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22期

449例住院死亡病例医院感染情况分析及控制对策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死亡病例医院感染控制对策预防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1]。为提高我院的医疗护理质量,探讨死亡病例医院感染的情况和控制对策,现对2002年1月~2007年6月住院死亡病例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我院2002年1月~2007年6月住院死亡病例449......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死亡病例 医院感染 控制对策

  预防医院感染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1]。为提高我院的医疗护理质量,探讨死亡病例医院感染的情况和控制对策,现对2002年1月~2007年6月住院死亡病例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我院2002年1月~2007年6月住院死亡病例449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71例,年龄0~90岁。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诊。

  1.2  方法  对449例住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由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专职医生审核收集,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并计算出有关的统计指标。

  2  结果

  2.1  医院感染构成  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共49例(占69.01%),其次为泌尿道11例(占15.49%),皮肤及软组织4例,(占5.63%),术后切口、腹腔内、败血症各2例(分别占2.82%),脑部1例(占1.41%)。

  2.2  感染病例性别构成  感染病例中男性54例,占死亡310例的17.42%;女性17例,占死亡139例的12.23%。男性感染率略高于女性,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1.941,P>0.05)。

  2.3  年龄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年龄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10岁以下病死者无感染,而60岁以上组感染率22.94%,见表1。

  表1  医院感染与年龄的关系(略)

  2.4  死因别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系统疾病对医院感染的影响较大,恶性肿瘤的感染率居首,其次为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见表2。

  2.5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主要为不合理使用抗生素46例次,占各种危险因素的31.08%,其次为昏迷(36例次,占24.32%),侵入性操作(38例次,占25.67%),免疫系统受损(28例次,占18.92%)。

  表2  系统疾病与医院感染率的关系(略)

  2.6  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的关系  住院时间长则医院感染率增高,住院日70天组感染率达50%,住院日80天组感染率达70.83%,见表3。
         
  表3  医院感染率与住院时间的关系(略)

  3  讨论

  3.1  影响医院感染率高低的因素

  3.1.1  基础疾病  本文死亡病例中,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道占首位。死亡病例的呼吸道感染主要为细菌性肺炎和流感,其危险因素主要为:严重的基础疾病造成机体抵抗力低下;慢性基础性肺疾病或昏迷,气管插管,留置鼻胃管或仰卧位,增加了致病菌在口咽部和气管的寄殖;延长应用机械通气,增加了与受污染的呼吸治疗仪或医务人员带菌的手接触机会,从而造成呼吸道感染。尿路梗阻、代谢性疾病、尿路的器械检查、留置导尿等因素是泌尿系感染的主要原因。恶性肿瘤引起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此外,为了治疗所采用的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方法的应用,又进一步使正常的免疫防御功能遭受破坏,尤其晚期肿瘤的长期消耗等因素均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

  3.1.2  年龄60岁以上年龄组医院感染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器官功能老化,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抵抗力下降,各种慢性疾病不易彻底治愈,出现医院感染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而且易与原发慢性病互相混淆或被其表现所掩盖。

  3.1.3  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侵入性操作[2,3]。

  3.1.3.1  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包括无适应证的预防用药,用药起点高,长期、大量应用,频繁更换及联合用药过多,引起菌群失调和二重感染。抗菌药物抑制或杀伤敏感菌,使耐药的条件致病菌增殖占优势[4]。

  3.1.3.2  侵入性操作易引起医院感染  留置导尿是引起泌尿道感染的直接原因,改进插管技术,控制使用留置导尿,泌尿道感染的发生率就会下降。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会破坏呼吸道屏障和防御功能,使口腔及咽部的定植菌侵入下呼吸道,尤其不利于痰液排出,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手术过程中不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术后遗留线头等异物是造成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原因。吸氧时,氧气湿化瓶消毒不彻底,湿化液不及时更换等因素易造成呼吸道感染。

  3.1.4  昏迷或半昏迷的意识状态易发生误吸而引起吸入性肺炎  昏迷病人的鼻饲也是引起感染的原因,而且引起昏迷的原发病或基础疾病,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3.1.5  住院时间长  住院时间越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越大。一旦发生医院感染使住院时间延长,增加医疗费用的支出。据Weinstein报道,1995年美国医院感染共耗费45亿美元,造成超过88 000例患者死亡。据吕宝成报道,按我国的感染率推算,每年医院感染耗费100亿人民币,远远超过我国每年对卫生事业的投资[5]。所以,降低医院感染率,缩短平均住院日是重要措施之一。

  3.1.6  医院管理上的疏漏

  3.1.6.1  医务人员认识及参与意识差  认为诊疗工作重要,感染管理可有可无,或重视表面,忽视实质内容,抓医疗质量注重不出差错、事故,抓经济效益而注重创收,在感染管理上投入少。

  3.1.6.2  专业人员少  在医院里学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的少,制约了感染管理工作的发展和研究。

  3.1.6.3  设备及管理手段落后  没有先进监测设备,靠手工方式和经验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都不高。

  3.2  控制对策  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控制对策。

  3.2.1  预防呼吸道感染  常规检查导管放置是否恰当,如无必应及时拔出鼻胃管,胃内尚有食物残留时延长管饲间歇时间,患者取半卧位。对肺炎患者进行监控,每年流感流行前给高危患者接种流感疫苗。

  3.2.2  泌尿道感染的预防  尿路检查和插管必须在无菌情况下进行。改善会阴部的细菌,增强机体抵抗力。

  3.2.3  重点进行院内感染监测  对营养不良、年老体弱、肿瘤病人,对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放射线和同位素治疗的病人以及使用各种导管和插管的病人给予特殊的观察,并且尽早对可能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人采取措施,就会收到明显的控制效果。对危重病人采取适当的隔离,对手术等侵入性操作应采取严格消毒灭菌措施。医务人员在各种操作前都应认真洗手,避免交叉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要严格掌握抗菌药物的应用指征。

  3.2.4  广泛开展医德医风教育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医院感染防治意识及无菌观念,不同程度地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和技术,促进医院感染的有效控制,将消毒、隔离与无菌操作列为“三基三严”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强化训练。以监测为基础,以管理为手段,以控制为目标,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为医院感染管理服务。只有严格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才能提高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降低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高 琦,李桂臻,高 珉.综合医院儿科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21.

  [2] 舒展容,柳彩珍,程笑燕,等.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研究报告[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11(1):21-22.

  [3] 李静玫,朱丽阳,赵 炜,等.高危科室医务人员病毒感染情况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9,9(1):22.

  [4] 杨 健.医院真菌感染117例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5):346.

  [5] 刘一新,孔 萍,孙代燕.综合性医院感染经济损失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9):600.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辽宁 朝阳 122000

作者: 王晓莉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