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24期

抗精神病药物中毒患者洗胃造成血性洗出液原因探讨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洗胃。血性洗出液抗精神病药物中毒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很常见,我院自2001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急性抗精神病药物中毒的患者,并行常规护理洗胃共160例,其中洗出液血性改变者28例,占17。所有病例均采用上海产MODELDXW-A型电动洗胃机洗胃。血性洗出液的判断标准:在洗胃过程中,肉眼发现洗出液呈血性、咖啡样改变或......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物中毒;洗胃;血性洗出液


    抗精神病药物中毒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很常见,我院自2001年10月-2006年10月收治急性抗精神病药物中毒的患者,并行常规护理洗胃共160例,其中洗出液血性改变者28例,占17.5%。现分析报告如下。

    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最大者64岁,最小者12岁。所有病例均采用上海产MODELDXW-A型电动洗胃机洗胃。血性洗出液的判断标准:在洗胃过程中,肉眼发现洗出液呈血性、咖啡样改变或混有黏膜;对可疑者及时送检洗出液,可见到大量新鲜红细胞或隐血试验阳性。

    2  原因分析

    2.1  医源性损伤

    2.1.1  洗胃管强行插入  精神病人在插管操作中往往不配合,拒做吞咽动作;意识模糊的病人,当胃管插至口咽部时,由于对口咽部的刺激,引起恶心和不舒适感,导致病人下意识的用手向外拔管或用力向外吐管。据文献报道[1],插管时,不配合吞咽,直视下食管入口保持关闭,关闭的食管入口为一凸向背侧的新月形裂隙,此部为食管最狭窄处,有高达3.92 kPa的静息压。病人本身存在的静息压即抵抗力,与插管时对管施加的向内的推力,二力作用的结果造成病人咽喉部及食道黏膜发生损伤,损伤的黏膜或渗出的血液进入胃管的头端孔或侧孔,发生洗出液血性改变。

    2.1.2  急性胃扩张  急性胃扩张造成胃黏膜损伤、胃壁撕裂,在有关文献中均有报道[2,3]。导致急性胃扩张的原因:(1)在洗胃过程中未及时添加洗胃液,药液吸空或药管吸头一部分甚至全部浮出药液面,使空气吸入胃内,造成急性胃扩张;(2)洗胃管头端孔或侧孔被食物阻塞,这些食物阻塞造成活瓣作用,使液体只进不出,洗胃液多灌少排,同样造成急性胃扩张。

    2.1.3  洗胃机吸头的机械性损伤  胃管的头端孔或某一侧孔紧贴某处胃壁,在洗胃过程中,由于吸力作用,接触处胃黏膜损伤、脱落,造成出血。(1)胃管插入过浅或过深。多见于紧急情况下,病人不合作,插管前测量长度不准确;洗胃过程中,洗出液液流不畅,疑有阻塞或位置不当,上下移动胃管,未恢复到原测长度。洗胃机连接的特制双腔多孔胃管,一般头端孔距末孔的距离是11 cm。如果胃管插入过浅,头端孔已进入胃腔,此时尽管验证抽吸时能够抽出胃液,末孔仍可能帖在喷门部或食管下端;连接洗胃机的特制双腔胃管,胃管较硬,弯曲性能差,若胃管插入过深,其头端不易反折向上,而易贴于黏膜壁上。(2)胃管插入长度合适,但病人不合作,身体扭动,强行按压,卧位不正确时,都可能导致胃管头端孔或侧孔紧贴某处胃壁而造成胃黏膜的损伤。(3)剧烈而频繁的呕吐。由于毒物的作用、胃壁的刺激,在洗胃过程中,病人常常出现呕吐。呕吐时先是深吸气,紧闭声门,随后胃窦收缩,胃体、胃底、喷门和食道舒张,膈肌和腹肌强烈收缩,挤压胃内容物从口腔吐出[4]。并挤压胃腔,使胃腔下部提升致胃腔缩小,胃管头端孔与侧孔紧贴胃壁,在抽吸洗胃液时,造成胃黏膜的损伤。(4)吸液量多于冲液量。本组采用上海产MODELDXW-A型电动洗胃机洗胃,其自控量选择冲液量为200~300 ml,吸液量大于冲液量30~120 ml,当胃内容物基本吸排尽后,胃腔缩小,胃腔迅速地由正压变为负压,胃前后壁因胃内空虚而相互贴近,使胃管孔直接吸附于局部胃黏膜而造成胃黏膜破损和脱落,致黏膜下血管破裂而引起胃出血[5]。

    2.2  毒物的腐蚀  文献报道[6,7],口服抗精神病药物中毒后可造成急性腐蚀性胃炎,出现胃黏膜弥漫性损伤、充血,重者可达浆层,使胃壁脆性增加;毒物引起胃黏膜充血、糜烂、出血。

    2.3  原发疾病的诱发  精神病人因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可能患有某种具有出血倾向的全身性疾病或上消化道疾病,如血液病(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癫、血友病及其他凝血机制障碍),尿毒症,血管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过敏性紫癫、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等),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在原发疾病的基础上,加上毒物及洗胃管对胃黏膜的刺激,极易造成出血。

