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22期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老年抑郁症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通过各种教育使患者或其他人群获得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知识的护理活动[1]。为了使老年抑郁症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及服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及意外事件的发生,我们对我院住院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及家属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收到较......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应用临床 护理路径 老年 抑郁症

  健康教育是护理人员通过各种教育使患者或其他人群获得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知识的护理活动[1]。为了使老年抑郁症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及服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及意外事件的发生,我们对我院住院的老年抑郁症患者及家属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3月~2007年9月在我院老年科住院的老年抑郁症60例,其中,男41例、女19例,平均年龄(74.5±7.6)岁。随机分为研究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研究组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71.55±8.56)岁;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72.97±7.67)岁。两组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2]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方法,定期组织患者进行集体健康知识的讲座,研究组按临床护理路径,为患者制定住院期间健康教育路线图,同时对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指导(见表1),在出院前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知识的考核对比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

  表1  抑郁症临床路径健康教育方法(略)
 
  1.3  临床路径的实施

  1.3.1  患者入院时由主班护士接待并填写入院评估表,了解患者在家的基本情况,通知经管医生、当班护士进行入院处置及入院宣教,使患者及家属熟悉病区环境及设施、便民措施等,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3.2  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文化程度、接受能力,按临床路径健康宣教表采用讲解、书面、示范的方法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详细告知患者药物名称、用法、作用,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及应对措施,如体位性低血压,对心、肝、肾的毒性作用,便秘,排尿困难等,定期检查血象、肝功能、心电图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及家属抑郁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发病机制、发展、治疗过程、转归、注意事项等健康知识,指导家属如何照顾患者,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消除患者的失落感和悲观情绪,使患者能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服药依从性。

  1.3.3  患者病情控制后,可适当进行康复训练,增强患者体质,鼓励患者扩大社交范围,积极适度地参与感兴趣的活动,解除其孤独感、衰老感,恢复和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减轻家庭负担。

  1.3.4  病区每周出墙报,讲解相关疾病知识,组织集体讲座,以书面、提问的方式进行考核,了解患者及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时给予有效指导。

  1.3.5  护士长和护理部随时检查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同时进行指导。

  1.3.6  出院时,对患者进行总体评估,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为抑郁症相关知识),由总务护士对出院前的患者(家属可共同参与)进行书面测试,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进行疾病知识及注意事项宣教,发挥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指导患者及家属观察病情、疾病特点、妥善保管药物,督促患者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嘱家属多与患者沟通,关心、体贴、理解患者,创造良好的社会、家庭环境,给患者以温暖,鼓励患者适当参与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交活动,摆脱其老年意识,减轻失落感,坚持长期服药,减少复发。

  2  结果

  2.1  健康教育效果  研究组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3.72,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比较(略)

  2.2  护理工作满意度  研究组满意度96.6%,对照组满意度83.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11.37,P<0.01)。

  3  讨论
   
  老年抑郁症是指60岁以上的抑郁性精神障碍患者,它的发生与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有关,如老年人易患多种慢性疾病,敏感多疑,对健康过分担心;角色的转换、孤独感、衰老感等。本文结果表明,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及家属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规范了护士行为,扩展了护士的知识面,提高了护理质量,也密切了护患关系。让患者能正视现实,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改善患者人际交往能力及自我健康能力,避免各种诱发因素,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日,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张黎明.走出整体护理工作的误区[J].中华护理杂志,2006,35(7):389-390.

  [2] 中华医学会精神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7-89.


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 吉安 343000

作者: 杨惠,郦苹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