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6期

住院伤残军人残足小静脉逆行穿刺输液模式探讨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静脉通常静脉输液采取向心方向行小静脉穿刺。但我院收治对象为特等、一等伤残军人,其中高位截瘫占80%以上。由于肢体瘫痪、肌肉萎缩,输液时采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操作方法很难达到理想效果。为此,我院在临床工作中摸索出适合伤残军人特点的残足小静脉逆行穿刺输液模式。...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静脉

  通常静脉输液采取向心方向行小静脉穿刺。但我院收治对象为特等、一等伤残军人,其中高位截瘫占80%以上。由于肢体瘫痪、肌肉萎缩,输液时采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操作方法很难达到理想效果。为此,我院在临床工作中摸索出适合伤残军人特点的残足小静脉逆行穿刺输液模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2001年5月~2002年11月对我院49例输液伤残军人进行研究,其中四肢瘫痪6例,占12.2%;双下肢瘫痪43例,占87.8%。均为男性,年龄43~84岁,平均(69.16±2.81)岁。采用自身对照法进行对比观察。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由专人操作。对需进行静脉输液的伤残军人采用残足逆行法,即选择残足足背或足底小静脉,常规扎止血带、消毒,输液装置连接7或6号头皮针排气,逆行静脉穿刺见回血以低初速度输入。第2天输液时采用常规法在另一侧手或足处行静脉输液。

  1.2.3  评价方法 

  观测:①完成输液操作所需时间。②输液情况:穿刺部位无肿胀及疼痛,且输液通畅为输液正常;如穿刺部位肿胀、疼痛或皮下液性丘疹为液体外渗。③病人的满意度:询问输液伤残军人是否对输液过程满意。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

  2  结果 
      
  两种方法完成输液所需时间及输液情况、病人满意度比较,见表1。表1  两种输液方法比较(略)
 
  两种方法输液情况比较,χ2=12.6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完成输液操作所需时间比较,t=1.20,P>0.05,差异无显著意义。提示逆行法输液正常情况和病人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不增加操作时间。

  3  讨论
      
  在胡虹等[1]介绍的手足背静脉逆行穿刺方法基础上我院开展了残足小静脉逆行穿刺输液的临床观察。结果证实,此种输液正常情况和病人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残足小静脉逆行输液穿刺部位不易出现肿胀及疼痛,且输液通畅。分析原因,一方面,足静脉网是肢体浅静脉的一部分,呈网状结构,与深静脉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吻合支[2],液体能够迅速通过深静脉回流。足底小静脉的利用还扩大了静脉选择范围。另一方面,伤残军人残足功能缺失,足背和足底的皮肤相对较薄,小静脉浅且细。采取残足小静脉逆行输液,穿刺针头指向远心端,针头迎着回心血流穿刺,恰好使针头部位血流充盈,更有利于见到回血,穿刺部位不易出现肿胀。由于伤残军人下肢瘫痪,手是唯一能活动,唯一能着力的。手背静脉输液时间稍久,手背穿刺部位就会出现肿胀、疼痛、皮下液性丘疹。
      
  伤残军人足背和足底没有痛觉,穿刺过程中不产生疼痛;穿刺固定后残肢不会发生移位,相对他们来说输液不影响任何正常的活动。通过观察残足小静脉逆行穿刺输液不痛、不胀、不渗,滴速不受影响。这些都大大提高了伤残军人的满意度。
      
  两种方法完成输液操作所需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此种方法的应用没有增加护士的工作量。相反,足底小静脉的利用还扩大了静脉选择范围。残足逆行小静脉穿刺不易出现肿胀,皮下液性丘疹,避免重复穿刺,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伤残军人残足小静脉逆行穿刺输液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深受伤残军人的欢迎。目前已在我院病房普遍使用,值得在伤残军人疗养病房和瘫痪病人病房推广。

【参考文献】
    [1]胡 虹,谢成梅.手足静脉逆行穿刺法介绍[J].实用护理杂志,1995,4(11):13.

  [2]郑思竟.人体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241.


作者单位:江苏省荣军医院,江苏 无锡 214035

作者: 徐建秀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