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6期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低血压的观察护理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心肌梗死低血压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由于使用扩血管药、&beta。受体阻滞剂及心肌梗死后心肌收缩力减弱等因素,均可导致血压偏低,造成重要脏器的循环血量不足,使病死率上升。我科1999~2006年收治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受体阻滞剂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低血压

  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由于使用扩血管药、β 受体阻滞剂及心肌梗死后心肌收缩力减弱等因素,均可导致血压偏低,造成重要脏器的循环血量不足,使病死率上升。我科1999~2006年收治3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4例患者中,男23例,女11例,年龄39~81岁,平均60岁。45~55岁18例,55岁以上16例。所有患者均使用扩血管药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

  1.2  观察方法 

  在治疗中根据24小时平均血压情况将其分成两组。A组:12例,血压90~85/65~55mmHg。B组:22例,血压140~95/90~65mmHg。观察用药过程中血压变化。

  1.3  对两组的死亡情况进行观察和统计 

  A组死亡4例,死亡率33.3%。B组死亡3例(13.6%)。经统计学处理,χ2=4.69,P<0.05,表明血压偏低组病死率高于血压正常组。

  2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低血压护理观察

  2.1  急性期用药要连续监测血压5~7d,密切观察24小时血压变化,特别注意夜间血压偏低情况。

  2.2  记录24小时尿量,注意尿量与血压高低之间的关系,如入量充足而出现血压偏低、尿少、水肿加重而利尿无效时应考虑有肾脏灌流不足存在。

  2.3  条件允许时观察24小时体重变化,掌握液体平衡。

  2.4  皮肤温度观察,如皮肤湿冷、皮肤有花纹等。

  2.5  动态心电观察,了解ST段及T波恢复情况。

  2.6  观察心率变化,如安静时心率增快、脉细速,结合其他表现应考虑血压过低。

  2.7  观察呼吸变化,有无呼吸急促现象。

  2.8  当患者四肢皮肤苍白,出冷汗,脉搏快而弱,少尿或尿闭,收缩压下降至100mmHg以下时,可考虑心源性休克[1]。

  3  体会

  3.1  急性心肌梗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2]。

  3.2  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是应用扩血管药和β受体阻滞剂,这些药物均可使血压下降。心肌梗死后,由于泵功能减退,也可导致血压偏低。

  3.3  另外,许多患者基础血压较高,在治疗过程中,虽然血压降低大于30mmHg,但不低于85/55mmHg时往往易被忽视。本文观察发现,血压偏低组有相当一部份临床出现尿量减少、水肿加重而利尿剂无效、肢体温度偏低、心电图ST段恢复困难、胸闷症状不能缓解,如及时向医生汇报,停用使血压下降的药物并适当给予升压药如多巴胺等,可使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动脉硬化所致血压较高等因素,在治疗过程中发生血压稍偏低,即使未达到休克血压的水平,临床也可造成重要脏器,特别是心、肾、脑等供血不足而预后不良,故有作者将88/65mmHg定为警戒血压,以引起重视。总之,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引起血压变化的各种指标,及时为医生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对降低心肌梗死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内科学及护理》编写组.内科学及护理[M].江苏科技出版社,1980:257.

  [2]陈国桢.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236.


作者单位:吉林省敦化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 敦化 133700

作者: 张秀玉,张云梅,姜佰春,李秋玉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