    3  护理对策和探讨

    3.1  按病情轻重、意识状态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插管方式  清醒合作的精神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浅昏迷、神志模糊的病人,吞咽反射存在,插管时可由别人协助,固定好病人头部,将胃镜咬口放于病人上下牙齿之间;胃镜咬口在口腔内的放入,引起唾液分泌,病人产生吞咽动作;在吞咽的同时,迅速将胃管通过咽部(食管入口,即食管的第一个狭窄处)。病情危重及昏迷病人,先放入胃镜咬口,用左手托住病人下颌,将洗胃管插至病人咽部,再托起其头部使其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加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使洗胃管沿咽后壁向下插入胃内。插管时动作要轻,不可用力或强行插入,避免造成病人咽喉部、食道及胃黏膜的损伤。

    3.2  采取合适的卧位  成人洗胃时取左侧卧位,床尾抬高10 cm,使患者臀部也随之抬高。此种卧位使胃底处于最底位,有利于胃管在胃底部抽吸;胃管置于胃腔内而不易贴于胃壁,进而减少了毒物通过幽门进入肠道吸收,又起到了体位引流的作用。婴幼儿,胃位于左上腹,呈水平位,洗胃时应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3.3  准确的插管长度  准确测量胃管长度,测量时要保持病人全身放松(若病人扭动或屈曲,往往测量不准确),取平卧位。成人插管长度是发际-剑突,约55 cm~60 cm,小儿(12岁以下)插管长度是发际-脐部[8]。长度测好后,用胶布做好标志。洗胃过程中,当洗胃液抽吸受阻,转动胃管并调整其深度或病人不合作吐出胃管再次插入时,便于准确的恢复到原测长度。

    3.4  针对不同的引发因素进行处理  洗胃过程中,严密细致地观察病人,出入液量、洗胃机的运转情况等。如有异常,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少和避免消化道黏膜的损害。

    3.5  洗胃前详细询问病史  对患有胃炎、胃溃疡及某些具有出血倾向疾病的病人,洗胃要慎重,采用“手控”方式,减少每次冲入液量,或改用对胃的刺激性小、安全性大的洗胃方法,如空针吸法、灌洗器洗胃法。

    3.5.1  及时备好足量药液  保证药管沉没在药液中,以防空气吸入胃内。

    3.5.2  吸出时负压适度  据文献报道[4],洗胃时,吸力控制在正压0.04 mPa,负压0.03 mPa,能有效减少胃黏膜的吸附损伤。

    3.5.3  做好清醒病人的心理护理,解除顾虑,使其充分合作  神志不清的病人燥动不安时,应查找原因,如尿潴留、大便失禁、寒冷等。及时去除不适因素,避免屈曲、扭动和强行按压洗胃。呕吐时,要及时关机;呕吐完再开动机器,以避免吸头的机械性损伤。

    3.5.4  洗胃过程中,抽吸无液体流出时,应及时判断是胃管堵塞还是胃内液体抽空。如属前者,可上下移动或转动胃管,做适当调整,或关掉“自控”,打开“手冲”-“手吸”反复几次,甚至液体流出通畅为止;如系胃内液体抽空,应及时换档,由“手吸”改为“手冲”。

    3.5.5  注意病人的全身情况、腹部体征和洗出液血性改变的程度,判断继续加重还是逐渐减轻,以便制定处理措施,防止胃撕裂或胃穿孔的发生。

    3.6  吸出液血性改变的处理。

    3.6.1  洗胃过程中,发现洗出液呈血性改变时,首先停止洗胃,观察病人,检查各个管道与机器,去除上述导致和诱发出血的可能因素。经临床观察,调整后再进行洗胃,出血大多能自行消失。

    3.6.2  若出血继续存在且必须继续洗胃时,于每1 000 ml洗胃液内加入去甲肾上腺素4~8 mg,降低洗胃液温度;同时用甲氰咪胍400 mg加入液体内静脉滴注。经上述处理出血仍未停止,甚至加重、有鲜血吸出者,出现烦躁不安、腹痛、腹胀、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情况者,立即停止洗胃,并配合医生查明原因进行抢救。

 

【参考文献】
  [1] 张兰凤,陈归英,龚光明.弯头胃管的研制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3(10):620.

[2] 张玉莲,胡宝森.急诊中毒洗胃的配合及护理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5,11(1):16.

[3] 胡东梅.电动洗胃致胃破裂一例[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50):40.

[4] 沈蓉蓉.胃充盈度对化疗致吐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5,32(7):376-377.

[5] 吴亚珍,杨 颖,丁素华.洗胃并发症及洗胃机操作的护理技术[J].实用护理杂志,2002,11(11):2.

[6] 蒋丽萍.抗精神病药物中毒的急救护理及进展[J].实用护理杂志,2004,11(11):45.

[7] 会议纪要.全身中毒急救护理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实用护理杂志,2005,11(11):2.

[8] 李惠章.小儿胃管留置长度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1,30(4):195-196.


作者单位:广东省韶关复退军人医院护理部,广东 乐昌 512200

作者: 曹志良,张程赪胡美霞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