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23期

门诊老年患者临床心理护理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躯体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6例老年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临床心理护理后情绪改善。结论:临床心理护理有利于老年慢性躯体疾病患者的康复。...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躯体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36例老年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临床心理护理后情绪改善。结论:临床心理护理有利于老年慢性躯体疾病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  老年:心理护理

  由于慢性躯体疾病以及社会、家庭、环境等因素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妨碍了老年患者的康复。为促进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对有心理问题的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对象的选择与方法

  1.1  因慢性躯体疾病长期在我院门诊就诊及输液治疗的老年患者36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62±4.52)岁。其中,冠心病18例、哮喘2例、关节病5例、前列腺疾病10例、肿瘤1例。在选择病例时注意剔除接触交流困难、痴呆及不愿配合的患者。

  1.2  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作为评定工具。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以上为重度抑郁。本着患者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请其填写自评量表,并提醒注意量表中有反向问题,即时收回,发现有缺项立即请患者补缺。SDS评分轻度抑郁27例(75%)、中度抑郁4例(11.1%)、正常5例(13.9%)。

  2  心理护理的方法[1,2]

  2.1  支持性心理护理 

  本着换位思考、理解患者的原则,从工作、家庭、生活等方面进行交谈,与患者建立互信的关系,始终以同情、帮助患者的态度,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提问或解答其问题,使患者真正把内心感受表达出来。交谈中,护理人员斟酌自己的言语,用明确、肯定的表达给患者以恰当的解释和劝慰,在某些事项上可以做出适度保证,以宽松患者心情,减轻心理压力。同时,要维护患者的尊严和隐私,对其不愿涉及但又关系到设定护理目标的事项,切忌操之过急,可改为在以后的接触中婉转加以引导或向家属了解,避免患者反感,以利于增进护患间的信任、理解和融洽。

  2.2  教育性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对自身心理状态和躯体疾病的认识以及与患者相关的社会、人际关系,在了解的基础上和患者一起探讨、分析抑郁情绪形成的原因,进一步证实和澄清患者的困惑,逐步多次以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回应对方的感受,鼓励和引导对方看问题和寻找问题的症结,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治疗护理措施能解决的尽量满足,以减轻患者的心理问题,提高心理护理效果。

  2.3  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因人而异地通过接触、交流、安慰、解释、劝导、疏泄、鼓励、保证等措施,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干预,以达到缓解患者特异的个性化心理问题。注意做到“三心”,即热心、爱心、耐心。在具体实施心理护理时,全程按照护理程序的思路与方法,即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效果评价实施心理护理。以热情、理解、同情、关心的态度,耐心与患者沟通,认真收集资料,鼓励患者抒发自己的想法,探索患者所关心的问题,评估心理问题严重程度及其主要原因,事后客观地记录心理护理的情况。此后在日常的接触中加以观察,并予以相应的交流和帮助,每隔3~5天进行一次正规的心理护理,做好记录。在交谈过程中,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心理护理效果评价时注意把握好3个环节:①确定患者护理前后主要心理问题质的变化;②确定患者护理前后主要心理问题程度的变化;③确定护理前后引起患者主要心理问题个体化原因的变化。做到正确、客观地评价心理护理的效果。

  3  讨论

  3.1  老年慢性严重躯体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较为严重,康复较为困难。究其原因主要是形成原因复杂,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另外,慢性躯体疾病影响生活质量、治疗困难、病情时有反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老年人因社会阅历、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性格、家庭角色、生活习惯以及性别、年龄、职业的不同而有差异,如用固定的心理护理模式,刻板机械地操作,很难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在心理护理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个性化护理,注重护患同盟的建立,运用倾听技巧,宣泄其不良情绪。

  3.2  心理护理实施前全面收集引起患者心理问题的背景材料,正确做出护理诊断,具体制定干预措施,是保证临床心理护理获得成功的重要操作步骤。医护人员规范的言行举止、文明礼貌、体贴、关怀;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对患者的心理问题予以合理的解释;有益的暗示、确切的保证等能赢得患者最大的信赖和配合。此外,护理人员还要重视存在于临床各项护理工作中无意识的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活动的影响,护理人员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情绪不但是促进患者身心康复的催化剂,也是临床有意识心理护理取得成功的有力支撑。

  3.3  老年患者由于社会经历不同,生理、心理都存有个体差异。护理人员必须在言语和行为上树立良好的形象,亲切关怀、热情服务于患者,技术上精益求精,针对不同的心理实施有效的护理方法。如:对指挥、优越感心理,给予耐心解释,尽量给予满足;对孤独者,给予温暖,帮助树立人生价值观;对焦虑、抑郁者,诚心相待,给予疏导、鼓励,提高其自信心,克服自卑感。

【参考文献】
    [1]罗 文,吕丽雪,钟美凤,等.综合医院护士抑郁心理护理技能的培训[J].护理学报,2007,2(2):87-89.

  [2]施永兴,冯永林,何耀明.老年护理医院实用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1:140-168.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江苏 扬州 225003

作者: 单正凤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