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24期

威尔逊病的临床与影像诊断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威尔逊病影像诊断威尔逊(Wilson)病,亦称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全身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少见,发病率约1/20万。现将所见5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4例,女1例,年龄5~20岁,平均14岁。2影像学检查表现2。1病因与病理威尔逊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所致。...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威尔逊病 影像诊断

威尔逊(Wilson)病,亦称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全身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性疾病,临床少见,发病率约1/20万。现将所见5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男4例,女1例,年龄5~20岁,平均14岁。伴有神经系统症状4例,表现智力减退、精神障碍、情绪不稳、有震颤和肌张力增高、手足不自主运动、语言含糊不清、动作迟缓和笨拙;眼角膜有K-F环5例;伴肝硬化1例。其中,1例不伴有神经症状,仅伴有肾功能衰竭、骨质疏松

    2  影像学检查表现

    2.1  头CT检查  基底节区有对称性低密度灶3例;基底节区有不规则低密度1例,不对称同时伴有脑萎缩。

    2.2  肝CT表现  肝密度低1例,CT值为40HU,肝裂宽,肝形态小。

    2.3  肾CT检查  可见双肾皮髓质区密度明显增高、均匀1例,CT值为65HU,双肾大小约9.5cm×5.5cm,轮廓完整,周围结构清楚。

    2.4  骨CT检查  可见于腰椎体骨小梁粗大、稀少1例,骨密度低呈骨疏松改变。

    2.5  X线检查  腕关节、膝关节小梁稀少,骨密度减低为骨质疏松。

    3  讨论

    3.1  病因与病理  威尔逊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所致。可能由于基因突变而致一种或多种酶的缺乏,使肠道吸收铜的能力异常增加。因肝脏结合铜的能力达到饱和,不能把血液中的铜完全与α2球蛋白结合成铜蓝蛋白,而与血液中白蛋白疏松结合增多,此种结合铜很易分离而沉积于人体各种组织中并与组织中蛋白结合。铜易沉积于脑、肝、肾、骨骼,沉积于角膜则可引起K-F色素环。影响人体各种酶的正常活性,故可引起各种组织细胞的坏死和染色体的溶解等。

    3.2  关于威尔逊病命名的商讨  本病是威尔逊首先于1912年报道,并发现有肝和豆状核变性而命名。当今诸学者已发现,由于铜沉积人体组织和器官中而引起组织和器官的变性破坏,以及功能上障碍而发病,故认为称“铜沉积症”为好。

    3.3  分类  由于铜沉积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有其共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据此,试将其分为脑病型、肝病型、肾病型、骨病型4种。

    3.3.1  脑病型  本组3例,即以豆状核变性为著,其次为壳核,苍白球次之。近年来又发现丘脑、大脑、小脑齿状核、红核、黑质、脑桥、脊髓等受损害。CT表现:①常是基底节区有对称低密度区,亦可形成腔隙梗死灶,呈现密度分布不均,但少见。还可见其它部位低密度区,如丘脑、大脑、小脑等。②脑萎缩改变,尤其是青春期出现脑萎缩时应想到患本病的可能。③极少数患者基底节区呈现高密度区,可能为铜在此区沉积增多所致。

    MR表现:据文献T2加权像上呈现异常,对称信号病变部有水肿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为主时,呈现高信号强度区。铜沉积多出现低信号强度区。

    3.3.2  肝病型  本组1例。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以急性黄疸性肝炎为首发症状。张氏等曾报道过2例,患者以发热、黄疸、肝区痛为首发症状,通过检查后发现角膜有K-F环、脑豆状核区变性,化验检查亦符合铜沉积表现。此型病情进展快,发病隐匿,很难早期诊断而延误治疗时机,患者多在4周内死亡。

    3.3.3  肾病型  本组1例,患者20岁,尿频、尿痛、急性肾功能衰竭来院。可见角膜K-F环、脑豆状核变性,化验检查符合铜沉积症。B超:双肾内似钙质沉着症声像图改变,CT见两肾区有弥漫性高密度。此型可能为铜沉积于肾之近曲小管所致。影像鉴别诊断应与下列疾病相区别:肾钙化,单侧多见,双侧少见。CT表现高密度,CT值多在100HU以上。病变边缘锐利不规则,弥漫性少见,肾明显变小无功能,多见炎症、结核等;肾结石,单侧多见,双肾少见,形似鹿角状,沿肾大小分布,密度同钙化,边缘锐利,常伴有肾积水、肾形大,可见于甲亢等疾患。结合临床和其它检查鉴别较易。

    3.3.4  骨病型  本组1例,以骨关节病为主要症状,表现为痛疼、压痛、病理骨折、畸形、活动困难。X线检查:骨和软骨骨性改变,出现骨疏松、软化,假骨折线,可出现病理骨折、骨畸形等;软组织损害,可见钙化和骨化影、剥脱性骨炎、韧带附着处骨增生等;椎小关节、骨关节出现骨疏松、畸形、碎裂,获得性Fanconi综合征。本型应与甲亢所致骨病区别,很少出现骨膜下骨吸收、骨体改变,颅骨亦无颗粒样改变,结合临床鉴别不难。

    总之,本病是铜沉积于人体而引致的发病,有着其共同的临床和影像表现,不管哪一型铜沉积症,都需要进行全身各系统的检查,从而达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单位:1.锦州市康宁医院,辽宁 锦州;2.辽宁省锦州市中心医院放射科;3.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医院超声影像科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