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23期

苏州市青年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青年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苏州市89名青年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结合深度访谈法对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苏州市青年农民工在SCL-90量表中6个因子得分显著或极其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结论:苏州市青年农民工的心理健......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了解青年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苏州市89名青年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结合深度访谈法对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苏州市青年农民工在SCL-90量表中6个因子得分显著或极其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男性5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女性;低学历人员2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高学历人员;建筑工人6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非建筑工人。结论:苏州市青年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男性心理健康状况比女性差;低学历人员比高学历人员差;建筑工人比非建筑工人差。影响其心理卫生状况的因素为:文化适应困难、社会支持系统缺乏、认知偏差、和心理健康意识与调控方法缺乏等。

【关键词】  青年农民工;心理卫生; 问卷与访谈法

  A Study on Mental Health of Rural-to-urban Young Peasants in Suzhou C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JIA Feng-qin, WU Yan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u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Jiangsn 215009,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mental health of rural-to-urban young peasant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Methods:We tested 89 rural-to-urban young peasants in Suzhou city by SCL-90 questionnaire. Based on it, we deeply interviewed with them, in order to know its influencing factors.Results: The scores of six factors of SCL-90 of rural-to-urban peasan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national norm; Male scores of five factor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The scores of two factors of young peasants with low education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ose with high education level; The scores of six factors of construction young peasant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non-construction ones.Conclusions: The state of mental health of rural-to-urban young peasants was not good; The state of Males,those with low education,construction peasants was worse than that of females,those with high education and non-constuction on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ere difficulty in cultural adaptation, lack of social sustention, cognitive bias and lack of notion and strategy.
   
  【Key words】Rural-to-urban peasants; Mental health;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据2006年统计我国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2亿人[1], 农民工现象将伴随我国城市化的整个过程,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以往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权益保护、社会保障、技能培训与子女入学等方面[2-5],而对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关注较少。即使有些研究也多停留在思辩的层次,局限于对现象的描述,较少实证研究[6,7],并且存在研究内容窄化、方法单一等问题,如多采用现有问卷,经过施测得到数据后,直接得出结果或结论,往往显得牵强和缺乏说服力[8-10]。
   
  苏州地区制造业发达,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外来劳动力流入的“洼地效应”明显,其中绝大多数为青年农民工。本研究试图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来了解青年农民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并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提高精神生活质量的方法和策略。本研究对决策部门与企业团体等掌握农民工的心理特征,制定相应组织管理策略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选取苏州市2个建筑工地和1家服装厂为抽样点,共发放问卷108份,收回有效问卷89份,有效收回率为82.41%。有效样本的平均年龄为27.8岁;男性53人,女性36人;建筑工人57人,非建筑工人32人;初中及以下学历49人,高中及以上学历40人。

  1.2  方法
 
  问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前进行统一指导。在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设计了5道访谈题目探究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随机抽取访谈对象29人(占问卷总数的1/3),访谈结束后由访谈员将访谈内容逐字逐句整理为Word文本形式的访谈记录。根据对访谈记录的整理和分析,归纳出影响农民工心理健康的因素。

  1.3  数据处理 

  论文数据应用北京师范大学研制开发的PSYKEY心理测评系统和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研究结果

  2.1  青年农民工SCL-90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11]


    据表1显示,苏州青年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全国正常人,强迫症状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5);敌对症状得分比全国常模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极其显著(P<0.001)。表1  青年农民工SCL-90得分与全国常模比较(略)

  2.2  不同性别青年农民工的SCL-90得分结果比较

    表2显示,苏州男性青年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女性,其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几方面男性的症状评分显著高于女性(P<0.05)。表2  不同性别青年农民工的SCL-90得分结果比较(略)

  2.3  不同学历青年农民工的SCL-90评分结果比较

    根据表3总体来看,初中及其以下学历外来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高中及其以上学历的外来民工。在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症状方面初中及其以下学历的青年农民工的得分显著高于高中及其以上学历的青年农民工。表3  不同学历青年农民工的SCL-90评分结果比较(略)

  2.4  建筑工人与非建筑工人SCL-90评分结果对比

    表4显示,建筑工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建筑工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方面得分显著高。表4  建筑工人与非建筑工人SCL-90评分结果对比(略)

  3  讨论

    针对以上结果,根据对29人访谈记录内容的整理和分析,归纳出影响青年农民工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文化适应困难 

  有心理学家认为[12],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可以从文化的层面来解释。处于文化适应中的个体由于体验到压力,可能导致焦虑和恐惧。来自于农村的农民工,其主导文化为农村的礼俗文化[13]。这是一种靠礼俗或伦理来制约社会运行、维持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文化,充满人文精神并世代熏陶着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农民工进城后将面临以工商业文化为核心的城市生活以及国内不同区域文化,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产生压力,从而导致适应困难。在访谈中有41%的人谈到在遇到文化冲突时感到惶恐不安,不知道如何处理。
   
