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22期

聋哑精神病儿童的心理护理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聋哑精神病儿童的心理护理。方法:聋哑残疾人患精神病,其异常的思维情感不能通过语言途径反映和交流,使其症状复杂而难以理解。现对20例儿童聋哑精神病采用非语言交流的方法,制定护理计划,认真落实。结论:聋哑精神病儿童更需要关爱,护理人员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心、耐心,患儿的进步是非常大的。...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聋哑精神病儿童的心理护理。方法:聋哑残疾人患精神病,其异常的思维情感不能通过语言途径反映和交流,使其症状复杂而难以理解。现对20例儿童聋哑精神病采用非语言交流的方法,制定护理计划,认真落实。结果:患儿性格、态度等心身发生很大变化,取得较好效果。结论:聋哑精神病儿童更需要关爱,护理人员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心、耐心,患儿的进步是非常大的。

【关键词】  儿童 聋哑 精神病 护理

  聋哑,尤其又是儿童的这类生理性残疾儿患精神病,其异常的思维、情感不能通过语言反映出来,使精神病的怪异行为表现得更加复杂。我院应用非语言交流的方法实施心理护理取得一定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996~2006年我院收住儿童聋哑精神病14例,年龄8~16岁,其中,女10例、男4例。家族史及疾病史不详,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会诊后确诊为先天性聋哑。其中,精神分裂症5例,反应性精神病2例,癔症3例,神经症2例,不能确诊2例。

  2  临床护理体会

  21  应用首因效应,沟通护患感情  首因效应是人们首次接触某一事物所获得的感知,由此而形成的第一印象。良好的首因效应是接触此类病儿的重要条件。病儿由于先天性聋哑、年龄小、缺少亲情,一般都存在恐惧、自卑、脆弱、孤独、胆怯等情感。他们通过观察别人的面部表情、动作、语气来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微笑”是一种表达美好感情的有效语言。首先用微笑来接近每一个儿童。多抱抱或抚摸他们的头或手,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与他们亲密接触。患儿看到我们和蔼可亲、热情友好的态度,自然放下戒备,解除对陌生环境产生的不安全感和孤独感,为进一步实施治疗打下良好的基础。

  22  掌握体语特点,实施恰当的护理措施  体语是聋哑人的主要交流方式,是以目光、面部表情、躯体各部分姿势动作传达信息,并以仪表、神态、精神、情感、气质等表现传达某种思想意识。尤其是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常用手语来表达,我院患儿属不规范手语。由于精神病人的思维紊乱,其手势更是复杂难懂,加上儿童的性情变化快,喊叫、焦躁。此时,先安抚患儿情绪,保持环境的安静,通过表情、手势、目光等实现对病儿的心理调控、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教育[1]。在与病儿接触交往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语言和态度,少给病儿带来不安全的消极效应。例如,病儿,女,入院时14岁,衣衫不整,双足糜烂已有坏疽。入院后看到一个个陌生面孔,尤其是男性。孩子表现为惊恐不安、东张西望,不让我们接近。工作人员分析可能是孩子在外流浪时经常被人欺凌,加上饥饿、夜深人静后的恐惧、其间所经历的可怕场境及创伤造成患儿情绪紧张。所以,我们一边用手语表达“我们是你的亲人,我们不会伤害你”,并轻轻握住孩子的手,拍其手背,给她理顺头发,病儿的紧张情绪好转,眼泪止不住地流。但一会儿孩子又紧张起来,用恐怕的目光看着我们,拒绝我们再靠近。但经我们持之以恒,象对待自己亲人一样爱护她,照顾她的生活起居,每天精心为她换药、止痛,孩子慢慢安静、友好起来。

  23  注意环境对心理的影响  聋哑病儿虽然听不到声音,但可通过其它器官(皮肤、眼、鼻)与外界交流。因此,病房环境、温度、湿度、空气、光线及病儿之间的相互影响都能左右患儿的心理变化。病室清洁整齐、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光线柔和,再摆一些好玩的、色彩鲜艳的玩具、卡通画,使患儿感到温馨、亲切。如果聋哑患儿看见躁动的孩子或是我们的不当行为时,他们的情绪马上也会浮躁起来,因此,在安排床位时一定要把躁动的、重危病人分离开,以免相互影响。在医疗护理过程中,还注意形态表现,以熟练的操作、和蔼可亲的态度、一如既往的工作作风,通过患儿的视觉影响他们的情绪。在进行注射治疗时,先让他看我们给其它患儿熟练敏捷的操作,并且让注射完的病儿用手语告诉他不痛。这样,病儿一般可以顺利接受治疗。

  24  满足病儿需要  满足病儿需要非常重要,因为儿童不懂得自我保护。如果不及时满足他们,可能立即用头去撞门或撞地,破坏就近物品,或进行自我伤害,不给你考虑的余地。他们的需要层次一般是生理需要上升,安全需要突出,爱和所属感迫切,自我实现的需要被压抑。即高层次需要受挫,低层次需要相当突出。因此,注意在生活上给予关心、体贴和帮助,以尽量满足他们的意愿为主。

  25  生活饮食的多样性  根据儿童饮食的特点,给患儿提供色、香、味、美的食品,既要保证营养成份的摄取,也要保证食品清淡。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食品,牛奶、鸡蛋、瘦肉、豆制品、水果、蔬菜等。注意休息,保障睡眠,以利于疾病的康复。

  26  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  聋哑精神病儿童思维、情感、行为的异常及本身的生理缺陷,常无主诉,无法表达自己的意愿,大多数以“哭”来表达;加之,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使机体皮肤、消化、呼吸、神经、内分泌系统等都受到影响,易发生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因此,严密观察病情或孩子每一次哭闹,才能及时了解其疾苦。每天按时、按量服药,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不可随意增减药物、药量,有情况及时向医生报告。例如,药物反应造成急性肌张力障碍、流涎等。

b
   
  护理聋哑精神病儿应具备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的品德、高度的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尊重、关心、不嫌弃他们,象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把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融入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取得孩子的信任与尊重,从而准确掌握儿童心理、精神症状。此外,作为儿童福利机构的儿科护士,除了学好医学理论知识,还应具备社会知识,学会哑语、儿童心理学,熟悉孤残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参考文献】
    [1] 许玉芳心理护理的疗效评价与影响因素探讨[J].中国民康医学,2004,16:306

  [2] 胡福山,屠丽君精神病护理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宁夏儿童福利院,宁夏 银川 750001

作者: 杨晓军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