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6期

住院病人体温记录的改进与应用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体温单体温单为表格式(由护士填写),用于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曲线及其它情况,如出入院、手术、分娩、转科(院)、死亡时间、大小便、出入量、血压、体重等。目前,各医院住院病人使用的体温单表格多为同一规格,为一周式(7天)。我院病人住院时间大多3个月左右,甚至更长。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对......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体温单

  体温单为表格式(由护士填写),用于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曲线及其它情况,如出入院、手术分娩、转科(院)、死亡时间、大小便、出入量、血压、体重等。主要通过观察其变化,了解疾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甚至反映出病情的好转及恶化,能够协助医生做出正确诊断,并为预防、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依据。 目前,各医院住院病人使用的体温单表格多为同一规格,为一周式(7天)。我院病人住院时间大多3个月左右,甚至更长。根据病人实际情况对体温监测需要也不同。有需要频繁监测体温变化的病人,也有不需要多次监测体温的普通病人。针对这一问题,我院从临床需要出发,对现有体温单进行改进 、设置并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效果。

    1  体温单的设计与应用范围

  根据临床体温监测需要,设计甲、乙、 丙3种类型的体温单。 甲种体温单沿用传统体温单格式(7天)。为每24h监测6次,监测时间分别为4Am、8Am、12Am、4Pm、8Pm、12Pm。甲种体温单用于新入院、低热等每日监测4~6次体温者。 乙种体温单改为每24h监测1次,监测时间为4Pm,月为空白。每页体温单可记录住院天数由原来7天增为6个月。乙种体温单用于无发热 、病情稳定且长期住院需每日监测1次体温的病人。见样表1。 样表1  体温记录单(略)
  
  丙种体温单每日监测时间点增设为12次。监测日期、时间点均为空白。由监测护士自填实际监测时间。每页体温单可记录住院天数由原来7天减为4天。丙种体温单用于发热在38.5℃以上或需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的危重病人。监测次数依病情需要而定。见样表2。样表2  生命体征记录单(略)
       
    2  临床意义

    2.1  原体温单缺点 

  原体温单虽然整齐划一,但不能完全适应临床实际需要。①对于高热或需要频繁监测体温的病人,监测次数多而体温单上可提供的记录空间有限。对于不发热的普通病人,不需要每天多次监测体温,体温单又有很多空白部分没有充分利用。②若住院病人住院时间越长体温单纸张用量越大,不但增加病历厚度,而且加大病历档案室管理负担。

    2.2  改进后体温单的优点 

  改进后的体温单,按设定的适用范围,普通入院病人前7天使用甲种体温单,从第8天无发热的普通病人改用乙种体温单。对于发热在38.5 ℃以上需多次监测体温变化或需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变化的危重病人选用丙种体温单。①通过增设体温单类型和调整监测时间,使体温单得到了有效利用。②使用新的体温单,可以清楚地体现多次监测体温的数值,准确直观地反映体温变化。③节约体温单用纸量。随机抽样100份病历,做一个月左右体温单用纸量的统计比较。见表3。表3显示,甲种体温单比乙种体温单多用纸268张,节约用纸百分数是268÷368×100%=72.8% 。若病人住院时间越长则节约体温单纸张越多。因此节省医院购体温单的经济支出。④减少病历厚度,增加病案室的存档容量。经测算体温单纸张厚度为每100张约0.8cm厚,以年用量2万张计算,体温单档案厚度160cm,按表反映的72.8%节约量,减少病历厚度,档案厚度也可减少116.48cm。按病历保存为永久性的要求,常年累积从而节约病案室可容空间,具有很好效益。 表3  体温单用纸量统计与比较(略)
 


作者单位:乌鲁木齐市精神病福利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6

作者: 张建惠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