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6期

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护患纠纷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理》的实施,护理纠纷不断增加,造成了护患关系紧张,甚至还影响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同时也严重影响责任人的事业和生活。因此,如何防范护患纠纷已成为当前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现就护患纠纷发生的常见原因及防范......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护患纠纷

  近年来,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理》的实施,护理纠纷不断增加,造成了护患关系紧张,甚至还影响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同时也严重影响责任人的事业和生活。因此,如何防范护患纠纷已成为当前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课题,现就护患纠纷发生的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分析如下:

    1  护患纠纷发生的常见原因

    1.1  护理人员的观念转变不够和工作方法不到位 

  若护理人员言行不谨慎、说话不注意技巧、工作不讲究方法,都可能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有的护理人员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未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忽视了对病情的观察,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疑问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致使病人及家属对护理人员反感,在情绪上与护理人员对立,从而发生纠纷。

    1.2  责任心不强 

  护理人员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疏忽大意,玩忽职守,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不严格按无菌操作去做,擅自让家属做某些护理工作等,造成渎职现象而引起纠纷。如指使病人家属帮助吸痰、擦洗尿道口、做口腔护理等。这些操作表面看起来简单,家属一看就“会"。然而,一旦病人病情变化或者家属在做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时,家属就会对护理工作提出质疑,甚至拿起法律武器向上级部门投诉。

    1.3  护理记录中潜在纠纷 

  护理记录不仅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标准,也是医生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1]。常见的缺陷是护理记录不全或不及时、必要的内容缺少或错误,关键的词语或重要的数字涂改、医护记录不吻合等。

    1.4  护理人员缺乏法律意识

    1.4.1  护理人员的侵权行为 

  《医疗事故处理条理》中规定,病人有权了解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处置以及病情预后等,有权要求医护人员对此做出通俗、易懂的解释,有权了解医疗过程中的费用使用情况。如果护理人员拒绝提供病人要求知道的有关治疗、护理经费中的疑问,可能导致侵犯病人知情权而致护理纠纷。《医德规范》第五条中规定,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病人的隐私,这是每个护理人员的义务和责任。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在工作中与病人接触最多、关系特殊,俗话说“有病不能瞒大夫", 医护人员最有可能了解病人的一些隐私,护理人员对此应持慎重态度,不应不分场合地随处谈论,到处扩散病人的有关医疗护理资料,否则会因侵犯病人的隐私权而致护理纠纷。

    1.4.2  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2] 

  病人到医院付费就医,标志着医院与病人建立了合同关系,形成了医疗服务合同。病人作为特殊的消费者,他所购买的产品就是他们所需的医疗护理服务。护士的行为代表院方履行合同,其义务是维护病人的权益,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但是,有些护士往往意识不到这点,以为工作是自己的事,存在被动、推诿、疏忽大意等情况,导致病人不满,引发护患纠纷。

    1.5  护士心身耗竭综合征(BS) 

  所谓BS是一种因心理能量在长期奉献给他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产生以极度的身心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征[3]。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社会心理支持不足,社会地位低。②护士缺编,工作超负荷运转。真正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的护士严重缺乏,长期的身心疲惫,造成她们对护理工作繁忙厌倦、心烦意乱等。③角色冲突,当人的精力、体力、情绪处于低潮时期,注意力不集中,反应不及时,甚至对自己的行为无察觉反应。在工作中表现为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差,甚至出现差错事故,引发护患纠纷。

    1.6  医疗费用问题 

  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病人就医都要按一定比例支付一定的医疗费用,因此,许多病人都很关注医疗费用问题。有的护士由于工作疏忽大意致记错帐,医保患者贵重药品、自费药品使用前没有征求患者的同意等,损害了病人权益,引起护患纠纷。

    1.7  病人及病人家属的原因 

  少数病人由于文化层次较低,对护理工作不了解、不遵守院规、不尊重护士、以自我为中心,提无理要求。病人及家属对医疗的期望过高,对病情的恶化不理解、不接受,将情感发泄迁怒在护理人员身上。同时,由于家庭社会支持不足,对医院环境的不适应及病人本身疾病的影响等不良刺激,较易引起病人的情绪变化,引发矛盾和冲突发生。

