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8期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征1概念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外伤后引起四肢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导致肌内和神经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相应肌肉功能丧失的一种骨科严重并发症。2解剖基础肢体由骨干和深筋膜组成封闭的坚韧筋膜室,内有肌肉、血管和神经通过,前臂和小腿都是由双根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骨筋膜室综合征

  1  概念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外伤后引起四肢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导致肌内和神经缺血、坏死,临床表现为剧烈疼痛、相应肌肉功能丧失的一种骨科严重并发症。常见于前臂和小腿,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迅速发展为坏死或坏疽,造成肢体残废,甚至危及生命。

  2  解剖基础
   
  肢体由骨干和深筋膜组成封闭的坚韧筋膜室,内有肌肉、血管和神经通过,前臂和小腿都是由双根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组成。

  3  发生原因
   
  骨筋膜室是一个封闭的腔室,不能扩张,外伤后由于骨折出血、血肿形成及肌肉肿胀,腔室内压力急骤增高。压迫肌肉、神经、组织的毛细血管,造成组织缺血、坏死。此外,肢体的主要动脉、静脉损伤将导致远端肌肉、神经缺血,组织渗出增多,也会造成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肢体长时间受压也会使肌肉缺血、肌肉肿胀,成为发生的又一原因。

  4  临床表现
   
  骨筋膜室综合征发展较快,一般在受伤24小时内出现,主要表现有:

  4.1  疼痛  是最主要的症状,疼痛剧烈,进行性加重。

  4.2  活动障碍  缺血的肌肉肌力减退或瘫痪,表现为相应的手指或足趾活动受限。

  4.3  感觉障碍  因神经缺血,相应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或消失。

  4.4  被动牵拉痛  缺血的肌肉受到牵拉时出现剧痛,这是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4.5  肢体肿胀  受伤肢体肿胀明显,张力大,皮肤发亮,有压痛。

  4.6  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

  4.7  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

  5  诊断要点

  5.1  外伤后肢体肿胀严重,剧烈疼痛。

  5.2  被动牵拉试验阳性。

  5.3  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

  5.4  测压时骨筋膜内压力明显升高。

  6  治疗原则
   
  强调早期治疗,一旦确诊及时切开深筋膜,彻底减压,切口要足够大,方能彻底解除骨筋膜室内的压力,手术要保持无菌,防止感染,如有肌肉坏死应及时清除干净。

  7  预防方法
   
  骨折后及时制动,准确复位,并妥善固定。行小夹板固定时不应过紧,并告知病人其注意事项,如肢体肿胀加重,出现严重疼痛应及时查体并重新固定防止肢体受压。骨折不要反复整复,多次复位可增加组织损伤,加重肌肉肿胀,容易引起骨筋膜室压力升高。手术时,操作要轻柔,防止软组织过度损伤。有血管损伤时,不应消极等待,要及时手术探查,修复血管,否则将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引起肢体缺血。

  8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8.1  护理观察

  8.1.1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肌肉组织坏死广泛且严重时,可出现血压下降、脉率增快、心律不齐等反应,应密切观察。

  8.1.2  观察疼痛性质  疼痛与损伤不成正比是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早期重要表现。肢体持续性烧灼状剧痛,进行性加重为早期特点,应注意观察。

  8.1.3  观察皮肤温度、感觉、活动和未梢血运  如出现未梢温度降低、淤紫、麻木、痉挛逐渐加重,应立即通知医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8.2  护理措施

  8.2.1  一般护理  确保室内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3次,保持室温在23~25℃,紫外线照射每天20~30分钟,并注意保护眼部及皮肤。

  8.2.2  患肢护理  给予患肢抬高,对单纯闭合性软组织损伤者不可抬高患肢,因可使动脉压降低,促使小动脉关闭,加重组织缺血。避免热敷、烘烤,尽可能使患肢温度降低,必要时可给予冷敷,尤其在使用止血带的情况下更为重要。

  8.2.3  心理护理  多与患者交谈,给予安慰,消除患者焦虑、恐惧感。护理操作要熟练准确、动作轻柔,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

  8.3  功能锻炼  是保持及恢复关节功能,预防肌肉萎缩的重要措施,要求在术后第一天开始进行有规律性的指导,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开始可进行患肢以外的全身关节任意活动,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营养状况,防止肌肉萎缩。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52医院骨科,河北 保定 071000

作者: 赵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