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8期

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孤独感的相关研究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孤独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分别对37例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组使用UCLA孤独量表、交往焦虑量表(IAS)、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TSBI)、信赖他人量表、容纳他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孤独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孤独感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分别对37例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和35例正常对照组使用UCLA孤独量表、交往焦虑量表(IAS)、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TSBI)、信赖他人量表、容纳他人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孤独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具有不同的影响因素。结论: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存在较高孤独感,其孤独感的影响因素与一般人群不同,在干预时应注意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 孤独感 心理测量

  Loneliness in Remitted Schizophrenia

  MA Min, MIAO Shao-jiang

  (Wuhan mental health centre, Hubei 43002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ve factors of the Loneliness in Remitted Schizophrenia. Methods:37 patients with Remitted Schizophrenia were evaluated by the UCLA loneliness Scale, Interaction Anxiousness Scale, 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 Scale, Texas Social Behavior Inventory, Faith in People Scale and Acceptance of Others. 35 normal people completed these scales as control group.Results: The scores of Loneliness in Remitted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ere higher than in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had different influenced factors.Conclusions: Patients with Remitted Schizophrenia had higher experiences of loneliness, and the influenced factors were different from normal people. The intervention should adopt more pertinent measure.
   
  【Key words】Remitted Schizophrenia; Loneliness; Psychometric
       
  精神分裂症是最重要的精神疾病之一,具有低致死率,高致残率的特征。随着精神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抗精神病性药物的不断研发,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症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得到控制,但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的问题依然十分明显。阳性症状消失后,部分患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社会和职业功能,但基本不能恢复到发病前状况,另外一些患者则会处于一种慢性恶化的状况。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主观体验对于其预后以及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但国内外对此研究并不充分。本研究拟以孤独感作为切入点,对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的心理状况进行研究,探讨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孤独感及其相关因素。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组选择2006年9月-2007年4月武汉精神卫生中心门诊病人中经治疗后获痊愈和显著进步的患者,包括单纯门诊患者和住院后复诊患者。选择标准:(1) 符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的诊断标准;(2) 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正常对照组:与病人年龄、性别、职业配对的正常人。既往无任何精神疾病史,一级亲属无精神病史。排除标准:(1)无其它精神疾病史:如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精神发育迟滞等;(2)无严重内、外科疾病史。根据以上标准收集研究组37名,其中男15名,女22名,平均(25.64±6.40)岁。对照组35名,其中男13名,女22名,平均(27.90±6.05)岁。两组之间年龄经t检验,性别经x2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  UCLA孤独量表、交往焦虑量表(IAS)、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TSBI)、信赖他人量表、容纳他人量表、一般情况问卷。

  1.22  统计方法  t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研究组和对照组结果比较
   
  表1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各量表得分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发现UCLA孤独量表的得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量表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量表结果比较(略)

  2.2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各量表结果的相关性研究
   
  表2显示了研究组和对照组量表结果的相关,发现研究组中各量表结果的相关性基本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相关性检验有显著意义者较少,尤其是社会行为和容纳他人两个结果和其它量表相关性基本没有统计学意义。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量表结果相关(略)

  **0.01 level,* 0.05 level.上为研究组,下为对照组2.3  回归分析
   
  表3显示以孤独为因变量,以其它量表结果为自变量分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进入回归方程的包括社会行为和容纳他人,对照组进入回归方程的包括惧怕否定和交往焦虑。

  表3  对孤独的回归分析(略)

  3  讨论
   
  孤独(Loneliness)是指个体因在人际关系中未能满足自己的社会期望,在主观上产生自己被忽视、被遗忘、被他人认为是无足轻重的感受,从而引发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一方面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患者,另一方面也可以提示我们干预的重点所在。
   
  UCLA量表评价的对象是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但在此无法确定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社会交往的渴望具有一致性,由于退缩、抑制,或对外界危险性的认知,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很有可能会降低其社交期望水平。因此UCLA量表测定的更多是由期望差距引起的孤独,而非实际社会交往水平高低。
   
