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23期

2例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障碍分析及其护理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精神病。心理障碍。心理护理慢性精神病患者因长期住院,病魔缠身,常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障碍,久治不愈的慢性病程,本身就是一种沉重的心理压力。加之所处的环境及所患的疾病,久而久之会导致病情的加重,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引起一些不良后果。...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精神病;心理障碍;心理护理

  慢性精神病患者因长期住院,病魔缠身,常带来一系列的心理障碍,久治不愈的慢性病程,本身就是一种沉重的心理压力。加之所处的环境及所患的疾病,久而久之会导致病情的加重,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而引起一些不良后果。现将某院临床所遇到的2例慢性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及护理的体会介绍如下。

  1  病例

    病例1:患者XXX,男性,现年44岁,教师,病程8年。入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经系统治疗后临床治愈。由于无家可归,回到社会又无人接管,患者感到绝望,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终日情绪低落,不愿与别人交谈,生活懒散,产生了轻生厌世的思想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同时,患者性格内向,不易流露自己的想法,在某一个夜晚自缢身亡。

    因该院属于社会福利性质的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大多数都是长期慢性精神病患者,他们约占住院总人数的80%。由于长期住院,病程迁延,与社会生活长时间失去联系,失去亲友的关怀和照顾,因而对未来生活失去信心,产生绝望念头。表现为焦虑、忧愁、苦闷,不愿接受治疗,不按时服药,严重时产生厌世情绪。

    病例2:患者XXX,女性,现年23岁,入院诊断为偏执型分裂症。该患者12岁时无明显诱因起病,总病程近10余年。因敏感多疑,怀疑自己的父亲对她有不道德行为,入院后仍表现烦燥、激惹、否认自己有精神病,认为住院是家里人对她不好,迫害她,要求出院。多次外逃,认为世上无人可信任,可靠近,“看破红尘”,并要求去庙里做尼姑。针对这种敌对猜疑,不合作等病态心理,在护理上切忌对患者态度粗暴,而要从精神上和生活上加以帮助,减轻或消除精神症状,达到安心住院,配合治疗。
   
  这类由被害妄想导致心理障碍的患者经常表现为猜疑,事事敏感,固执坚信自己或亲人被他人陷害,因而产生冲动、对抗、他伤或躲避,以至其它不良后果,久而久之在自己的心理上造成一种不易逆转的病态心理。

  2  护理

    这件事发生后,院领导和疗区医护人员,结合患者住院期间的表现,及时进行综合分析。大家认为,患者虽然临床治疗效果显进,但是面对家庭和工作,感到回归社会无望,因而产生病态心理。做为护理人员如果能早期识别患者病态心理并及时对他正确诱导,进行心理治疗、心理护理,此例自缢身亡的事故就会避免发生。作为护士,特别是精神科护士,不但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要学会洞察患者的心理活动,循循善诱地作患者的疏导工作。

  2.1  通过诱导使长期住院患者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勇敢地驾驭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把握自己的命运。对生活中一切善的美的事物都带着天真和新鲜的感觉,消除自卑感,打消顾虑,配合治疗,促进早日康复。

  2.2  耐心说服教育他们,对过去的病态行为能正确理解和分析,对未来生活重新建立信心。经过耐心的心理治疗,使患者情绪得到改善,妄想等症状消退,主动配合治疗。

  2.3  经常与患者接触,关心他们,赢得患者的信任,让他们从内心感到医护似亲人一样,启发诱导患者把压抑的心理尽量倾吐出来,当他们充分倾吐之后,即可解脱不良症状,病情也随之缓解。

  2.4  慢性患者的孤独感、苦闷感、社会遗弃感也是不可忽视的。由于社会上还存在对精神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特别是对一些多次反复发作的慢性精神病患者,家属往往对其丧失信心,患者发病后便往医院一送了事,出院后又不关心,甚至歧视,结果促使病情越来越重。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主动与家庭和患者工作单位取得联系,从而了解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对患者的影响和干扰,这样也可以解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以防不良后果的发生。

  2.5  对心理障碍患者除启发诱导外,还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康复环境,让他们多到室外活动,吸收新鲜空气,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参加各项文体活动,减少孤独苦闷,特别是我院开展音乐疗法以后效果更为可佳。因为美好的音乐能使烦恼变得快乐,使苦闷变得豁达,这也是转移心理障碍的好方法。
   
  通过几年来临床观察,根据心理障碍程度不同,症状不同,在护理上要有的放矢。总之,通过掌握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障碍,可消除其残留症状,对改善病情,提高智能,延缓衰退也是可取的。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重庆 430030

作者: 常大龙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