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0期

738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我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掌握情况。方法:对2006年我院住院分娩中行剖宫产的7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62。结论:要降低剖宫产率,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加强对孕产妇及其家属的产前宣教,提高产科医师业务素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我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掌握情况。方法:对2006年我院住院分娩中行剖宫产的7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62.2%,主要指征排序前三位为社会因素、妊娠并发症、头位性难产。结论:要降低剖宫产率,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加强对孕产妇及其家属的产前宣教,提高产科医师业务素质。

【关键词】  剖宫产率;社会因素;干预措施

  The analysis about the guideline of caesarean operation based on 738 cases

  ZHANG Xiao-hong

  (Fushu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Sichuan 6432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ate of caesarean operation and the situation using the operation's guideline in our hospital.Methods:738 cases about parturition in hospital from 2006 were collected,and then a review was also given.Results:The rate of caesarean operation is 62.27% and three main factors were arrayed in order as follow:society factor,pregnancy complicating disease and head position dystocia.Conclusion:To reduce the rate of caesarean operation,the guideline of operation must be controlled strictly,the notification to patient or patient's relation should also be emphasized,and the obstetrician's diathesis must be improved.
   
  【Key words】  Caesarean operation,Society factor, Interfere measure

  近年来,全国剖宫产率呈急剧上升趋势,远远高于发达国家水平,特别是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较为突出,这不仅增加了病人经济负担,更主要的是对妇女、儿童近期及远期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一现象已引起了政府及医疗界的高度重视,提出了严格掌握剖宫产医学指征,切实降低剖宫产率,保护妇女、儿童健康的要求。本文对我院2006年住院分娩中行剖宫产手术738例做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我院全年住院分娩总数为1 185例,其中,以剖宫产结束分娩738例,占分娩总数的62.27%。年龄18~43岁,经产妇238例,孕周32.3~43.4周,平均38.4周。城镇妇女275例,农村妇女355例。

  1.2  方法  对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手术指征进行排序,分析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并提出干预措施。

  2  结果

  2.1  剖宫产指征的排序及构成比  见表1。在157例妊娠并发症中,羊膜早破42例,羊水过少33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9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28例,前置胎盘14例,过期妊娠11例。27例妊娠合并症中,性病8例,心脏病4例,甲亢3例,子宫肌瘤3例,卵巢肿瘤3例,糖尿病2例,重度贫血1例,癫痫1例,骨盆骨折1例,阴道横隔1例。

  表1  738例剖宫产指征排序及构成比(略)

  2.2  剖宫产指征掌握情况  从表1可看出,社会因素占第一位,这是目前各医院产科通用的“手术指征“,是完全不符合剖宫产医学指征的“指征”,值得分析和引起高度重视。

  头位性难产占第三位,其中,持结性枕横位35例,持续性枕后位25例,前不均倾位5例,高直后位3例,指征掌握较好。但对24例活跃期延长以头位性难产施行剖宫产,其手术指征显然过宽,其中不排除社会因素和医生原因。
   
  42例胎儿及孕妇因素中,仅以B超诊断脐带绕颈1~2周而施行剖宫产的23例,其剖宫产指征显得过于牵强。而珍贵儿、高龄初产(≥35岁)、脐带绕颈3周以上这部分孕妇,阴道分娩存在一定风险,拒绝试产,放宽手术指征应认为是合理的。

  3  讨论

  3.1  剖宫产率增高原因  目前,我国剖宫产率呈上升态势,部分大中城市已超过60%[1],而我院剖宫产率为62.2%,与大中城市水平相当,且明显高于我国和WHO的标准(≤15%)[2]。资料中显示,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和指征过宽。根据平时实际工作中的观察,就这两种原因做进一步分析,存在以下几种情况:①孕妇的恐惧心理。一是怕分娩痛,二是错误地认为阴道分娩对胎儿有影响,再有就是担心分娩后阴道松弛影响今后性生活质量,因此无任何理由而要求剖宫产。②医务人员风险意识过度,主要是近年来医疗纠纷太多所致。观察产程费时又费力,不可测因素太多,一旦发生意外,势必造成纠纷,因此对一些边缘问题,如脐带绕颈、胎膜早破、胎监出现一两次晚期减速以及活跃期延长等夸大风险性,甚至将风险转嫁于患方。③医院的趋利行为:由于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在奖金分配上,多少与科室效绩有关。一台剖宫产手术的费用要高于平产费用的3~4倍,基于利益的原因,诱导孕妇及家属选择剖宫产。

  3.2  剖宫产对母儿的影响  由于剖宫产技术、麻醉技术等综合因素的提高,使过去许多不能耐受分娩过程的妊娠合并症和一些产科并发症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降低了母儿死亡率。但剖宫产是产科手术中较大型的手术,其手术风险牵涉孕妇、胎儿两个方面,手术本身存在着较多近期和远期并发症。对产妇而言,可发生麻醉意外、产后出血、羊水栓塞、损伤、感染等。远期可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粘连,再次妊娠发生子宫破裂等。就胎儿及新生儿来说,易造成胎儿损伤,新生儿湿肺、低血糖等。因此,它只能是自然分娩的补充,而不应成为主导地位的分娩方式。在评价剖宫产利弊时,指征掌握得合理,表现出的是利大于弊,反之则显现出弊大于利的结果。

  3.3  干预措施  应针对分析中不合理因素进行干预。首先是社会因素,构成社会因素的主要原因是孕妇及家属认识上的偏差。  因此, 要通过定期的孕妇学校授课,发放围产期保健知识手册,开辟健康教育专栏等途径,大力进行产前宣教,改变孕妇家属对分娩的错误认识,提倡自然分娩。其次,应加强对医师职业道德的教育,正确对待风险和责任,提高业务素质,掌握剖宫产的医学指征[3]。对趋利、避责行为应严加指责。对于指征掌握不严的一些因素,如活跃期延长、脐带绕颈、胎膜早破等,应给予正确处理,在医生、助产士严密观察下,予以充分的阴道试产,而不应草率地将其作为绝对指征施行剖宫产手术。

【参考文献】
    [1] 黄醒华.剖宫产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16(5):263.

  [2] 熊巨洋,杜玉开.部宫产与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关系[J].国外医学社会学分册,2002,12(19):164.

  [3] 刘新民,主编.妇产科手术学[M].第3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79-881.


作者单位:富顺县人民医院,四川 富顺 643200

作者: 张晓红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