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7期

护理干预对失眠症患者改善睡眠的影响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失眠症患者改善睡眠的影响。方法:对7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进行干预前后的评价,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干预前失眠症患者有明显的睡眠潜伏期长,总睡眠时间减少。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睡眠潜伏期和总睡眠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失眠症患者改善睡眠的影响。方法:对7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进行干预前后的评价,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干预前失眠症患者有明显的睡眠潜伏期长,总睡眠时间减少;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睡眠潜伏期和总睡眠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失眠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改善睡眠,可取得明显效果。

【关键词】  失眠症; 睡眠;护理干预

失眠症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质和/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常表现为难以入睡、维持睡眠困难或早醒,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1],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大约有10%~13%的成年人忍受着失眠的痛苦[2],失眠患者常常处于睡眠剥夺状态,引起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疲乏、情绪紊乱等不适,可伴随应激、呼吸、免疫和内分泌功能不全[3,4],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在治疗上仅靠药物治疗,疗效不佳,采用针对诱发因素进行处理,心理治疗,生物反馈及各种放松疗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组病例为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在我院收治的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诊断分类与标准》第3版(CCMD-3)失眠症的诊断标准。共70例,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35例,男10例,女25例;病程最短2月,最长7年,平均3.44年;年龄22~63岁,平均(46.3±19.5)岁;以入睡困难、早醒和自感多梦就诊,不伴有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所引起的失眠。所有病例均在院外进行过传统的药物治疗,失眠症状改善不明显或无效。对照组35例,男12例,女23例,年龄32~56岁,平均(41.3±20.2)岁,为本院神经症科接受传统药物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  对干预组患者进行每周3次睡眠健康教育讲座:包括睡眠卫生知识、心理疗法、用药原则等;实施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睡眠行为纠正-纠正患者不良睡眠习惯,刺激控制程序-建立持久的睡眠-觉醒时间,指导患者遵守作息制度,按时起床,不瞌睡不上床,白天不睡觉,睡前用热水泡脚,做到睡前尽可能服一杯热牛奶,睡前不喝咖啡饮料,不抽烟、饮酒、不喝浓茶,不进行剧烈的运动,不从事强烈的脑力活动,避免观看或收听刺激性强的电视或音乐,保持心态平和,身心放松,尽量不服药或每周不超过1~2次。要求干预组患者认真遵守上述睡眠卫生指导和护理干预,护士认真观察患者的睡眠潜伏期(主观标准:患者上床后通过观察孔每5~10 min观察1次,患者翻身次数在10 min以上者,呼吸均匀或有鼾声者粗判为入睡)和睡眠时间(初次入睡~起床减去中途醒转时间),并记录患者的睡眠主观评价(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并与客观评价进行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各组指标计算均值(x±s),各组均值的差异进行t检验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潜伏期结果比较,见表1。表1  护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潜伏期比较

    2.3  护理干预过程中两组睡眠时间比较(表2)。表2  护理干预过程中两组睡眠时间比较

    3  讨论

    失眠的发生与患者心理因素有关,病前有一定的心理社会因素[5],如生活事件、心理冲突、焦虑恐惧、生理惊醒水平升高等均可导致失眠。如果某种刺激因素持续存在,或者当事人不能从心理上有效的调节适应,失眠则会迁延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中很多无关因素可以变成失眠的条件刺激,使患者原有的失眠症状附加上习惯性因素,久之则形成了慢性失眠。在治疗上,催眠药物的滥用司空见惯,弊大于利[6],长期使用镇静催眠药可造成药物依赖、个性改变、情绪

    不稳等,它仅是一种辅助治疗,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采用心理治疗、行为矫正、睡眠卫生指导[7],多种干预措施与药物辅助治疗相结合,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对住院患者实施睡眠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起着关键作用。

    该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前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睡眠潜伏期延长,总睡眠时间减少的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对干预组患者的睡眠实施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其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皆有显著改善,睡眠潜伏期由入院初66.09 min缩短到9.96 min,睡眠总时间由入院初181.09 min,提高到387.70 min。睡眠护理干预自第3周开始,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有明显改善(分别为22.76 min和271.50 min)。可见,对失眠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改善睡眠确有显著效果。

    对失眠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是多元化干预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临床药物治疗所不能替代的。众所周知,失眠本身并不能反应患者身体内部有什么器质性改变,是大脑的兴奋和抑制功能暂时失去平衡的表现,与心理因素和行为模式有很大关系。至今为止尚无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睡眠护理干预措施是以弥补现有治疗不足为特长,日益成为多元化治疗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实施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使失眠患者的睡眠干预、行为矫正及刺激控制程序等措施的落实起到关键作用。实践证明,护理干预可使失眠患者的睡眠具有明显的改善,做法简便、易行,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江开达,周东丰.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2.

[2] Drake CL,Roehrs T,Roth T.Insomnia causes,consequences,and therapeutics:An overview[J].Depress Anxiety,2003,18(4):163-176.

[3] Tung A,Mendelson WB.Anesthesia and sleep[J].Sleep Medcine Reviews,2004,8(3):213-225.

[4] Zee PC,Manthena P.The brain's master circadian clock:Implication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rapy of sleep disorders[J].Sleep Medicine Reviews,2007,11(1):59-70.

[5] Bootzin RR,Perlis ML.Nonpharmacologic treatments of insomnia[J].J Clin Psychiatry,1992,53(6,Suppl):37.

[6] 张远惠,袁强.失眠的诊断及治疗[M].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6,23(3):153-155.

[7] Baler MB,Ublenhuth EH.Thebeneficial and adverse effects of hypnotics[J].J Clin 1991,52(9,Suppl):31-34.


作者单位:河南省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商丘 476000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