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7期

输液反应78例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用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输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为了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现将我院2004~2006年发生的输液反应加以归纳整理、分析讨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1资料与方法统计3年来我院12个临床科室及门诊输液中心报告发生的输液反应,共计78例。接到科室上报后,质控小组协......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用药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输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为了减少临床输液反应,现将我院2004~2006年发生的输液反应加以归纳整理、分析讨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1  资料与方法
   
  统计3年来我院12个临床科室及门诊输液中心报告发生的输液反应,共计78例。接到科室上报后,质控小组协同药剂科人员及时到现场查看,保留液体和输液用具,做好记录、讨论分析、查找原因。

  2  结果

  2.1  输液反应原因  药品+液体19例(24.3%),输液器材12例(15.3%),输液环境6例(7.7%),输液速度4例(5.1%),气候因素3例(3.8%),合并用药18例(23%),护士操作16例(20.5%)。

  2.2  输液反应与年龄的关系  60岁以上39例(50.0%),青壮年9例(11.5%),婴幼儿30例(38.5%)。

  3  输液反应原因分析[1]

  3.1  液体的质量  ①液体质量不合格造成的输液反应16例。按2000版《中国药典》规定,对装量100ml以上的注射液要做微粒检查,规定每毫升药液中10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个,25μ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个,经检测微粒数严重超标;②瓶装的药品与液体在搬运、贮存、使用中,由于碰撞、挤压瓶身出现裂纹和封口松动而漏气导致的输液反应3例。

  3.2  输液器材质量  一次性输液器材被微生物污染的情况时有发生,因输液前未检查出包装袋破损、密闭不严漏气污染而引发的输夜反应12例。

  3.3  输液环境  目前,大部分医院仍采用封闭式输液,出多少药就要进入多少空气。因配药间及输液间空气洁净度不符合要求,空气质量严重超标而造成的输液反应6例。

  3.4  输液速度  输液时根据病情调节滴速是每位护士应必备的知识,对老人、小儿、心肺疾病及久病体弱的患者应严格控制滴速,小儿每分钟不超过20滴。因输液速度没有控制好造成心脏负荷过重及发热反应4例。

  3.5  气侯因素  不同人群、不同体质的人对外来刺激的反应是不同的,热源的敏感作用也不相同。在冬季输入液体的温度与体温相差较大时,有的人易发生热原反应,有的人则毫无反应。由于环境温度造成的输液反应3例。

  3.6  合并用药  临床中常将多种药物加入输液中静脉滴注,是为了更好地达到治疗目的。但药物配伍后,由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可使药物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影响药物的稳定性,增加药物的毒性反应,反而影响疗效和引发输液反应。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化学结构复杂,如果配伍不当,可造成微粒增加。这些不溶性微粒沉积在毛细血管中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引发血管栓塞,产生静脉炎、肉芽肿,并可引起过敏反应和热原反应[1]。同时,多种药物配伍后操作带来的污染和机会也增多,相应增加了输液反应发生的几率。这18例输液反应均是住院时间较长,用药复杂的病人。

  3.7  护士操作因素  因操作引起的输液反应时有发生,尤其是在夏季病人较多时,液体配置时间较长,没有做到现用现配,易发生输液反应。其次是用药比较复杂时,一个注射器反复抽吸,叠加了多种药物,不仅增添了液体微粒含量,也增加了污染的机会。由于操作不当引发的输液反应16例。

  4  输液反应预防措施

  4.1  选择质量有保证的输液用具  目前,一次性输液用具生产厂家的质量参差不齐,要选择信誉好、质量有保证的厂家。输液器贮存不宜过久,尽量在短时间内使用,使用前要认真检查其包装是否完好无破损,且不可使用超过有效期的输液用具。

  4.2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在治疗前做好查对工作是保证输液安全的前提。对药品的剂量、浓度、用法、有效期认真查对,更要注意瓶口有无松动、瓶身有无裂纹,配制后药液有无变色、沉淀、杂质、絮状物及透明度的改变。

  4.3  合理用药,合理配伍  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应注意配伍禁忌,配制后观察药物是否变色、沉淀、混浊,加药时尽可能分别加入液体,使药物完全溶解,减少微粒的形成。为了减少瓶盖的穿刺次数,采取双针头加药法,避免瓶盖破损造成的杂质增加。

  4.4  重点人群的管理  不同年龄的人群输液反应的发生率有明显区别,由于老年、小儿机体抵抗力较弱,免疫功能低下,对细菌内毒素敏感性高,易发生热原反应。对这类人群尽量减少静脉用药,必须输液者应加强巡视、重点观察,掌握输液速度,做好肢体保温。在冬季输液前应先预热,使液体的温度与体温接近。

  4.5  加强感染管理  护士在配药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保证配药安全。治疗室应每天清洁消毒,每月空气质量监测。病房内用品每日用清洁的湿抹布擦拭2次,病人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若室内用品受到病原菌的污染,应采取严格的消毒处理。同时,普及袋装液体是避免空气染污的好办法,成立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S)是保证静脉用药安全的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舆县人民医院,河南 平舆 463400

作者: 杨华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