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23期

住院老年期精神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干预措施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住院老年期精神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100例住院老年期精神病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期精神病多以慢性起病、性格内向。临床症状以慢性精神衰退、情感冷谈、思维贫乏、被害、罪恶妄想、行为障碍、记忆障碍、生活不能自理为特征。...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期精神病人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100例住院老年期精神病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期精神病多以慢性起病、性格内向;疾病早期表现以性格改变、敏感多凝、狭隘、自私、固执、不讲卫生、睡眠颠倒、生活懒散为明显;临床症状以慢性精神衰退、情感冷谈、思维贫乏、被害、罪恶妄想、行为障碍、记忆障碍、生活不能自理为特征。结论:老年期精神病有其特有的临床特征,发病例数随年龄增大而增多,针对其临床特点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疾病的康复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老年;精神病人;临床特点;护理

  老年期精神病是以慢性精神衰退、情感淡漠、思维贫乏、被害或罪恶妄想、行为障碍、记忆障碍、晚期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为特征的精神障碍。老年期由于躯体各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反应迟钝,对疾病抵抗力下降,常并发多种合并症,加上心理方面的各种改变,给护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本文通过对100例住院老年精神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老年期精神病的护理体会,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为2000年12月~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50岁以上老年期精神病患者100例,由一位主治医师按CCMD-3精神疾病诊断标准[1],对病案资料进行重新诊断,均符合诊断标准,排除智能障碍。

  1.2  方法 

  自制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统计表,对100例老年期精神病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包括:性别、年龄、病前性格、病程、住院时间、发病诱因、疾病分类、早期非特征性症状、主要临床症状、并发症。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100例中男52例(52%),女48例(48%),男女之比为1:0.92;发病年龄50~82岁,平均(66.25±11.39)岁。病程2个月~35年,平均住院(6.8±3.27)年。其中,脑器性精神障碍11例,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9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4例,精神分裂症48例,情感性精神障碍12例,神经症与应激相关的精神障碍6例。

  2.2  早期非特征性症状 
 
  头痛、失眠55例次,敏感多疑35例次,不讲卫生56例次,生活懒散38例次,易激惹发脾气35例次,行为冲动无故与人吵闹23例次,情绪抑郁15例次。

  2.3  主要临床精神症状[2] 

  认知障碍46例,其中,幻听35例次,幻视25例次,幻嗅12例次。思维及语言障碍66例,其中,思维贫乏35例次,被害妄想39例次,自语25例次,少语单调,沉默不语21例次。语言含糊不清、刻板口罗嗦15例次。记忆和智能障碍45例,其中记忆减退35例次,遗忘38例次,注意力不集中15例次,阅读书写困难36例次,计算判断能力减退42例次,定向力障碍35例次。情感障碍72例,其中,情感淡漠35例次,紧张恐惧30例次,易激惹38例次,自哭18例次,焦虑抑郁28例次。意志行为障碍55例,其中,意志缺乏、生活懒散45例次。行为紊乱36例次,兴奋躁狂8例次,固执违拗12例次,动作怪异18例次,强迫动作6例次。自知力:无自知力72例,自知力不全18例,自知力完整10例。

  2.4  常见并发的躯体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33例(33%),其中,肺心病18例,慢性支气管炎15例。循环系统疾病36例(36%),其中,高血压19例,冠心病9例,脑血管意外8例。消化系统疾病32例(32),其中,慢性肠炎1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14例。泌尿系统疾病6例(6%),其中,前列腺肥大6例。意外伤害骨折6例(6%)。褥疮2例(2%)。

  3  讨论

    老年期精神病由于躯体各器官功能逐渐退化,反应迟钝,对疾病抵抗力下降、易发生躯体合并症和意外,针对其临床特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护理:

  3.1  一般护理 

  老年精神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丧失与人交往和生活自理能力,大小便失禁,卧床不起,不会洗漱、进食。因此,日常生活护理是老年精神病人的护理重点。要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安全的环境,做好入院介绍,让病人尽快熟悉环境。对患者饮食、起居、个人卫生,应给予关心帮助,耐心细致地照料,让患者感受病房的温暖,适应住院生活。

  3.2  心理护理 

  老年精神病人由于新入院,环境和生活习惯改变,加之长期住院,对外界环境失去兴趣,情绪抑郁,终日沉默不语,应抓住患者心理、个性特点,与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前提和保障。另外,必须掌握患者的病情、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充分运用语言沟通技巧,取得患者的信任。在护理过程中耐心倾听病人的叙述,关心体谅、尊重他们,尽量满足合理要求,使其获得宽慰,从而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3.3  特殊护理 

  统计资料显示,35%的患者存在幻觉,其中,以被害妄想和关系妄想为主,在幻觉妄想支配下,患者可出现自伤、外走行为。所以,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病情,加强病房巡视,做好床前交接班工作,病人外出应严格执行陪伴制度,防止意外事故发生。同时,应做好病房安全检查,危险物品不能带入病房。病人服药应认真检查口腔,避免病人积存药物一次吞服,造成意外。有严重自伤行为的病人和病情不稳定患者,尽量不让外出活动。此外,老年病人起居、饮食要有护理人员陪护,防止坠床及噎食、跌伤事件发生。

  3.4  康复护理 

  精神康复就是利用可能采取的手段,尽量改变其病态精神活动,最大限度地恢复适应社区生活的能力。康复概念和原则进一步纳为三大要点,即功能训练、全面康复、重返社会。功能训练是康复的方法和手段,全面康复是康复的准则和方针,重返社会是康复的目的和方向。所以,护理人员应注意应用心理治疗护理、工疗、娱疗等方式,尽最大可能使患者恢复社会功能。实施康复训练第一阶段主要训练病人的日常生活规律及主动性,如定时起床、洗漱、整理床位和室内卫生。第二阶段开展简单的劳动技能训练,如种植管理花木及开展各种文体活动,鼓励病人参加唱歌、绘画、打球、下棋等。第三阶段实施“开放式”管理,如带病人外出游玩,参加社会活动。同时,要求病人主动遵守作息时间,个人病房卫生整洁,按时服药,户外活动遵守纪律,表现好者给予奖励,不遵守者给予批评和疏导。此外,采取个别、小组、集体心理护理相结合的方式,对患者进行安慰、支持、劝解、保证、疏导,教育患者如何对待生活、婚姻、家庭,激发其对生活的乐趣,通过康复训练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预防和延缓衰退,使患者重返社会。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沈渔?.精神病学[M].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21-149.

  [3]陈淑清.精神科护理[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27-129.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精神病院,云南 昆明 650101

作者: 刘文英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