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3期

体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体位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20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合理体位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随意体位配合常规治疗,观察住院时间及主要症状改善程度,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BNP浓度等指标。结果:合理的体位护理对疾病的恢复有重......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体位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20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合理体位配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随意体位配合常规治疗,观察住院时间及主要症状改善程度,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BNP浓度等指标。结果:合理的体位护理对疾病的恢复有重要作用,使住院时间缩短、主要症状改善时间加快,LVEF 明显提高,BNP浓度明显降低。结论:护理人员要重视体位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关键词】  体位; 慢性心力衰竭; 护理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护理人员把完成治疗任务与做好体位护理分割开来 ,形成重治疗、轻体位护理的观念 ,忽略患者的体位需求。而临床上患者采取的体位对治疗有不同的作用,不同体位对患者康复有重要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又叫充血性心力衰竭,其病理生理机制为心脏排血功能降低,多脏器供血不足及淤血,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亢进,导致钠水潴留,进一步引起心脏前后负荷加重,心衰加重。心力衰竭时,BNP分泌量随之增加,其增高的程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呈正比,BNP水平可作为评定心衰的进程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有研究表明,由卧位改为立位时,最初15 min回心血量减少15%~20%,由于机体的自身调节机制,回心血量又可逐渐恢复。但体位对机体的长期影响,特别对心衰的影响临床报道较少,本课题旨在研究正确的体位护理能否减轻心衰患者的症状,减少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

  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年1月至2008年6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符合以下条件: (1) 慢性心衰患者(NYHA分级Ⅱ-Ⅳ)。(2)临床病史为患者本人提供并且资料完整。(3)无慢性感染、慢性肝肾功能损害和结缔组织疾病。

  1.2 研究方法

  1.2.1 12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因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观察组采用合理体位:即右侧卧位与斜坡卧位交替进行,每次2小时左右,以增加患者的耐受性。同时清醒时坚持每天30分钟下床慢走时间。右侧卧位,使心脏的位置处在胸腔上面,可减少其他器官对心脏的压迫;而且,由于重力作用,有助于心脏排血,减轻心脏负担。斜坡卧位,角度为15°~30°,由于重力作用,既可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量增大,减轻腹内脏器对心肺的压力,肺活量增加,又可使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脏器内,静脉回流减少,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从而改善呼吸困难[1]。对照组采取自愿体位进行比较。

  1.2.2 按主要症状改善程度及住院天数计量评分,分为0~4 分 5 个级别。按主要症状轻重评分:0分表示主要症消失,1分为显著改善,2分为明显改善,3分为稍减轻,4分症状未改善或加重。按心功能评分 ,心功能正常0分,Ⅰ级为1分,Ⅱ级为2分,Ⅲ级为3分,Ⅳ级为4分;根据住院天数评分:住院≤10 d 0 分 ,以后每增加5 d加1分,如15 d为1分,20 d为2分,25 d为 3 分,30 d为4分。同时分别测量治疗前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血BNP浓度等指标。

  1.2.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分组t检验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略)

  2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主要症状明显改善,住院时间明显减少,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提高,血BNP浓度明显降低,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值及住院天数、左室射血分数、血BNP浓度比较(略)

  3 讨论
   
  体位疗法对多种内科疾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不同疾病采取不同的体位,往往可以减轻病痛或改善病情 ,在医学上称为体位疗法。而体位对心力衰竭患者影响更加明显。
   
  慢性心力衰竭其病理生理机制为心脏排血功能降低,多脏器供血不足及淤血,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亢进,导致钠水潴留,进一步引起心脏前后负荷加重,心衰加重。心力衰竭时,心室壁张力增加,心室充盈压增高,BNP分泌量随之增加,其增高的程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呈正比,因此,BNP水平可作为评定心衰的进程和判断预后的指标[2]。
   
  本研究表明,合理的体位护理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LVEF值,降低血BNP浓度,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其可能的机制有①合理的体位护理可增加肺的顺应性,减少肺死腔容量,增加肺通气/血流比(VaQ)。同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肺淤血、肺内感染,气道黏液分泌量增多,合理的体位护理可促进排痰,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②体位改变时, 血液分布和静脉回流明显改变。从水平卧位急速改变为骨盆低位时可引起血压下降, 反射性引起心率增加, 继而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和静脉回流增加, 血压在短时间内复原, 然而下肢肌肉完全弛缓时, 体位改变因不能通过肌肉收缩引起静脉血回流增加, 故回心血量减少,血压降低,减少心脏前后负荷。③合理的体位护理可减轻心脏回心血量,心室充盈压降低,BNP分泌量随之降低,而BNP检测可以有效评价心衰患者的预后,是心衰患者出院后死亡或心血管事件再住院的强有力预测指标[3]。
   
  综上所述,合理的体位护理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LVEF值,降低血BNP浓度,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死亡率。为了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和预后,应当更加重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体位护理,提高患者的体位护理意识,并能够在出院后坚持合理的体位护理。此方面课题值得我们进行更大样本、更加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柳韦华,姚梅芳. 体位护理[J].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0,19(6):253-256.

  [2] 史晓敏,徐国宾,夏铁安. N末端B型钠尿肽原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及危险分层评价的价值[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6 ,29(1):27-30.

  [3] Groenning BA , Raymond I, Hildebrandt PR , et al.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evaluation of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heart failure by plasma N2terminal pro2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concentrations in a large sample of the general population[J]. Heart , 2004 , 90:297.


作者单位:(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心内科,山东 滕州 277500)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