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8期

大批次采血操作的标准化及质量控制方法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提高大批次采血检验的正确率。方法:采血前对护理人员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标准化操作及质量控制的培训。保证试管、检验单、体检表编号一致。多向检验科人员了解标本采集合格情况,共同探讨在抽取标本中出现的影响因素,按检验要求规范操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提高大批次采血检验的正确率。方法:采血前对护理人员进行血液标本采集标准化操作及质量控制的培训。保证试管、检验单、体检表编号一致。多向检验科人员了解标本采集合格情况,共同探讨在抽取标本中出现的影响因素,按检验要求规范操作,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结果:50 000例体检者检验标本无溶血,检验正确率达98%。结论: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基层医院大批次采血的操作方法,操作的标准化及质量控制方法。

【关键词】  大批次采血;操作标准化;质量控制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很多,要想得到正确的检验结果就应该实行全面的质量控制。试验结果的变异可能来自收集标本的缺陷,尤其是生化定量分析所用的血液标本。绝大多数标本是护理人员所采集,然后送至检验科,检验人员依次对各种标本分析检验。工作中时常遇到因标本留取或处理不当而致检验结果不正确或不能进行。如何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很重要的环节在于采血的标准化和质量控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1998年4月~2008年11月参加全区高考、征兵及各单位招工体检工作及各单位的健康体检的人员中选取33批次共50 000份血标本的采集。

  1.2  质控方法  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1]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整套适应现场操作、行之有效的血液标本采集和运送方法。

  1.2.1  血液标本采集前的准备  ⑴做好宣传工作:印发宣传资料,如采血前的注意项事,禁食至少12小时,24小时内不饮酒,采血以前根据检验项目停止用药数天或数周,否则应记录有关用药情况。避免剧烈运动、上下楼梯、步行过快等,充分做好受检人群的思想工作,解除害怕抽血的思想。⑵采血地点的选择:采血宜选择在清洁、安静、光线明亮、通风透气、温暖的室内进行,预先对房间进行消毒,选用0.2%过氧乙酸进行湿式打扫一切用具及地面,紫外线照射30~60分钟,并作细菌培养,符合要求才可以作为采血室使用,外面应有足够的房间供末采血及已采完血的人员休息时使用。⑶物品准备:①按常规准备采血需用的各种桌、椅和足量已经消毒的采血用物如镊子、碘伏、无菌棉签、止血带及必需的急救品等。②准备充足的冰壶和冰块或其他冷藏容器。③质控时间用秒表。④采血时统一使用的写好编号的真空试管,做好核对,避免重复编号。⑷书写检验单的编号、姓名、性别、年龄、单位、采血日期等。如需保密的体检,例如每年秋季的兵检,检验单上只书写编号,检验单上的编号与体检表上的编号相对应,避免差错发生。

  1.2.2  现场采血操作规程  ①应保持安静,核对体检者与体检表上的照片是否相符。②采血静脉的选择:一般选择肘正中静脉,注意避开有皮肤病、疤痕、感染部位。③常规消毒,扎好止血带,迅速、准确刺入静脉,接上真空试管,当有血液流出时,松开止血带,吸取所需血量后退出真空试管,用无菌棉签按压针眼,迅速拔出针头,继续压迫针眼5~10分钟(勿用屈肘压迫棉签,以免棉签移位而达不到止血效果)。④重复核对血标本的编号和姓名,保证试管、检验单、体检表编号一致。将血液标本在室温下放置30分钟放入1~6℃的冷藏容器中冷藏。