  在文化适应的过程中有些青年农民工陷入身份认同混乱的境地。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时期的自我认同混乱可能导致个体迷茫、缺乏生活目标、不良甚至反社会行为[14]。青年农民工既无已经内化的符合城市社区行为规范的内在信条,又无城市提供给他们正式的接收渠道和组织,现有的城市管理政策亦未将他们纳入其中,造成了社会对他们在城市中的权力、责任和预期的混乱和含糊,因而他们会感到迷茫失落,对城市产生对立情绪[15]。在访谈中有45%的人谈到:工作辛苦,收入少,居住环境差;而城里人轻松,赚钱多,这不公平。
   
  由于文化不适应、身份认同混乱、生活与工作环境的不适应,以及由此引发的心理冲突的存在,使得青年农民工普遍缺乏对城市的归属感。根据个人的访谈结果显示只有30%的人愿意定居在城市并相信可以与市民建立良好关系。20%的人说不清楚自己今后会留在城市还是回到故乡,持有走一步,看一步的态度。另有50%的人选择了今后回到故乡。

  3.2  社会支持系统缺乏 

  农民工尤其是建筑工人,工作强度非常大,较少有精力再去进行人际交往,有48%的建筑工人选择下班之后先睡觉以补充体力。另外,青年农民工交往的对象也比较狭窄。由于在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待人接物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多数青年农民工很难与城市市民形成良好的交往。在其内部,由于工作高度的不稳定性和快速的岗位人员变换,很难形成长久的友好关系。在临时集结的各种小团体内部,也经常会出现矛盾和冲突,由此人际关系敏感、敌意等心理问题应运而生。

  3.3  认知偏差
 
  由于受学历和认知水平的限制,学历低的青年农民工容易走极端、钻牛角尖,不能全面地看待分析问题。在人际交往中有时会不顾及别人的感受,缺乏个人隐私、心理距离等观念以及人际交往的技巧。在访谈中发现,他们中有30%的人会觉得别人在看不起自己,别人的行为背后总会隐藏着一些阴暗的想法,容易产生敌对、偏执与精神病性等心理问题。另外,在和城市市民交往问题上,他们中的一些人存在认知偏差与社会刻板印象。比如,城市市民势力,到处充满骗局等,这种敏感、多疑的人格特点与认知偏差容易导致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心理症状出现。

  3.4  心理健康意识和调控方法缺乏 

  在问卷与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苏州建筑工地的部分青年农民工的猜疑心理非常重,他们拒绝做问卷,甚至有人觉得做了这份问卷就会被送进精神病院。自己的问卷不能经过别人(发放问卷者除外)的手,即使不填写真实姓名也不可以交给别人,觉得别人会偷看自己的问卷,觉得别人若知道了自己的结果会嘲笑自己。还有15%的人拒绝做问卷。这些行为反映出他们对心理健康意识普遍缺乏。
   
  根据访谈结果,当有心理困扰时,采用积极的宣泄方式的人有40%,就是听音乐、打球、与朋友聊天。其他60%有人选择逃避或不良的情绪宣泄方式,如睡觉、上网打游戏或聊天、喝酒、抽烟或向家人发火、甚至打骂孩子等。良好的心理调控方式可以及时地缓解心理的压力与猜疑、不愉快,也可以预防某些敌对性思维等影响心理健康。而逃避或不良的情绪宣泄方式则使得个体更加孤独、自闭,产生更多心理问题,也容易引发家庭矛盾、人际关系纠纷甚至社会犯罪。

    提高青年农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供适应服务,使青年农民工能够内化城市的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在心理上获得认同,在情感上找到归宿。构建社会支持网络,让青年农民工体会到平等、真诚和友善,促进其与城市市民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大力丰富青年农民工休闲方式,倡导健康、积极的文化生活,丰富外来民工的精神生活。构建心理健康保健体系,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调整认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青年农民工健康的心理水平对其自我成长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2]王宪阁,徐丽娜.苏南地区农民工同城待遇问题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7,24(3):58-64.

  [3]胡沁熙.农民工权益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7,(10):4.

  [4]郭根山,刘玉萍.提高城市中新生代农民工素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729-9730.

  [5]张俊良,黄必富.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子女受教育问题探析[J].农村经济,2004,(11):79-81.

  [6]陈柯柯.城市农民工心理健康透视及对策研究[J].卫生软科学, 2007,21(5):398-401.

  [7]叶旭军,施卫星.城市外来农民工的健康状况与政策建议[J].中华医学管理杂志,2004,(9):562-566.

  [8]蒋善,张璐.重庆市农民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心理科学,2007,30(1):216-218.

  [9]孙崇勇.东北地区民工心理卫生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5):460-462.

  [10]骆焕荣,黄锋锐,张雪静,等.城市农民工心理状态调查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11):504-505.

  [11]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263.

  [12]Wiuiams CL, Berry JW. Primary prevention of acculturative stress among refugees: Application of psychological theory and practi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91,46(5):632-641.

  [13]池子华,田晓明,吴铁钧.苏州市劳动密集型企业民工的心理融入调查[J].心理科学,2008,31(1):210-213.

  [14]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35.

  [15]姜淑梅.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农民工心理健康与社会的和谐发展[J].集团经济研究,2007,(12):58-59.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心理学系,江苏 苏州 215009

作者: 贾凤芹,吴燕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