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7期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成因调查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生成长成才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近几年帮助高职院校做心理测查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分析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成因作为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的操作型和应用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生成长成才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近几年帮助高职院校做心理测查和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分析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心理健康状况 成因

  作为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强化基础、拓宽专业、提高技能,而且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中心理健康是关系人才质量的重要问题[1]。为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研究他们存在的心理障碍及其成因。

  1  高职院校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

  1.1  自卑心理  一方面,高职院校学生自认为他们进错了门,未能被正规大学录取成为正式的本科生,而感觉低人一等,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产生怀疑和动摇。另一方面,有些学生来自于贫困地区的农村或城市低收入家庭,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的缴费上学带来的沉重经济压力,使他们徘徊于痛苦的边缘——欲学不能、欲罢不忍,加上周围学生出手大方、超前消费,更引起他们心理失衡,产生自卑心理。根据调查结果,大约有45%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其中严重者超过21%,女生的比例较男生略高。

  1.2  孤独心理  生活在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对于学习、生活在“象牙塔”中的他们来说,人际关系表现为浓厚的理想色彩、强烈的独立意识、简单的交往对象、比较稳定的友谊和喜欢男女交往等特点[2]。但是,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心灵自我封闭,不愿交际,因而显得古怪、孤僻;有些学生自命不凡,狂妄自傲,到头来只能孤芳自赏、形单影只;还有些学生因自卑而不敢与人交往,怕在众人面前暴露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自动把自己游离于集体之外。

  1.3  焦虑心理  进入高职院校后,学习内容的专业化、深度和难度比以前加大,学习方法也较中学有所不同,这对学生提出了新的挑战,导致一部分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对专业不感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从而引起心理上的困惑和焦虑。还有部分学生,面对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严峻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学兄、学姐们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的就业形势,使他们无所适从、紧张不安。长此下去,神经紧张、失眠、胸闷等焦虑症状相继出现。笔者在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测试中发现,有70%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有超过15%的学生表现为焦虑症。

  1.4  抑郁心理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改革的深入,民族文化与西方、港台文化的撞击带来了心理的冲击,加上社会上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影响了校园内的学子,侵蚀了他们的心灵,使学生对社会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3]。有些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碰到挫折时,也会出现情绪低落、唉声叹气等。长此以往,抑郁心理逐步产生。

  1.5  困惑心理  高职院校学生已进入青年中期,性生理基本成熟,他们渴望与异性交朋友,迫切想得到异性的友谊以至爱情。但由于性心理的不完全成熟和生活经验的欠缺,导致在实际生活中与异性交往困难、单相思、失恋而痛苦,陷于多角关系而不能自拔等一系列心理问题[4]。青年大学生充满激情,富于幻想,但因认识偏差、阅历较浅,因而对当前社会现实中的问题和现象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出现了理想与现实的较大反差,产生心理的不平衡,导致迷茫、失落和困惑等心理问题。

  2  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
       
  造成高职院校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外部客观环境的影响,二是学生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具体地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是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5]。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改革开放的深化,竞争机制的导入,我国社会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新的社会环境对青年学生的心理影响越来越大。大众传媒手段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和计算机的普及,已成为影响人们心理、思想的主要社会因素。其中,一些格调低下、观念错误的影视报刊,对求知欲望强烈而辨别能力尚弱的青年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消极影响,严重阻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2.2  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等家庭主要成员对子女的态度、教育方式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等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过于保护、控制过严往往会导致子女依赖、被动、胆怯等不良心理倾向;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意见分歧,会使学生的情感受到伤害,形成抑郁、焦虑、孤僻的消极心理,还会表现出投机和说谎等不良行为。现在,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从而使他们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盲目自信,关注自我多、关心他人少。这些与大学生活中的独立自主、公平竞争、团结进取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现实与理想的差异,不免引起他们心理上的失衡。

  2.3  学校环境因素  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6]。高职院校的学习生活环境与中学有显著的不同,中学里的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关起门来死读书”的生活方式不复存在,在这里取而代之的是强调自学和独立思考,学习和作息时间大部分由自己掌握,以及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等,他们要独立面对学业上的压力、生活上的琐事,还要面对来自不同地方、性格各异的同学,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这些压力使有些学生感到很不适应,往往会不知所措、无所适从,尤其是刚刚入校的新生,如果他们对上述问题处理不当,不能及时求助于同学或老师,长此以往,必将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

  2.4  个体的生理、心理因素  目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一般处于18~23岁之间,属于青年初期末和青年中期,处于生长发育第二个高峰的后期,到了生长稳定期,身体形态日趋定型,生理已基本成熟。因而,生理发展不仅为他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必要的生理基础,而且直接影响心理的发展,使他们的成人感增强,自主独立意识增强。他们体格强壮,精力充沛,朝气蓬勃,性意识开始觉醒,喜欢处处表现自己。
        
  在生理发展的基础上,他们的心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首先,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他们迫切要求深入了解自己、发展自己,提高自我评价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但由于他们社会生活的知识、能力和经验不足,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能正确对待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能立足现实,对自己估计过高或缺乏自信,不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其次,社会认知偏离,少数学生存在对社会持怀疑、矛盾的认知倾向,主要表现为以偏概全、错认主流。有些学生把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如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党内的腐败现象等误认为是社会的主流,因而对社会持怀疑、否定的态度,形成了反社会心理倾向。再次,耐挫能力低,处于青年期、还未踏入社会的学生因缺乏各方面的锻炼,在碰到问题、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不知所措或逃避困难,表现出了较低的耐挫能力。最后,缺乏正确的恋爱交友的观念,一部分学生缺乏自己的交友原则,不能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有的错把友谊当作爱情,产生爱情错觉或单相思,有的视爱情为儿戏,走入爱情误区,这样势必引起心理失衡,出现心理障碍。
          
  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学校应长期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有效的教育措施,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帮助,使他们平稳渡过心理转变期,顺利完成学业。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较强的能力素质和健康的身心素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陈宪章,姜雪凤.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的结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5(2):106.

  [2] 金盛华.当代中国人人际关系与身心健康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1999,11(3):141.

  [3] 张 琼.思想道德修养(修订本)[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36.

  [4] 林崇德,孔 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22-23.

  [5] 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37.

  [6] 刘 杰,张 蓉.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J].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2,14(4):221.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第五人民医院,山东 淄博 25500

作者: 翟淑华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