  1.2.3  采血操作注意事项  ①采血前受检者需静坐10分钟。②严格核查每一例受检者采血前24小时内有否避免剧烈运动和体力劳动及禁食12小时以上的情况。若已进食早餐,需嘱其第二天早晨再检。③采血时受检者一律取坐位。④止血带的绷扎宜在肘上10cm左右处;绷扎时间控制在1分钟以内,切忌搓、揉、拍、打静脉;如果再次使用止血带,需间歇2分钟后再用。⑤针头刺入静脉后接上真空试管,针头套管针尖与真空试管下壁入射角宜控制在4°~6°之间,使抽吸血时血液从管壁缓缓流入真空试管。⑥如需全血标本,应将血液注入抗凝剂容器内,并轻轻摇动。如需血清标本,注入试管不可摇动。⑦操作中避免针头刺透血管,避免衣袖过紧、未松止血带就拔针头。⑧血标本尽量控制在3小时内送达检验科。

  2  结果
   
  在10年的不同时期完成33批次50 000份血标本的采集,标本无溶血,检验正确率达98%。

  3  讨论

  3.1  大批次采血同时采集多例人员的血样,工作繁忙易发生差错,技术操作要求迅速准确且熟练。所以,采血操作前对每一个护理人员进行操作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的培训十分重要和必要。

  3.2  根据有关研究资料,剧烈运动可降低血浆中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提高高密度脂胆固醇的水平。所以,为准确起见,血液标本采集前统一要求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或体力劳动和静休10分钟。

  3.3  由于进食后含脂肪的食物乳糜颗粒会导致血浆中甘油三酯升高,食物乳糜颗粒需12小时方能清除。因此,采血操作规程统一要求空腹12小时以上。

  3.4  有关研究结果表明,体位影响水分在血管内外的分布,因此影响血脂水平。例如站立5分钟可使血脂浓度提高5%,15分钟提高16%。故统一采取坐姿采血为标准要求,以避免因不同体位而使血浆甘油三酯明显降低。

  3.5  止血带绷扎后,传统的做法常常以搓、揉、拍、打的方法使静脉显露,以找到静脉。这样有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因挤压而使组织受损或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引致通透性的改变,从而影响血液的检验结果。止血带的使用不可超过1分钟,穿刺成功应立即松开止血带。美国的研究结果表明,因扎止血带而使静脉闭合超过5分钟,会引起非扩散物的表面浓度明显升高,导致血脂浓度平均升高10%~15%。

  3.6  标本采集后送检时间往往易被忽视,血细胞离开人体后还在继续进行新陈代谢,如不能及时送检可造成细胞破坏而溶血,使检验结果异常。这些都要求采血后应及时送检标本。

  3.7  在研究中发现,针头套管针尖与真空试管下壁的射角小于4°时,血液直射管底部;该入射角大于6°时,血液也因角度过大则冲击管下壁。上述角度均会因血流冲击过大而导致血球破裂引起溶血。通过不断的摸索发现,针头套管针尖与真空试管下壁的入射角度调整至4°~6°为最适宜,采取这一角度,被抽吸的血液恰好顺着管壁缓缓流入真空试管,避免了因血流冲击力过大而出现溶血现象。

  3.8  标本溶血和凝血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也是检验分析中最大的干扰,这是因为血液中的一些化学成分在细胞内外的分布不同,有的差别甚大,如血钾、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红细胞中含量明显高于血浆中含量。而血钠、血氯在红细胞中含量较少,如标本出现溶血检验结果会偏低。另外,抗凝血中即使出现一点凝丝或凝块,也会影响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检验结果。造成这些原因往往是在标本采集过程中没有充分摇匀或摇动过久、过剧所引起。所以,取全血标本时,应轻轻摇动,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3.9  因精神过度紧张、睡眠不足、饥饿以及月经来潮等发生的晕针,表现为虚脱、出汗、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应立即停止采血,将受检者移至空气流通场所,解开衣领,平卧(不垫枕),给饮糖水,可迅速恢复。精神紧张、换气过度导致手脚痉挛或强直,可用纸袋罩住口鼻,不要给予吸氧,必要时可用解痉剂和镇静剂。注意测量血压、脉搏和呼吸频率。

【参考文献】
  [1] 叶应妩,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86.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大东区人民医院,辽宁 沈阳 110042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