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7期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脑卒中抑郁心理干预抑郁症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悲伤、睡眠障碍、精神活动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兴趣下降、失望、易激惹等,还可伴有紧张、早醒、体重减轻、食欲下降、思维缓慢、幻觉和幻想,甚至绝望和自杀等[1]。在临床工作中针对患者心理特点及时实施心理干预,可促进神经功能和生活能......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 心理干预

  抑郁症是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悲伤、睡眠障碍、精神活动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兴趣下降、失望、易激惹等,还可伴有紧张、早醒、体重减轻、食欲下降、思维缓慢、幻觉和幻想,甚至绝望和自杀等[1]。在临床工作中针对患者心理特点及时实施心理干预,可促进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的恢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脑卒中280例,伴抑郁90例(32%)。其中,男69例,女21例。入组患者均符合下列条件:①脑卒中均由CT或MRI检查确诊,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②卒中后抑郁症的诊断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为依据,20~35分为轻中度抑郁,共68例,>35分为重度抑郁,22例;③按照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总分>16分;④患者均为初次发病,认知功能无障碍;⑤无精神病史。

  1.2  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干预组48例,对照组42例,两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经济汰况、抑郁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

  1.2.1  心理干预方法

  1.2.1.1  心理评估及支持  要主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态度、语言、表情、举止影响患者,给患者以信任感、安全感。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行为、语气、情绪的变化,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分析、评估,采取解释、暗示、转移情绪等措施打破其心理上的恶性循环,启发、诱导其表达内心的感受,适时发泄心中的不良情绪,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给予情感上的支持。

  1.2.1.2  非语言性支持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失语症较为常见,语言交流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非语言交流就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要设法获取患者的信息,了解其家庭状况、社会关系、性格特征,可通过非语言交流实施心理干预,减轻其心理压力。

  1.2.1.3  家庭情感支持  患者的康复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于悲观消极的患者,要劝说家人和亲友关心体贴患者,避免各种恶性语言的刺激,把病情的点滴好转及时告知患者,让其感到有治愈的希望,感受到家人对他(她)的关爱,从而激发其对家人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2.1.4  康复训练的干预  及时干预患者的康复训练,以求获得最大程度的康复,克服其畏难情绪和依赖心理,鼓励患者早日进行功能训练。

  1.2.2  评定方法  在发病后1~3个月,由神经内科医师根据HRSD和脑卒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并对心理干预前后的差异进行对比。

  1.2.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HRSD评分  干预组治疗前(29.36±8.24)分,治疗后(12.36±7.84)分;对照组治疗前(29.24±8.27)分,治疗后(21.32±8.27)分。两组治疗前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0.07,P>0.05),治疗后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5,27,P<0.01)。

  2.2  两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干预组的显效率(基本治愈+显著进步)显著高于对照组(χ2=6.11,P<0.05)。

  3  讨论
   
  脑卒中伴发的情感障碍以抑郁症最为常见。文献报道发生率为30%~50%,本文为 32%,与报道相近。抑郁症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因此,对患者情感障碍要早期预测、 诊断及干预治疗。早期心理干预也是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的重要手段[3]。在进行心理干预时,分析患者产生抑郁、焦虑、悲观等不良心理因素,根据其性格特征、文化程度、家庭状况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综合的心理康复治疗,加强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了解与疾病相关的常识,建立正确的认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都有很高的期望值,盼望着尽快好转、痊愈,回归社会。但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康复有其特殊性,即神经元坏死后不可逆转及再生,必然要遗留不同程度的后遗证,对此,患者极易出现情绪波动,对生活失去信心。针对这种情况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耐心解释,使其尽早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以一种平和的、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
  
  本组资料显示,干预组3个月后HRSD评分明显减少,且临床显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心理干预可改善心理状况,消除或减轻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对稳定病情、促进神经功能康复和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都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蓓蕾.卒中后抑郁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1999,(1):14.

  [2] 林伟民,梁燕萍.非语言支持对脑梗死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5):433.

  [3] 贺 燕,王 昕,相守武,等.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1):35.


作者单位:河南省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作者: 魏金枝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