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4期

胆总管切开术中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胆总管切开术一期缝合鼻胃管内引流1资料与方法1。2手术方法所有病例常规胆总管切开取石,检查胆道无结石残留。对照组于胆总管留置T管,温氏孔留置多孔引流管1条。3cm,用以引流胆汁。...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胆总管切开术 一期缝合 鼻胃管内引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29~75岁,平均45.2岁。选择以往常规术式15例作对照组,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25~72岁,平均43.5岁。全部病例均为肝外胆管结石。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术前常规行B超和CT检查,明确结石的部位、大小及数目。临床表现均符合肝外胆管结石相关诊断标准[1],除外急性炎症期。

  1.2  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常规胆总管切开取石,检查胆道无结石残留。对照组于胆总管留置T管,温氏孔留置多孔引流管1条。治疗组:①术前备150cm长F14鼻胃管1条,在鼻胃管前端15cm内每隔2cm于不同侧面剪1小孔,直径约0.3cm,用以引流胆汁;在距前端25~50cm之间每隔5cm剪孔1个,直径稍大,用以胃肠减压。②术前30min常规留置鼻胃管。③胆总管切开取出结石后,采用6~8号胆道探子扩张Oddi括约肌,将鼻胃管从胃内插入到十二指肠乳头附近,找到并用取石钳夹住鼻胃管前端,向胆总管方向牵拉作引导,同时用手法在十二指肠球部推送,将鼻胃管经Oddi括约肌插到胆总管内,剪除前端钝头使其开放,然后送至接近左、右肝管开口处,使胃内鼻胃管呈弯曲状态,缝合关闭胆总管切口,温氏孔留置多孔引流管1根。在鼻腔外妥善固定鼻胃管,并接低负压吸引器,术后3~5d拔除。

  2  结果
          
  治疗组手术时间75~155min(平均105min),胆汁引流量30~450ml,术后3~5d拔管,未出现胆瘘、胆道出血、胆道感染、胆道梗阻等胆道并发症,2例胃肠道功能恢复稍慢,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5d。对照组手术时间65~125min(平均90min),胆汁引流量80~750ml,术后14~21d拔管,出现胆瘘和胆道梗阻各1例,局限性腹膜炎1例,经保守治疗均痊愈。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7d。

  3  讨论
          
  胆总管切开取石及常规的T管引流作为胆总管结石的传统治疗方式一直沿用至今,但患者住院及带管时间长,并发症较多,围手术期生活质量较差。长期带管引流增加患者痛苦,胆汁大量丢失引起电解质紊乱或消化不良而影响生活质量[2]。由于硅胶等材料制成的T管组织反应小,使T管窦道形成延迟,甚至拔管后出现胆瘘需再次开腹手术[3];T管过早脱出可导致胆汁性腹膜炎;T管压迫可造成胆道损伤,拔管后可能引起胆瘘。近年来,由于术中造影、胆道镜、腹腔镜技术的进步,在胆总管切开取石后可行胆管一期缝合,避免了T管引流的并发症,从而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住院时间。然而,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发生术后胆瘘、胆管狭窄等并发症的可能。本文采用F14鼻胃管经Oddi括约肌开口置入胆总管行内引流,弥补了T管引流和单纯一期缝合胆总管的不足,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由于F14鼻胃管管径较粗,一方面可将胆汁引流入十二指肠,减轻胆道压力;另一方面,对Oddi括约肌起支撑作用,避免因水肿而变窄,减少并发症。从而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恢复、降低费用,对合适的病例具有明显的优势。当然,由于增加了手术操作步骤, 手术时间比常规T管引流手术延长l5~30min,但比起T管引流长达2~3周的带管以及造影、拔管等,鼻胃管引流还是有其明显优势。
       
  胆总管探查取石后一期缝合胆总管加鼻胃管内引流成功的关键在于:(1)选择合适的病例:①肝外胆管结石,术中探查(有条件者可行纤维胆道镜检查)无结石残留;② 胆管下端通畅无狭窄;③ 胆道无急性炎症。(2)正确缝合胆总管切口:用4-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不用连续缝合,特别是胆总管内径≤1.0cm时,针距和边距分别为2mm及1.5mm,缝线适当收紧,切口闭合即可,再间断缝合肝十二指肠韧带。(3)可靠的腹腔引流,可以将漏至腹腔的胆汁彻底引出体外,以免发生胆汁性腹膜炎再次手术。一般选用质地稍软的乳胶管。乳胶材料的组织反应相对大,易包裹形成窦道,即使发生较长时间的胆瘘,待窦道形成后,可以通过拔除引流管使窦道闭合痊愈。下列情况为本术式禁忌证:①肝内胆管结石者。由于肝内胆管结石的成分以胆色素为主,取石时易破碎成泥沙样,而且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内胆管狭窄,术中完全取净肝内胆管结石的概率很小。术后肝残余结石可能排至胆总管引起胆道不全梗阻,造成胆道内压力增加,极易发生胆瘘;由于缺乏T管窦道,残余结石无法行术后胆道镜取石而变得束手无策,故肝内胆管结石患者不宜采用此法;②已明确胆道残留结石或不能明确胆道是否残留结石者;③胆总管下端狭窄或不通畅者;④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或胆总管壁明显慢性炎症者;⑤长期使用激素者;⑥中重度营养不良和恶液质者。
       
  一期缝合胆总管加鼻胃管内引流,由于无T管长时间引流,胆汁于短时间内流入肠道,有利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促进肠内营养吸收;一期缝合可保持胆管内压力,加上鼻胃管的支架作用,使Oddi括约肌开放,减少炎性粘连的机会;有效回避了拔T管后胆瘘的风险;术后患者心理负担小,利于康复;病程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相应减轻。所以,只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术中认真探查胆道,有条件者以胆道镜探查,掌握相应的缝合技术,胆总管探查术后一期缝合胆总管加鼻胃管引流是可行的,特别是在基层医院。

 

【参考文献】
    [1]戴显伟.肝外胆管结石[M]∥陈孝平,主编.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83-684.

  [2]李强,姜 鹏.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术后胆汁回输的临床意义[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3,12(8):631-632.

  [3]李可为,施维锦.拔T管致胆瘘腹膜炎发生的原因及预防[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2,14(3):182-184.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虎林市庆丰农场职工医院,黑龙江 虎林 158400

作者: 马志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