性好,可选择手腕、手背、足背等部位,拍打局部以使血管充盈明显,进针要在沿血管壁上方且略深一些[6]。
      
  静脉穿刺是实现输液的关键步骤,由于不同患者血管条件不尽相同及病情所致血管变化的特殊性,在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护士应根据不同情况,采用合适的穿刺方法,灵活掌握。同时,应具有熟练的沟通技巧、高度的责任心、充分的同情心,视患者如亲人,缩短护患双方心理上的距离,促使其主动配合操作,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参考文献】
    [1]张宝英,卞红梅,徐 丽.手背静脉输液新法固定[J].护理研究,2005,19(2):138.

  [2]于瑞花,马胜才.不同进针长度行静脉输液时对血管壁影响的对比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l 4(4):l45.

  [3]胡立英,张秀英,刁玉贞.手背部非握拳法静脉穿刺的探讨[J].齐鲁护理杂志,2003,9(1):65.

  [4]沈素芹. 周围静脉穿刺的体会.中国现代医学实践,2006,5(3):80.
 
  [5]方 巧.静脉输液的一些体会[J].临床与实验医学, 2006,5(7):1056.

  [6]卡春华,李红艳,王新怡.提高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体会[J].承德医学院学报,1994,11(2):143-143.


作者单位: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护理系, 湖北 荆门 448000

作者: 王妮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