    1.8  医院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医院是一个整体,无论哪个环节存在缺陷和不完善,都会引起护患纠纷,如医院的环境及后勤供暖、供水、供电、治安管理等。

    2  防范措施

    2.1  转变护理观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 

  在护患纠纷的诸多因素中,缺少沟通、服务不到位是导致护患关系紧张或演变为护患纠纷的“激惹因素"。首先,护理人员必须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理念,从提高护士的职业素质着手,不断强化护士的优质服务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思想。其次,提高服务效率,改善服务态度,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让病人体会到最好、最全面的优质服务,对病人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应及时、耐心解答,遇到特殊情况应随叫随到。情况复杂时,须分清轻重缓急,努力避免出现护理质量问题。

    2.2  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 

  护士长经常对护士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无论病房工作有多重、多累、多忙,都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护士应本着对病人极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完成各项护理工作,做一名对病人健康负责、对自己负责的称职护士。

    2.3  护理记录规范化 

  护理记录书写应及时、准确、客观、真实,以护理观察和具体的护理活动为记录重点,按照病历书写规范要求,统一规定护理记录的内容,定期对护士进行护理记录书写的培训,严禁涂改、伪造、漏记、错记。护士长要认真检查各项护理记录书写情况,及时反馈存在的问题,组织讨论,规范并指导正确书写,使护理记录书写更加规范化。
   
  2.4  加强法律法规学习,提高防范意识 

  为防范护理纠纷,护理人员要不断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4],自觉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护理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和职业责任感。只有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才能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才能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作为一名护士,要认识到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一旦产生事故,不仅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影响工作,同时也给医院带来经济损失,影响医院在社会上的声誉,扰乱正常的工作秩序,所以,要防患于未然。一般说来,护患纠纷发生之前有一个潜伏期,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作。在潜伏期内,临床护士如果有较强的防范意识和高度的警惕性,及早采取防范措施,就可能避免发生护患纠纷。

    2.5  科学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重视护理人员的身心调节 
  采取不同形式,面向社会宣传护理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与支持,激发护士工作的自豪感、价值感、责任感。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精神激励系统,营造文明、和谐向上的心理环境,满足护士不同层次需求,减轻心理及工作压力,充分发挥其潜能。同时,护理人员应加强自身综合素质,增强责任心,提高业务素质,取得病人信任。合理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保持愉快、平和的心境,学习心理学知识,培养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有效处理角色冲突带来的各种问题。

    2.6  合理公开收费,增强收费透明度 

  护士应配合医院做好收费工作,严格按照物价局规定的收费标准收费。同时,做好各项收费的解释工作,让病人明白每项治疗的收费情况,明白白消费。对于价格较高的项目,使用前应向病人及家属说明。临床护士要坚持发放一日清单制度,发放时要询问病人是否有不清楚的地方,预先做好解释。

    2.7  充分理解病人及家属,缓和医患矛盾 

  护理人员要充分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情,对怨恨情绪,护理人员要持宽容、谅解及忍让的态度,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与家属发生正面冲突,以免矛盾激化。对个别素质差的病人,应态度和蔼,不卑不亢地冷静处理问题,用实际行动感化病人、引导病人,使病人自觉地进入病人角色,听从护士的安排和治疗,从而改变自身的行为。

    2.8  加强医院综合管理,积极消除纠纷隐患 

  建立科学严谨的医疗体系,提高医院管理者的素质。应坚持安全管理五化,即系统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在工作中,要求护理人员做到微笑服务在脸上,文明用语在嘴上,勤快动作在手上。以真情换得病人的理解,以奉献赢得病人的欢心。

【参考文献】
  [1]冷晓红,王红红.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探讨与对策[J].中国院医管理,2002,8(1):34-35.

[2]纪素平,唐学莲.危重病人病情观察记录与医疗纠纷[J].护理研究,2000,14(16):261.

[3]稻冈,文昭.护理人的精神压力[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1,10(2):53.

[4]李风霞,殷秀梅,王秀玲.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7):772.


作者单位: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济宁 272111

作者: 朱翠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