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22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慢性腹泻疗效观察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小儿慢性腹泻小儿慢性腹泻病因繁杂,临床上常见而难治。我院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4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2治疗方法2。3天为1疗程(上方为3岁左右小儿用量),同时加用山莨菪碱0。...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小儿慢性腹泻

  小儿慢性腹泻病因繁杂,临床上常见而难治。我院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4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均来源于我院门诊,中西药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6个月~2岁1个月。西药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5个月~2岁8个月。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中医病症诊断标准》拟定。

  1.2.1  大便次数增多,每日4~10余次不等。呈现黄色水样、蛋花样便,或色褐而臭,可有黏液,或发热、口渴、呕吐、腹痛、肛门灼热。

  1.2.2  有感受时邪或兼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的病史。

  1.2.3  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白细胞。

  2  治疗方法

  2.1  中西药组  既往均用过一般助消化、止泻药物,如胃蛋白酶、乳酶生、次碳酸铋、黄连素等,其中,22例曾用过多种抗菌药物如新霉素、氨苄青霉素、呋喃唑酮等无效。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予自拟止泻方;山楂炭3g,诃子4g,干姜2g,茯苓6g,白术6g,山药6g,车前子5g,升麻3g,禹余粮3g,葛根3g,神曲4g,藿香3g。水煎取汁,一日多次少量频频饮完。3天为1疗程(上方为3岁左右小儿用量),同时加用山莨菪碱0.5mg/(kg·次)每日肌肉注射1次,2~3次为1疗程。重症患者配合补液治疗,慎防泄泻变证的发生。

  2.2  西药组  用乳酶生、次碳酸铋等治疗。

  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正常;有效:大便次数或水样便明显减少,全身症状改善,大便镜检脂肪球或白细胞偶见;无效:经2个疗程治疗后,大便次数或水样便未改善或加重。

  4  结果
   
  中西药组显效3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7%。西药组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

  5  典型病例
   
  男,16个月,泄泻2月余,每日泻水样便7~8次不等,曾用过乳酶生,次碳酸铋等治疗无效,于2006年5月10日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6.5℃,营养一般,意识清楚,轻度脱水征,心、肺(-),腹柔软,肠鸣音10次/min。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淡紫见于风关。大便镜检:脂肪球(+),白细胞2~3个/HP。中医诊断为泄泻。西医诊断为婴幼儿慢性腹泻。治疗以中药为主,口服自拟止泻方并肌注山莨菪碱2.5mg,次日大便次数减少,服药3剂大便次数减至每日1次,成形。大便镜检:脂肪球阴性,白细胞1~2个/HP,继续服用止泻方5剂以巩固疗效。

  小儿慢性腹泻病因繁杂,临床上常见而难治。我院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45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均来源于我院门诊,中西药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6个月~2岁1个月。西药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5个月~2岁8个月。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4年《中医病症诊断标准》拟定。

  1.2.1  大便次数增多,每日4~10余次不等。呈现黄色水样、蛋花样便,或色褐而臭,可有黏液,或发热、口渴、呕吐、腹痛、肛门灼热。

  1.2.2  有感受时邪或兼有乳食不节、饮食不洁的病史。

  1.2.3  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少量白细胞。

  2  治疗方法

  2.1  中西药组  既往均用过一般助消化、止泻药物,如胃蛋白酶、乳酶生、次碳酸铋、黄连素等,其中,22例曾用过多种抗菌药物如新霉素、氨苄青霉素、呋喃唑酮等无效。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予自拟止泻方;山楂炭3g,诃子4g,干姜2g,茯苓6g,白术6g,山药6g,车前子5g,升麻3g,禹余粮3g,葛根3g,神曲4g,藿香3g。水煎取汁,一日多次少量频频饮完。3天为1疗程(上方为3岁左右小儿用量),同时加用山莨菪碱0.5mg/(kg·次)每日肌肉注射1次,2~3次为1疗程。重症患者配合补液治疗,慎防泄泻变证的发生。

  2.2  西药组  用乳酶生、次碳酸铋等治疗。

  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大便成形,全身症状消失,大便镜检正常;有效:大便次数或水样便明显减少,全身症状改善,大便镜检脂肪球或白细胞偶见;无效:经2个疗程治疗后,大便次数或水样便未改善或加重。

  4  结果
   
  中西药组显效39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7%。西药组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

  5  典型病例
   
  男,16个月,泄泻2月余,每日泻水样便7~8次不等,曾用过乳酶生,次碳酸铋等治疗无效,于2006年5月10日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6.5℃,营养一般,意识清楚,轻度脱水征,心、肺(-),腹柔软,肠鸣音10次/min。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淡紫见于风关。大便镜检:脂肪球(+),白细胞2~3个/HP。中医诊断为泄泻。西医诊断为婴幼儿慢性腹泻。治疗以中药为主,口服自拟止泻方并肌注山莨菪碱2.5mg,次日大便次数减少,服药3剂大便次数减至每日1次,成形。大便镜检:脂肪球阴性,白细胞1~2个/HP,继续服用止泻方5剂以巩固疗效。

  6  临床体会
   
  小儿慢性腹泻在临床治疗上是比较棘手的。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脾胃素弱,脾常不足,是泄泻的内因,又因外感时邪或因乳食不节,损伤脾胃,以致清浊不分,湿滞为阻,合污下降而成泄泻。本文自拟止泻方中,诃子以涩肠止泻;茯苓、车前子以渗湿利水,因水不走常道而走它道,利水止泻而达到“利小便而失大便”之功;干姜以温中散寒;白术、山药有健脾益气,渗湿止泻之功;升麻可提升中气;禹余粮收敛固涩;神曲、山楂炭健脾止泻;藿香芳香化湿止泻。加用山莨菪碱可使外周血管扩张,局部血流量增加,改善肠壁循环,减少肠壁液体渗出,故与中药结合相得益彰,疗效显著。

 


   
  小儿慢性腹泻在临床治疗上是比较棘手的。祖国医学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脾胃素弱,脾常不足,是泄泻的内因,又因外感时邪或因乳食不节,损伤脾胃,以致清浊不分,湿滞为阻,合污下降而成泄泻。本文自拟止泻方中,诃子以涩肠止泻;茯苓、车前子以渗湿利水,因水不走常道而走它道,利水止泻而达到“利小便而失大便”之功;干姜以温中散寒;白术、山药有健脾益气,渗湿止泻之功;升麻可提升中气;禹余粮收敛固涩;神曲、山楂炭健脾止泻;藿香芳香化湿止泻。加用山莨菪碱可使外周血管扩张,局部血流量增加,改善肠壁循环,减少肠壁液体渗出,故与中药结合相得益彰,疗效显著。

 

 


作者单位:云南省思茅市精神病医院,云南 思茅 665000

作者: 王家法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