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0期

浅谈剖宫产的护理体会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剖宫产近年来,剖宫产率呈急剧上升趋势,对于剖宫产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已成为产科护理工作者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剖宫产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持母婴健康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98例中,年龄21~41岁,第1胎68例,第2胎9例。2护理体会2。1术前护理了解产妇的......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剖宫产

  近年来,剖宫产率呈急剧上升趋势,对于剖宫产术后的观察及护理,已成为产科护理工作者的重要内容。加强对剖宫产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保持母婴健康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98例中,年龄21~41岁,第1胎68例,第2胎9例。急诊手术36例,择期手术62例。其中,胎儿宫内窘迫31例,胎膜早破8例,头盆不称8例,重度子痫前期10例,前置胎盘2例,胎盘早剥1例,臀位5例,瘢痕子宫5例,妊娠合并贫血1例,高龄初产2例,巨大儿6例,其他20例。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了解产妇的心理状态,对产妇提出的各种疑问耐心给予解答,消除恐惧心理,配合手术治疗和护理;仔细了解孕期情况及孕产史,估计胎儿和骨盆情况,对于妊娠期高血压病的孕妇不但要注意血压变化,还要了解用药情况,预防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做好卫生宣教,宣传母乳喂养,禁食水,听胎心,留置导尿管,做好过敏试验,备好新生儿用品;做好术后回房准备,备齐抢救药品、器械。

  2.2  术后护理  与手术室及麻醉师认真交接班,详细了解术中情况、手术范围、有无特殊护理要求。做好心理护理,剖宫产常采用硬膜外麻醉,患者神志清,可以告诉产妇新生儿的良好情况;取半卧位或仰卧位,6小时后改自主体位,给予翻身叩背,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肠功能的恢复、切口愈合及恶露的排出,回房后立刻测呼吸、体温、脉搏、血压,每15~30min测一次,直到6小时出血量不多改为每2小时1次。24小时后根据情况每天测1~2次,或者每4小时测1次;术后6小时进流食,禁食产气饮食,术后48小时进半流至普食;15~30min给予按摩子宫1次,并注意观察宫缩及阴道出血情况,如果出血过多,及时报告医生;保持尿管通畅,并注意观察尿量及颜色的变化,一般24~48小时拔尿管;保持会阴清洁以防感染,给予高锰酸钾溶液会阴冲洗;母婴同室,产妇回房11小时应采取舒适体位,让新生儿早接触、早吸吮,以促进宫缩、减少产后出血,并刺激乳汁分泌。做好产后宣教。

  3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1  产褥感染  产褥感染是产妇分娩及产褥期由生殖道感染引起的疾病,多因术前产妇疲劳、产程较长、术中失血过多导致产妇的抵抗力减弱,细菌由胎盘创面进入,扩散到子宫内膜,导致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肌炎。此时,患者可出现下腹压痛,恶露有臭味,子宫体大而软。术后3~7天开始发热,严重者细菌可侵入子宫旁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甚至引起败血症和休克,对产妇影响极大。及时使用有效抗生素,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饮食;患者取半卧位,以利于炎症局限在盆腔,也有利于恶露排出;病室空气新鲜,温度适中;保持外阴清洁,注意子宫恢复情况;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变化。

  3.2  下肢血栓性静脉炎  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大多来自胎盘剥离处的感染,栓子经血行播散引起下肢栓塞性静脉炎。产妇出现寒战、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下肢持续性疼痛、深压痛,甚至皮肤变白、肿胀疼痛。护理重点为:①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安慰,讲解病因,减轻心理负担,使患者能够配合治疗及护理。②适当休息:疼能是由静脉栓塞、血流不畅、肌肉代谢产物积累使血管痉挛刺激血管壁及周围神经末梢而致,休息可减轻疼痛。③抬高患肢:加速静脉血的回流。④观察体温、肢体温度变化及用药反应。

  3.3  肺动脉栓塞  产科手术诱发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几乎全部都发生在下肢,其发病主要与静脉壁损伤、血流淤滞、血液凝固性过高有关。重点在预防:①加强术后护理,鼓励病人定期活动肢体,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②对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早发现、早治疗,杜绝肺栓塞的发生。

  3.4  其他感染  剖宫产术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较为常见。由于产妇体质虚弱或术中出血等因素使机体抵抗力下降,术后环境因素如病室通风差,均易致呼吸道感染。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定时通风等,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52医院妇产科,河北 保定 071000

作者: 何静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