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8期

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体会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及产后出血后的抢救护理。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月住院分娩32例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原因分别为宫缩乏力21例(65。经过综合抢救护理,均获控制。...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评价预防产后出血的方法及产后出血后的抢救护理。方法:对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月住院分娩32例发生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产后出血的原因分别为宫缩乏力21例(65.6%),软产道损伤10例(31.3%),凝血功能障碍4例(12.5%)。经过综合抢救护理,均获控制。结论: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才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产后出血的及时抢救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关键词】  产后出血;预防;护理

在我国,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仍是危及产妇健康甚至生命的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有效地止血,可给患者造成终身痛苦[1]。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PPH仍是临床产科工作的重点。现将我科近几年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月住院分娩的产后出血32例。产后出血原因分别为宫缩乏力21例(占65.6%)、软产道裂伤10例(占31.3%)、凝血功能障碍4例(占12.5%)。

  2  护理措施

  2.1  取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有利于下肢静脉血回流。

  2.2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神志变化,注意保暖。观察皮肤、黏膜、口唇、指甲的颜色,四指的温湿度及尿量。密切注意子宫收缩情况。

  2.3  迅速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遵医嘱输液,以维持足够的循环血量,正确掌握静脉输液的速度,以免输液过快、过多而发生肺水肿。

  2.4  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及时吸氧,采取双鼻导管,氧流量4~6 L/min。密切观察吸氧效果,如面、唇周、指甲是否转红润,呼吸是否平稳。

  2.5  用手按摩子宫底,刺激子宫收缩,从而使子宫壁血窦闭合。方法是:左手在耻骨联合上缘按压下腹,将子宫上推,右手置于子宫底部,拇指在前壁,其余四肢在后壁,做均匀有节律按摩。在按摩过程中将子宫腔内积血压出,以免影响子宫收缩,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2.6  密切配合医生积极查找出血原因,根据出血原因给予相应的处理。

  3  产后出血的预防措施
   
  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孕期可能出现的各种合并症,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肝脏疾患等。对存在PPH潜在危险因素的孕妇,加强待产期监护,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早期识别难产,做到适时分娩。正确处理第三产程是预防PPH非常重要的一环。可在胎肩娩出后立即肌注缩宫素10U或静脉滴注10~20U。绝不能使用未经稀释的缩宫素,因可导致严重的低血压和心律失常。直接肌注麦角新碱0.2mg可引起子宫强直性收缩,压迫终末血管达到止血效应,并可重复用药,但禁用于高血压、先兆子痫及其他潜在心血管疾病者。静脉注射葡萄糖酸钙有助于维持肌神经兴奋性,加强子宫收缩。对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多胎妊娠者,经阴道分娩后尽快钳夹脐带,静脉滴注缩宫素。胎盘剥离后按摩子宫,并轻轻牵拉脐带辅助胎盘娩出。Gazvani等[2]指出,若胎儿娩出后15~20min胎盘仍无剥离征象,可用缩宫素20U加于生理盐水20ml中做脐静脉注射。缩宫素刺激子宫收缩,生理盐水使胎盘膨胀,促使其剥离,在45min内可自然娩出胎盘,明显降低子宫出血量,对胎盘滞留所致的PPH有预防作用。

  4  小结
   
  做好产、前产时监测,及时发现导致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给予恰当的预防治疗措施,对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有重要意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与孕产妇保健水平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保健水平越低,产后出血的危险越高。由于在家中、路上、车上分娩者更容易发生产后出血,因此,必须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宣传保健知识和住院分娩的意义。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危险性更大,因此,必须掌握好剖宫产适应证,尽可能地降低剖宫产率,做好剖宫产的术前、术中、术后的观察与护理,特别是严格掌握缩宫素的应用指征,严格执行使用常规,严密专人观察,记录宫缩情况,把产后出血的发病率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 Morrison EH.Common peripartum emergencies[J].Am FamPhysician,1998,58:1593-1604.

  [2] Gazvani MR,Luckas MJ,Drakeley AJ,et al.Intraumbilicaoxytocin for the management of retained placent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Obstet Gynecol,1998,91:203-207.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富锦市第三医院妇产科, 黑龙江 富锦 156100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