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20期

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术治疗脑出血的护理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颅内血肿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临床治疗脑出血开展的新技术,使用YL-Ⅰ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应用正压连续冲洗液化引流的方法,并应用生化酶血肿液化技术,对颅内血肿进行粉碎液化,快速消除血肿,缓解颅内压力[1]。2术前护理2。4控制血压术前血压应控制在160/90mmHg左右,以防血压过高而致......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颅内血肿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临床治疗脑出血开展的新技术,使用YL-Ⅰ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应用正压连续冲洗液化引流的方法,并应用生化酶血肿液化技术,对颅内血肿进行粉碎液化,快速消除血肿,缓解颅内压力[1]。

    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男20例,女8例,年龄54~76岁。其中,18例康复出院,4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

    2  术前护理

    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  观察患者意识是否清楚、昏迷程度、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

    2.2  常规备皮  剃光头发,用肥皂水和温热水洗净术区。操作时动作轻柔,不能过度、过频翻动以免出血加重或再出血。

    2.3  积极完成术前检查  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血小板、生化检查、粪和尿检查、心电图及胸片等。

    2.4  控制血压  术前血压应控制在160/90mmHg左右,以防血压过高而致血肿穿刺后继续出血,影响手术效果[2]。

    3  术后护理

    3.1  监护生命体征的变化  每30~60min测量1次血压。若患者昏迷加深,则提示有再出血的可能。单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有脑疝形成;双侧瞳孔不等大且时大时小、形状不规则,则提示脑干损伤,应及时处理。

    3.2  体位与环境的要求  术后头偏患侧,头部抬高15°~30°,室内温度控制在22℃左右,湿度50%~60%,保持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每日紫外线消毒1~2次。

    3.3  头部引流管的护理  观察引流液的色及量并记录,保持管道的通畅,勿折、勿脱落,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3.4  防止并发症

    3.4.1  肺内感染  保持呼吸道通畅,每隔2~3小时翻身、扣背1次。及时吸痰,如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应给予雾化吸入。

    3.4.2  消化道出血  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并发症,严密观察患者的呕吐物、大便颜色及全身情况、血压及血红蛋白的变化。对已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要停止鼻饲,以冰盐水加去甲肾上腺素或凝血酶灌胃止血。

    3.4.3  预防泌尿系感染  导尿过程中注意严格无菌操作,每日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一周更换引流袋2次,并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及量,必要时给予膀胱冲洗。

    3.4.4  褥疮的预防  每2小时定时翻身,每天早晚用温水擦洗全身,保持床单平整干燥,及时更换床单,适当用气圈垫于骨突出处及受压处,可有效预防褥疮的发生。帮助昏迷患者活动肢体,双手按摩四肢肌肉,经常改变其卧位。

    4  康复期护理

    4.1  一般护理  由于微创手术创伤小,术后3~4天可在床上活动,1周可离床活动,重者可适当延长1周。

    4.2  心理护理  讲解患者现在所处的状况以及疾病的有关知识,以消除其恐惧、焦虑等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做好康复教育工作,加强全方位的康复指导,使患者更快地恢复,尽早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贾宝祥.穿刺引流及液化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初步报告[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6,(1):233.

[2] 刘小林,陈慧芳,李小英.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病人的观察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60.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作者: 任文婷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