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8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是危害人类健康、引起严重并发症并可导致死亡的常见疾病,特别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对肺心病的有效护理和治疗可以提高预后和疗效。2000年4月~2004年7月我院共收治156例,均符合肺心病的诊断标准,本文将肺心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等特点,是危害人类健康、引起严重并发症并可导致死亡的常见疾病,特别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对肺心病的有效护理和治疗可以提高预后和疗效。2000年4月~2004年7月我院共收治156例,均符合肺心病的诊断标准,本文将肺心病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56例肺心病患者,其中,男性94例(60.25%)、女性62例(39.75%)。年龄56~81岁,平均年龄63.4岁。心肺功能:心功能代偿28例(17.9%)。心功能不全Ⅰ级57例(36.5%),Ⅱ级64例(41.0%),Ⅲ级7例(4.48%)。呼吸功能不全Ⅰ级6例(3.48%),Ⅱ级71例(45.5%),Ⅲ级79例(50.64%)。

  2  一般护理
   
  以预防为主,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和劳累。适当休息,减轻肺、心的负担,促进疾病的恢复。

  2.1  环境护理  应注意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定时开窗通风,温度18~22℃、湿度50%~60%。护理中必须做到四轻,避免患者受到不必要的刺激。吸烟及灰尘刺激可加重病情,对吸烟患者应耐心劝其戒烟或尽量减少吸烟。清洁工作采取湿式清扫,避免灰尘飞扬。定时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特别注意对患者保暖,避免冷空气刺激呼吸道。

  2.2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主动热情地接待并介绍病区环境、住院规则、作息时间、陪护制度、探视制度、主管医生和护士,消除因环境陌生而带来的紧张情绪。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预后等。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增加其安全感、亲切感,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3  饮食护理  肺心病患者在发病期间消耗很大,因右心功能不全导致肝、肠淤血而影响消化功能,应鼓励患者少食多餐,注意食用易消化、富含蛋白质、高热量、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证营养的摄入,补充长期患病对机体的消耗,增加机体对感染的抵抗力。每天除正常输液量外,还应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增加体内水分,避免呼吸道干燥及痰液黏稠而使痰液不易咳出。尽可能多进食蔬菜、水果、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对大量排尿及多汗的患者应给予含有钾盐的食物,如桔子汁、果子露等。

  3  氧疗的护理
   
  缺氧为肺心病患者常见症状,如何做好氧疗护理直接关系到病情的转归。

  3.1  氧气湿化瓶及吸氧管护理  均需消毒后使用,湿化瓶用灭菌蒸馏水每天更换一次,氧气连接管每周更换2次,鼻塞每天更换1次。

  3.2  湿化呼吸道  肺心病患者多有痰液黏稠或排痰无力,使气道阻力增加,从而降低肺内通气与换气功能,加重缺氧与CO2潴留程度。湿化呼吸道的方法:超声雾化吸入,即用生理盐水10ml,加庆大霉素8万U、加地塞米松5mg、α-糜蛋白酶400U,每日2次,吸入时嘱患者做深吸气,屏气5~10s再做深呼气。湿化瓶加温蒸馏水,温度35~45℃,达到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在病情许可时鼓励患者饮水,每30min一次,每次30~50ml。

  3.3  氧疗的浓度与流量  慢性肺心病患者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刺激敏感性低,高浓度、高流量给氧反而会抑制呼吸中枢。因此,宜采用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一般氧流量1~2L/min,浓度24%~28%,每天15h左右。要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低流量吸氧的治疗意义,避免其随意调节氧流量。在吸氧过程中,要经常观察患者情况。氧疗有效的标志是:吸氧后呼吸困难好转,呼吸、心率减慢,发绀明显减轻,神志安静。出现嗜睡、昏迷则表示通气不足,应及时增加吸氧浓度,给予呼吸兴奋剂[1,2]。

  4  病情观察及护理

  4.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注意皮肤的温湿度、心律、心率的变化,呼吸深浅度、频率、节律、口唇及四肢末梢紫绀情况,咳嗽、咳痰、痰液的量及情况。

  4.2  严格记录24h出入液量  应用强心利尿药后观察球结膜水肿、双下肢水肿的消退情况,如有腹水应每日测腹围并建立护理记录,为正确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4.3  观察静脉输液  注意配伍禁忌和输液滴速,一般肺心病30~40滴/min,严重心衰20滴/min以下,一天输液量在24h内输完[3~5]。

  5  预防并发症
   
  根据临床资料,肺性脑病是重症肺心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因此,早期发现肺性脑病症状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在护理工作中,如发现患者出现头痛、烦躁不安、恶心呕吐、眼球结膜水肿、发绀加重、表浅静脉怒张、睡眠颠倒、多汗、精神萎靡等症状应立即向医生报告,以警惕肺性脑病的发生。
   
  常见的并发症还有心衰、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等。护理上应注意尿量,如每小时尿量少于200ml、24h小于400ml则提示肾功能不全。肺心病患者由于缺氧、血液呈高凝状态、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而出血,故应观察患者的口腔黏膜、皮肤、消化道有无出血倾向。
   
  在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做好危重患者的抢救准备工作,如准备好吸痰管、气管插管、呼吸机等。

  6  康复训练指导
   
  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6.1  全身耐力训练  病情稳定后,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指导患者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骑车、健身操等,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少或延续疾病的进展。

  6.2  呼吸训练  病情平稳后,指导患者练习胸腹式呼吸或腹式呼吸,增加呼吸肌的强度,减低呼吸时的氧消耗量,以改善缺氧症状。

  6.3  预防感冒  指导患者注意避免受凉、过度劳累,气温变化时及时增减衣服,在感冒流行期间避免上公共场所。
   
  康复指导还须讲明吸烟与咳嗽、痰量成正比的关系,劝其主动、及早戒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让患者感到舒适,增强战胜疾病、健康生活的勇气。

【参考文献】
    [1] 龚经文,程本芳.内科护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8-34.

  [2] 沙玉新,门德良.论慢性肺心病的氧疗及缓解期治疗[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0,13(5):803-804.

  [3] 李 燕.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8(12):2080-2081.

  [4] 何桂荣.50例肺心病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0,13(1):52-54.

  [5] 张小平.肺心病的治疗与护理[J].护理研究,2003,17(1):82.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1

作者: 焦红欣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