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24期

护理干预对静脉输液儿童心理的影响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心理特点及相应护理干预措施与患儿输液成功率的相关性。方法:观察486例儿童的心理特征,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类型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全部儿童在行静脉输液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在合理的护理干预下均能配合治疗。结论: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影响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反应,并可提高......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心理特点及相应护理干预措施与患儿输液成功率的相关性。方法:观察486例儿童的心理特征,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类型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全部儿童在行静脉输液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在合理的护理干预下均能配合治疗。结论: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影响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反应,并可提高患儿配合输液治疗的成功率。

【关键词】  静脉输液;儿童;心理护理

小儿静脉穿刺是门诊输液室常见的治疗方法,也是护理操作的一项基本功。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通过观察儿童静脉输液时的心理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86例,其中,男262例、女224例,年龄1~12岁,均为首次静脉注射的儿童。

    1.2  方法  询问家长儿童平时表现和行为特征,又根据儿童接受治疗时的面部表情[1]作为情绪指标,对全部患儿进行分类。

    1.3  判断标准

    1.3.1  勇敢型  此类患儿往往表现得自信和满不在乎,喜欢阿姨表扬他勇敢。在输液时可以先挑选这样的孩子做示范,穿刺完毕后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给内向或胆小型的孩子做榜样。

    1.3.2  内向或胆小型  此类患儿表现为少言寡语、依赖性强,喜欢依偎在父母或陪同人员身边。另一种表现是性情温顺,不会产生明显的干扰和破坏行为,容易被护士忽视。此类孩子神经脆弱,对疼痛尤其敏感,心灵最容易受到伤害,是护士最需要关心、体贴的对象。

    1.3.3  不合作型  此类患儿性格倔强,宁死不屈是此类孩子性格的主要特征,其具体表现是输液前大哭大闹、拳打脚踢,甚至对护士敌对攻击、逃跑。

    1.4  护理干预措施

    1.4.1  输液前护士应首先与患儿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再根据患儿的心理表现进行沟通,选出勇敢型的患儿先做静脉输液治疗,以树立榜样。

    1.4.2  对内向或胆小型的患儿在沟通期间,不能急于操作,先与其交谈,表情要亲切,语调要文雅,动作轻柔,可给患儿做简单解释和安慰工作,对患儿多鼓励、多引导、勿训斥,保护他的自尊心。在穿刺过程中可夸奖患儿,以分散其注意力,取得合作。

    1.4.3  对不合作型患儿要注意因势利导,不能急于求成。

    护士要真诚地为患儿着想,主动与其交朋友,拉近距离。可让勇敢型的孩子先做示范,当即谈打针的心理感受。对于个别蛮不讲理、劝导无效的患儿,可先教会家长怎样固定患儿及穿刺部位,取得配合后进行强迫输液,尽量做到一针见血,避免给患儿造成身心痛苦,给家长带来危机感。

    2  结果

    根据儿童的心理状态分析后,一般护理组患儿输液合作率分别为勇敢型86.6%、内向或胆小型52.7%、不合作型36.4%。护理干预组患儿输液合作率分别为勇敢型93.8%、内向或胆小型79.6%、不合作型70.5%。

    3  讨论

    3.1  争取家长及陪同人员的理解与支持至关重要  家长除了希望患儿早日痊愈外,最普遍的心理就是希望护士能一针见血地穿刺成功。当护士拿着输液瓶来到患儿面前,家长都比较紧张。要是一针没有成功,有的家长很着急,不知所措,有时甚至责怪护士等。护士要同情、理解家长,尽可能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热情地接待患儿和家长,要耐心给予解释指点。给家长介绍药物或患儿病情,多用保护性、安慰性语言,言语要有度,把握好分寸。因为家长是患儿最信赖、最亲密的人,家长陪伴患儿,患儿感觉到有安全感,情绪就会趋向稳定。总之,要使患儿顺利配合治疗,对患儿实施心理诱导的同时,不能忽视家长这个对患儿心理反应起关键作用的角色。家长与护士的联合作用,可提高患儿配合输液治疗的成功率。

    3.2  针对儿童不同心理特点的护理干预与静脉输液时合作的关系  本文采用面容直观法来判断患儿的心理状态,因为面部表情可反映心理,面部表情是情绪的客观外显行为[2]。本组资料根据面部表情对患儿进行分类,这种方法比较直观、快捷,便于根据不同类型的心理反应对象,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因为儿童的意志力、自觉性和自制力都较差,思维活动带有明显具体形象性,主要以直观表象形式来认识外部事物,儿童的行为和情绪易受当时外界事物或环境的引诱而转移[3]。从本文结果可以看出,分别对两组各种不同心理类型的患儿输液合作率进行比较,勇敢型无显著性意义,内向或胆小型及不合作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勇敢型儿童一般都能主动配合治疗,一般护理组与护理干预组无明显差别。内向或胆小型及不合作型患儿经过护理干预后均能显著提高输液合作率,说明大多数儿童无论心理状态怎样,均可采用积极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诱导教育,大部分患儿均能积极配合治疗,比一般护理组输液合作率显著提高。本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门诊对儿童进行静脉输液时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影响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反应,并可提高患儿配合输液治疗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谢凌云,彭希敏,谢 兰.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干预[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5):105-106.

[2] 祝敏芬,兰志建.影响学龄前儿童临床依从性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4,3(2):86-88.

[3] 杨春玲,李华娟,张春燕,等.儿童输液中心患儿家属心理需求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2,9(4):21-22.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输液室,江苏 连云港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