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9期

软肝再生颗粒治疗26例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软肝再生颗粒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软肝再生颗粒,每次12g,3次/d。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肝脾影象学的变化,肝功能、肝纤维化等指标的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软肝再生颗粒临床使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观察软肝再生颗粒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0例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4例,治疗组给予软肝再生颗粒,每次12 g,3次/d;对照组给予护肝片,每次4片、3次/d,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肝脾影象学的变化,肝功能、肝纤维化等指标的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软肝再生颗粒临床使用安全、可靠,在肝功能改善、症状缓解,有一定的效果;治疗组26例,与对照组24例比较,脾厚测量平均值明显缩小,肝纤维化指标HA和IV-C明显下降,LN无明显改变。结论:软肝再生颗粒治疗肝硬化肝纤维化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在保肝、抗肝纤维化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软肝再生颗粒

  1  对象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50例均为2005至2007年在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诊断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4例,女16;年龄33~72岁,平均53.5岁,病程3~14年,平均病程5.6年。无合并及其他型肝炎病例。

  1.2  治疗方法 

  随机将50例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26例,对照组24例,二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诊断等方面,具有均衡性与可比性。治疗组给予软肝再生颗粒,每次12 g,3次/d;对照组给予护肝片,每次4片、3次/d,疗程均为3个月,有效病例继续服用软肝再生颗粒6个月。全部病例均未使用抗病毒药、免疫调节剂和其他抗肝纤维化药物治疗。

  1.3  药物说明 

  软肝再生颗粒由我院制剂室生产,主要成分为:水蛭、鳖甲、穿山甲、鸡内金(炒)、党参、黄芪等药物,加水煮后,再经过滤过浓缩,制成颗粒剂,通过薄层色谱鉴定等方法进行质量控制。

  1.4  疗效及检测指标

  1.4.1  疗效 

  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肝脾影象学的变化,肝功能、肝纤维化等指标的变化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1.4.2  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检测 

  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治疗前后的ALT 、AST、TBIL、A/G。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IV型胶原(IV-C),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

  1.4.3  肝脾B超影象学检测界定

  1.4.4  统计学处理 

  各组间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生命体征的变化 

  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乏力、纳差、腹涨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有效率在84%以上;治疗组中18例脾大患者(脾厚大于40 MM),治疗后有13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效率为72.2%,对照组14例脾大患者,治疗后有6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效率为42.86%,2组有显著差异(P<0.05)。

  2.2  肝功能的变化 

  2组治疗后ALT 、AST、TBIL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治疗组和对照组肝功能的变化不明显,无显著差异,P>0.05, A/G比例较治疗前高(P>0.05)。

  2.3  肝纤维化指标及ALT的变化 

  (1)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HA、LN、PCⅢ、Ⅳ-C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 0.01),(2)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减少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3)治疗组与对照组的ALT在治疗后均减小,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治疗后ALT减小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表1  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及ALT的变化(略)

  2.4  肝炎病毒指标的变化 

  治疗组、对照组在治疗前后HBVDNA、HBsAg、HBeAg、HBeAb、HBcAb变化无统计学意义。

  2.5  药物的不良反应 

  在软肝再生颗粒治疗期间有5例自觉有恶心感觉及胃部不适,且随疗程增加逐步缓解、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在。

  3  讨论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特征,肝星状细胞(HSC)对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由于HSC的活性增强,提高纤维化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使Ⅲ型前胶原的合成增加,引发肝纤维化酶指标生高[1]。而中医表现在临证中的血淤症、症积块等,软肝再生颗粒是纯中药制剂,其主要成分为:水蛭、鳖甲、穿山甲、鸡内金(炒)、党参、黄芪等药物,具有破血逐淤,软坚散结,益气健脾,利水消肿、调补肝脾肾功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水蛭入药历史悠久,早在我国医学名著《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具有抗凝固、破瘀血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水蛭含有多肽类、肝素、抗血栓素、氨基酸以及溶血酶等成分,其中分离出的活性成分蛋白酶抑制剂及溶纤素(Hementerin) 具有抗纤维化的药理活性;鳖甲经动物肝纤维化模型治疗实验,显示对肝纤维化早期有明显阻断作用,并有抑制贮脂细胞增殖,减少胶原蛋白合成,降低胶原蛋白在Disse腔内过量沉积,以及溶解和吸收已形成的肝纤维化作用,还可有效地抑制肝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α2(Ⅰ)mRNA的高水平表达,使纤维细胞Ⅰ、Ⅲ型胶原的合成减少;穿山甲的鳞片含硬脂酸、胆甾醇、二十三酰丁胺、碳原子数为26和29的两个脂肪族酰胺、环(L-丝氨酰-L-酪氨酰)二肽和环(D-丝氨酰-L-酪氨酰)二肽,其水提醇沉制剂有直接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的作用,100%穿山甲水提醇沉制剂,能显著增加犬股动脉血流量,降低外周阻力,对血管壁有直接扩张作用以及升高白细胞和抗炎作用;鸡内金提取干粉具有较强的促纤溶作用,能使血栓溶解,党参、黄芪具有补中益气以扶正,《本草正义》说:“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健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黄耆,补益中土,温养脾胃”,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具有调节机体免疫能力,促进细胞免疫与淋巴细胞转化功能。多项研究结果表明血清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血清透明质酸及层粘连蛋白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一致[2],故认为软肝再生颗粒有效抗肝纤维化。是否真正抗肝纤维化及逆转肝纤维化状态需肝脏病理组织学支持,有待进一步观察。
   
  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IV-C、LN是衡量纤维化程度及治疗效果的尺度,治疗组的肝纤维化指标HA和IV-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说明软肝再生颗粒在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方面有显著的疗效。2组HA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IV-C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IV-C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2组IV-C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软肝再生颗粒具有保护肝细胞,降低转氨酶,减轻肝组织细胞的变性及坏死,抑制肝脏纤维组织增生,减少肝脏胶原蛋白合成,促进肝细胞功能恢复及再生,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民德.肝纤维化的治疗对策[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1,2(2):68-69.

  [2]程明亮,扬长青.基础研究及临床[M].第二版.北京: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82-283.


作者单位:山东济宁市传染病院,山东 济宁 272031

作者: 兰利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