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0期

护理干预在探视无陪护精神病人过程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精神病精神病人住院治疗,大多无陪护,且处于半封闭环境中。家属适时的探视,无疑对病人是一种心理支持。但有些病人家属对精神卫生知识和病房管理知之甚少,探视时扰乱病房工作程序,影响病人的病情康复,并对病房的管理带来安全隐患。为此,对探视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将有着重要意义。...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精神病

   精神病人住院治疗,大多无陪护,且处于半封闭环境中。家属适时的探视,无疑对病人是一种心理支持。但有些病人家属对精神卫生知识和病房管理知之甚少,探视时扰乱病房工作程序,影响病人的病情康复,并对病房的管理带来安全隐患。为此,对探视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将有着重要意义。

  1  入院时的护理干预
   
  精神病人因无自知力,大多是不自愿或强制入院。看到病人吵闹不休,加之难以割舍的亲情,家人总是依依不舍、顾虑重重。所以,接诊护士应以积极、热情的态度接待病人和家属,耐心介绍入院须知、病房各项管理制度,从专业角度耐心说服、劝导,讲明住院的必要性,给他们以亲切感、安全感、信赖感,从而减轻思想负担。同时,将医护办公室电话留给家属,以便随时了解病人情况,为探视工作奠定基础。

  2  探视时机的护理干预
   
  根据病人病情变化的不同阶段,由主管医生或护士详细向家属说明探视时机对病人病情所起的作用。在取得家属配合和谅解的情况下,协商是否予以探视。急性期病人自控能力差,对家人的探视不能正确理解,易刺激病人致情绪不稳及住院不安心。原则上,家属半月内不予探视。病情稳定后,家人的探视对病人是一种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可联系家属来院探视。

  3  探视前的护理干预

  3.1  探视前,向家属详细介绍病人的目前病情,指导家属与病人交谈的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要多给病人安抚、劝慰和理解,多提供物质和心理的支持。

  3.2  做好家属的安全宣教工作,有的家属缺乏安全知识,将水果刀、打火机等危险品交给病人使用,给病房管理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护士要认真检查家属带来的物品,耐心向家属解释其危险性,取得家属配合。

  4  探视中的护理干预
   
  因家属的文化背景不同,有的家属无视探视制度,还有的家属对病人的病情认识不到位,偏信病人的话,认为病人住院受委屈而终止治疗,由此酿成的悲剧屡见不鲜。所以,家属探视时,由巡回护士细心观察病人的情绪变化,遇有不利于病情的现象及时给予正确引导,确保探视的顺利进行。

  5  探视后的护理干预

  5.1  探视完毕后,护士应立即检查有无危险品存留,以杜绝安全隐患,询问家属病人的表现和要求,以便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5.2  注意躯体情况变化。家属探视常带来许多肉类、水果、奶制品等各种食品,护士应妥善保管,按保质期先后分次发放,并注意观察有无腹痛、腹泻等情况的发生。

  5.3  观察病人情绪、言行及睡眠情况。多数病人因思家心切要求出院,一旦未能实现,易导致病情波动和睡眠障碍。对此情况,护士应主动与病人交谈,了解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给予心理疏导,稳定病人情绪,使其安心住院治疗。对入睡困难的病人,告之夜班医生给予催眠药物,并密切观察,预防意外发生。


作者单位: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昌乐 262400

作者: 王秀娟,董兰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