  本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的孤独感的UCLA得分较正常对照组高,和国内另一项研究类似[1]。在交往焦虑方面,研究组和对照组结果类似,和国内其他正常样本接近,低于社交焦虑样本差别[2],可以推测本研究中的研究组交往焦虑并不明显。在惧怕否定评价和社会行为方面,本文研究组和对照组都接近其它研究正常样本得分,明显小于社交焦虑患者得分。信赖他人量表、容纳他人量表结果情况也与以上结果类似[3]。以上分析或者部分说明这些量表对于本土成年人的区分状况并不十分明确,对于非典型社交焦虑人群尤其如此。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前性格被认为有敏感、内倾、缺乏主动性等特征。在本研究中,虽然信赖他人量表测定中研究组与对照组未提示有明显差异,但在第一个条目上的回答差异较为显著,该条目是“有人说多数人是值得信任的,也有人说与其他人交往时必须特别小心。你的看法如何呢?”研究组有48.6%的人选择值得信任,而对照组则有77.1%的人选择,二者的x2检验有显著性,说明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对外界信任程度可能还是低于正常人群,但多数量表可能难以测出这种差异。在干预中也需考虑此因素,在与患者建立关系时,要更加的耐心、进程要更缓慢,同时要对其信任程度低的问题进行处理。
   
  本研究测量的包括孤独、焦虑、自尊(社交方面)和人际信任等不同方面。通过相关分析,发现研究组各项结果彼此相关系数较高。这提示交往层面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表现孤独感的重要一个方面,并和很多因素明显相关,低孤独感的同时往往伴有较低的社交能力和较差的人际感受。前者如严重的社交焦虑,害怕他人的否定评价,后者如对他人信赖感程度较低,在内心容纳他人不易,也觉得别人不能容纳自己。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在对照组里,社会行为、容纳他人和被他人容纳几个量表被区分开来,和其它几项没有显著性相关。而且总体而言,研究组各项量表得分的相关性基本要高于对照组的相关性。考虑到焦虑、社交自尊、人际信任等本是不同的心理学概念,概念之间过高的相关性,如果不是量表自身的结构效度所致,可能也提示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不同,也即前者情感的分化程度较后者为差,正常群体相对而言具有更加分化的体验和感受,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由于药物抑制和个体发展的不完全或者退缩,致使个体体验具有相对弥漫的性质,更多是模糊的好和坏,在一个方面感受不好,在另一个方面可能也会同样感觉不好。
    
  这种相关也提示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和正常人群的孤独体验和影响因素有所差异。分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对孤独感的回归分析,二者进入回归方程的因子不同。这也对上述假设有所证实。
   
  研究组进入回归方程的因子是社会行为和容纳他人,DeNiro对20名精神分裂症残留型患者进行了关于社会疏远感的半结构式访谈[4],发现和精神卫生有关的病耻感是导致孤独和疏远增加的重要原因。文章还认为负性人际情感会随时间增加,积极人际情感会随时间减少。该研究提示,精神分裂症预后个人感受可能是一个动态过程,和很多因素相关。容纳他人也进入了回归方程,可能原因是对他人容纳程度低者,自我世界较小,自我僵化,与他不同的东西进入其自我世界后更容易引起焦虑,感到外界具有某种危险性,所以不能允许不同的东西进入,故更容易远离人群,感到孤独。对照组的情况和此不同,进入回归方程的是惧怕否定评价和交往焦虑,可以解释49.0%的变量,解释能力较研究组为小,说明对于正常群体而言,孤独的影响因素可能更多。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主观孤独感可能高于正常对照组,二者有着不同的影响因素。因此在针对二者的孤独感进行干预时,着眼点可能不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孤独感并不完全来源于与他人交往的现实层面因素(惧怕他人的否定、交往焦虑),而主要来源于内心体验(低自尊、较少的容纳他人)。因此社交技能训练并不是缓解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孤独感的最适宜治疗,着眼于情感层面的治疗或许更有针对性。而对于一般人群而言,孤独感的治疗运用社交技能训练是适宜的。
   
  精神分裂症缓解期的状况影响因素很多,包括个体特征、患病状况、治疗方式、家庭支持系统、社区康复措施等不同方面。但当前国内外缺乏更有针对性的量表和质的研究,本研究涉及的仅是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内心体验,也未对具体人口学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本文的样本量也较小,因此结果更多是假设性质,有待进一步细化和确定。

【参考文献】
    [1] 吴福喜, 邓河晃, 蒋泽宇, 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交焦虑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3, 12(1):49-50.

  [2] 彭纯子, 燕良轼, 马晓虹, 等. 大学生社交焦虑团体治疗的比较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3, 17(4):229-234.

  [3] 田可新, 唐茂芹, 吴 昊, 等. 大学生人际信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14(7):657-659.

  [4] DeNiro DA. Perceived aliena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residual-type schizophrenia. Issues Mental Health Nursing, 1995, 16(3):185-200.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湖北 武汉 430022

作者: 马旻 缪绍疆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