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22期

痛经辨治体会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痛经痛经,是指妇女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可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呕吐等症,并伴随着月经周期发作。痛经,多见于青年未婚女性,通常伴有恶心呕吐、大便泻泄、出冷汗、四肢厥冷,甚至昏厥等症。痛经,除以不通则痛解释外还应考虑与精血有关。经......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痛经

  痛经,是指妇女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可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泛恶呕吐等症,并伴随着月经周期发作。
       
  痛经,多见于青年未婚女性,通常伴有恶心呕吐、大便泻泄、出冷汗、四肢厥冷,甚至昏厥等症。
       
  中医理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痛经,除以“不通则痛”解释外还应考虑与精血有关。经期精血外流,在此精血不足之时又兼气血郁滞致痛,更多表现为虚实夹杂症,其机制应是气血不和。因此,对“痛经”的治疗,除遵循“通”的法则外,还应注意补养精血,在临床中常以四物汤作为基础方以养精活血:补中有行,活中有养;通治血证百病。其中归、芎为血分动药,以行血气;地、芍为血分静药以养精血。古人谓其走者太走,守者太守,然对痛经虚有滞者各得其所,痛经乃气学血为病,四物汤治血有余,治气则不足,临床中酌加香附、台乌药、艾叶、川楝子、元胡等气药以助其不足。
       
  在临床中,如患者处于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这是痛经多由肾气未充所致,因为治疗多从肾论治或兼顾到肾,每在上方基础上加枸杞、萸肉、巴戟等补肾药,确属肾精亏损者应用熟地大补精血,而一般兼虚者则选用枸杞,既补肝肾精血,又不似熟地滋腻。温肾阳常用巴戟,温肾益精,不似肉桂之温热,附子之燥烈。经期便溏加土炒白术、党参、茯苓,伴呕吐兼热者用竹茹,兼寒者用吴萸,有淤者加泽兰、鸡血藤、炒蒲黄等。子宫内膜异位,每用血竭化血结,止疼痛,屡治屡效。临床中还常选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又可酸甘化阴,补阴不足,治一切疼痛之症,但白术剂量宜大,一般用20~30g,对经量多者尤为适宜,甘草生用止痛的效果更好。
   
  “痛经”一证,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除药物治疗外,还应进行适当自身调护,如受凉、饮冷水易诱发,故一般都嘱禁吃冷饮,暂停游泳、洗冷水等,特别经期应注意。
 


作者单位:云南省昭通市中医院,云南 昭通 657000

作者: 唐盛举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