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4期

护理干预对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植入心脏起搏器(下称起搏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植入起搏器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交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患一对一的分时段、分年龄段的护理干预。干预组术后1、3、6个月评分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均P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植入心脏起搏器(下称起搏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植入起搏器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交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患一对一的分时段、分年龄段的护理干预。分别统计两组入院时及术后1、3、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术后l、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干预组术后 1、3、6个月评分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植入起搏器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护理干预 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 生活质量

    目前,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某些心律失常所致心脏功能障碍有效而重要的手段。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技术的成功与否离不开正确、完整的护理,正确、完整的护理可明显提高起搏器置入的成功率,延长起搏器的寿命。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文64例,其中,男28例,年龄26~90(56.89±16.17)岁;女36例,年龄16~86(61.92±37.53)岁。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交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植入起搏器类型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

  1.2  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以下护理干预措施:

  1.2.1  护患一对一全程系统干预 

  每例患者均 由1名受过培训的责任护士负责,从术前宣教、术前准备到术中配合、术后康复训练实行一对一服务,对患者进行系统化整体护理,建立互动信任的护患关系,建立健康档案并于出院后定期随访 。

  1.2.2  分时段干预

  ①植入术前:向患者介绍起搏器的作用及其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内容实事求是,避免误导患者认为起搏器可以解决心脏病的所有问题,当术后没有出现患者认为可能出现的治疗“奇迹”时,便发生心理失衡;争取患者家庭、亲友、单位及社会支持,消除恐惧等心理障碍。②植入术后:让患者了解自己具有参加工作和生活活动的潜能,以积极心态进行康复锻炼,鼓励患者参加必要的体力和社会活动。根据患者年龄和心脏病病情,合理安排康复训练。术后24h,由责任护士为患者做术侧上肢肘、肩关节被动训练,48~72h进行肩关节的主动锻炼[1]。③出院前植入起搏器患者的心功能基本依赖起搏器,因此,制订详细教育计划,督导患者掌握自我保护方法及应急措施,预防并发症。术后1个月可以恢复性生活,亦可以参加不太剧烈的运动,如骑自行车、步行、舞蹈[2];注意避免高电量、强磁场,与之保持1.66m距离[3]。术侧肢体避免过度外展上举,术侧肩关节活动要适度。随身携带起搏器卡片,以供急救指导和乘机安检。

  1.2.3  分年龄段干预 

  在护理干预过程中,既要规范化又要注意个体化实施,对不同年龄患者应有适合个体特色的护理干预内容和适当的干预方法。①老年人:加强对老年人及其家庭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强度,增加家访及电话随访频次,出院2周内每1~2天1次,指导患者生活自理及康复锻炼技能。②中青年:对于学历结构较高的中青年患者一般采取电话或E-mail联络,针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③儿童:本组1例6岁患儿,对其父母、学校老师和校医进行了专门指导,并附送起搏器术后注意事项及康复训练指导光碟,以便他们在患儿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监护。

  1.3  评价方法 

  根据张代民等[4]起搏器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编制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对疾病的一般认识4个方面共34选项 ,采用5组Likert排列法进行定量化测量,即根本没有、几乎没有、有一些、大多数有、非常明显计算量表得分。正向条目计1~5分,逆向条目则反向记分。总分170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高。由患者或家属于入院时及术后1、3、6个月填写调查表 。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两组术后1、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入院时,说明起搏器植入后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干预组术后 1、3、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评分(均P<0.01) 。两组不同时段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1。表1  两组不同时段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略)注:与对照组同期比较,*P<0.01;与本组入院时比较ΔP<0.014  结束语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示,两组术后1、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入院时,说明起搏器植入后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干预组术后1、3、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评分(均P<0.01),说明本护理干预方法在提高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生活质量方面优于传统护理方法。干预组采用护患一对一全程系统的护理干预,从患者入院至出院后随访均由1名护士负责,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建立,且该护士对患者病情有全面的了解,使患者在有疑问及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得到帮助。该护士经过专门的培训,能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教育、康复指导,争取患者家庭、社会、单位的支持;督促患者出院后进行适当运动,促进其生活自理。术后密切随访,及时防治起搏器并发症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达到最佳体能和心理的最终目标,使患者最大程度地回归家庭及社会。分时段进行护理干预是根据疾病进程及康复程度和患者心功能制订详细健康教育内容和康复训练计划,逐步有序增加康复训练强度,针对术后不同时期制订不同目标来激发患者恢复工作和社会生活的潜能。分年龄段进行护理干预可针对患者的年龄特点如老年人、中青年人和儿童,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并且将护理干预对象扩展到患者家属、学校老师及校医,根据对疾病、起搏器相关信息了解、掌握的程度和理解能力的不同而采取电话、E-mail和家庭访视等途径来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指导,可适应不同个体心理和认知需求,以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通过实践证明,护士不单要重视患者身体疾病的护理,还要重视患者生理、心理、社会交往及适应能力,护士关心的应是整体的人。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起搏器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急救技术,还要重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宋葆云,杨巧芳.早期康复护理对人工心脏起搏器植人术后患者肩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7):59.

  [2]宋全真,贺 军,孙国良,等.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体能及心理康复[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3,7(6):382.

  [3]赵庆华.起搏器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处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42.

  [4]张代民,郭 涛,李淑敏.起搏器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2,6(23):3490.

  [5]孙晓霞.心脏埋藏式起搏安置术后的护理及健康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1):659.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济宁 272100

作者: 姜美玲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