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5期

降纤酶、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16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降纤酶、低分子肝素(速避凝)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6例UA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抗血小板、抗凝基础上,用降纤酶10U、5U、5U加入0。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8。结论:降纤酶、低分子肝素(速避凝)联合应用治疗不稳......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观察降纤酶、低分子肝素(速避凝)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66例 UA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抗血小板、抗凝基础上,用降纤酶10 U、5 U、5 U加入0.9%氯化纳注射液250 ml分别于入院第1、3、5 d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1~1.5 h。观察两组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变化,1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8.6%,总有效率95.4%,对照组显效率36.7%,总有效率86.1%;两组比较显效及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降纤酶、低分子肝素(速避凝)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使用简便安全。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降纤酶 低分子肝素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一种中间状态,也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治疗的选择影响预后,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可以很好地控制UA并防止其发展为心肌梗死,本文在常规抗心绞痛、抗血小板、抗凝的基础上,加用降纤酶治疗UA 166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及分组 

  2005年1月至2007年11月,166例住院患者全部符合Braundwald提出的不稳定型心胶痛分类标准[1]。治疗组87例,其中男54例,女33例。年龄51~76岁,平均63.7岁;对照组79例,男49例,女30例,年龄52~77岁,平均64.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并发症、心绞痛发作次数等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人均为住院病人,心绞痛发作时予吸氧,选用硝酸酯类药、β受体阻滞剂,口服阿斯匹林0.1 g,每日2次,皮下注射速避凝0.4 ml,共7 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降酶10 U, 5 U, 5 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于入院第1、3、5 d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为1~1.5 h。

  1.3  疗效判定 

  显效:胸闷、胸痛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好转:胸闷、胸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程度减轻,但2周内仍有心绞痛发作,心电图有改变;无效:胸闷、胸痛无缓解或少缓解,心电图无改变,甚至加重或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1.4  统计学处理 

  所测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作显著性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1%,优于对照组63.7%(P<0.05),见表1。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85.5%,优于对照组60.8%(P<0.05),见表2。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见表3。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n(略)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心电图结果比较  n(略)表3  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略)

    治疗组患者无并发症出现,对照组有4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所有病例无死亡。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故及时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不稳定型心绞痛与稳定型心绞痛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冠状动脉斑块相对稳定、表面光滑、以冠脉痉挛为主,而不稳定型心绞痛则是在冠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合并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为主要病理改变,而且血栓为不完全性阻塞[2],另外血管内膜损伤或斑块破裂诱发血管收缩或痉挛,使心肌供血突然减少,可单独存在或与血栓形成因素并存,这为抗凝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故目前主张用抗凝疗法治疗UA,以减少和防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近几年认为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增高,可作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看待,它在UA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Fib是进一步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并对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有一定预测价值,Fib还可作为急性期反应物,提示炎症反应活跃,血小板活性增高及斑块病变的进展,并促进血栓的形成[3]。而降纤酶是一种有显著抗凝血和增强纤溶系统活性作用的药物[4],能降解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血小板聚集、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PA和降低PA1,进而增强纤溶系统活性,使生成的纤维蛋白很快被清除,并能抑制红细胞凝集,缩短红细胞通过时间,从而降
(下转第1735页)


作者单位:山东省荣成市人民医院,山东 荣成 264300

作者: 王臻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