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6期

婴幼儿急性阑尾炎误诊原因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婴幼儿急性阑尾炎婴幼儿急性阑尾炎病势比成人严重,因表达能力差、查体不合作、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变化快,故误诊率较高。自1989年11月至2006年11月我院共收治婴幼儿阑尾炎47例,其中误诊21例,误诊率为44。本组列为误诊者是指门诊治疗36小时未确诊者,或入院24小时内未确诊者,或术后诊断阑尾炎与术前......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婴幼儿急性阑尾炎

  婴幼儿急性阑尾炎病势比成人严重,因表达能力差、查体不合作、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变化快,故误诊率较高。自1989年11月至2006年11月我院共收治婴幼儿阑尾炎47例,其中误诊21例,误诊率为44.7%。本组列为误诊者是指门诊治疗36小时未确诊者,或入院24小时内未确诊者,或术后诊断阑尾炎与术前诊断不相符者。21例均经手术证实。

    1  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1个月至3岁,平均2.1岁。穿孔16例,穿孔率为71.3%。死亡2例,病死率9.5%。21例均有发热、阵发性哭闹(为阵发性腹痛之表现)、右下腹及脐周压痛、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能叙述典型转移性右下腹痛者2例,腹部X线透视有液平并呈阶梯状排列者3例,钡剂灌肠透视有杯口状充盈缺损者3例,B超示右下腹可见假肾征者2例;临床表现恶心呕吐16例,腹泻12例,停止排便、排气5例,脐周痛10例,右下腹压痛10例,全腹压痛7例。误诊病种达6种,其中,急性肠炎8例,肠套叠4例,肠梗阻3例,肠道蛔虫病3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肠系膜淋巴结炎1例。

    2  典型病例

  患者,男,1.5岁,主诉阵发性腹痛、呕吐及果酱样血便2天 ,T 39.3℃,P 132次/min,精神差,拒食,腹肌稍紧张,满腹压痛,以右下腹为明显。右下腹可触及(4×3)cm包块,表面光滑,活动性差,压痛存在,肠鸣音亢进,血红蛋白150g/L,白细胞总数21×109/L,中性粒细胞0.89。B超示右下腹可探及假肾征。X线钡灌肠透视示“钡剂渐达回盲部后停止不前,其先端呈杯口状充盈缺损”。术前诊断为肠套叠,即行手术复位,开腹后见阑尾穿孔,末段回肠与降结肠下端炎性粘连且成角致肠梗阻,行阑尾切除,粘连松解,腹腔冲洗,后愈。

    3  误诊原因分析

    3.1  对婴幼儿阑尾炎的警惕性不高 

  本组病例因病史询问不详、临床检查粗略、未进行反复体检者9例,占42.9%。对婴幼儿发热、哭闹、呕吐、腹泻为主要表现者,缺乏细致的分析和系统的反复检查,对不合作的患儿查体时未使用镇静剂。上述误诊病例,若能按阑尾炎的病理变化详细询问病史,反复进行体格检查,必要时使用镇静剂,则可以避免误诊。
    3.2  分析病史不全面导致误诊
 
  据文献报道,小儿阑尾的长度与腹腔面积的比率较成人为大,而且小儿盲肠的活动性较大。因此,发炎的阑尾可伸入盆腔与乙状结肠或直肠接触。另一方面,因阑尾穿孔率高,盆腔内常有积液,可刺激肠道引起腹泻(约为20%),排出物少,多呈黏冻或脓液状。本组8例误诊为急性肠炎者,均以黏冻或脓液便为主要诊断依据。片面地以某种病的特征(呕出蛔虫)及诱因(服有不足量的驱虫剂)为诊断依据,未做反复的体检而导致误诊。

    3.3  将阑尾炎的并发症引起的症状

  作为诊断依据导致误诊  阑尾穿孔后,由于毒素作用,使肠蠕动丧失或肠管痉挛引起动力性肠梗阻,或炎性渗出使肠管粘连,形成机械性肠梗阻。本组误诊为肠套叠4例、肠梗阻3例,共7例,占33.3%。

    3.4  片面强调实验室检查

  X线钡剂灌肠是诊断、治疗肠套叠的首选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方法。B超检查有助于诊断。如果不重视体检,片面地相信实验室检查,极易致误诊。当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查不相符时,更需注意病史调查及反复体检。


作者单位:河南省长垣县中医院,河南 新乡 453400

作者: 曹洪超,冯国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