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10期

浅谈精神科护士职业尊严的维护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护士。职业尊严。维护尊严是指可尊敬的地位或身份[1]。尊严是对个人的社会价值和道德价值的自我肯定,承认人的生命价值是最基本的尊严。...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精神科;护士;职业尊严;维护

尊严是指可尊敬的地位或身份[1]。尊严是对个人的社会价值和道德价值的自我肯定,承认人的生命价值是最基本的尊严。每一种职业都有各自的尊严,那么,护士的职业尊严应该是对护士保护生命、减轻痛苦、维护健康的社会价值和在职业过程中道德价值的自我和他人肯定,并承认人的生命价值是最基本的尊严。而精神科护士因为服务对象的不同,常有职业尊严得不到尊重的时候。本文通过分析精神科护士职业尊严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维护方法,仅供同仁参考。

    1  精神科护士职业尊严的影响因素

    1.1  特殊的服务对象  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独特心态,有别于其他躯体疾患的治疗、护理管理。有些精神病患者采取不合作甚至对抗态度,精神科护理人员常遭患者打骂,甚至有时遭到性骚扰,有的导致伤亡,人格和尊严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有些患者家属因为精神卫生知识的缺乏,不理解强制性护理行为,埋怨甚至于阻止护士的护理行为,使得护理工作得不到正常有效地开展,影响了护士的职业尊严。

    1.2  职业心态

    1.2.1  职业倦怠  精神科护理工作存在较大职业风险,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容易使工作热情降低,导致职业倦怠[2],影响工作质量,出现一些差错事故、护理纠纷,导致患者家属的怨恨和社会的不满,不能得到尊重和理解,降低了职业尊严。

    1.2.2  自卑与挫折感  由于受患者、患者家属及社会尊重程度远比综合医院差,故心理不平衡,产生悲观情绪。精神病患者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即使通过临床治愈后还要长期维持服药,绝大多数不能再回原工作岗位,不能胜任有压力、有风险的工作,无法体现正常人的价值,他们往往得不到社会和家人的认同而受到歧视和嫌弃,或其他各种原因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这是医护人员最不想看到的结果。导致部分护理人员成就感下降,认为自己过去的辛苦和付出全是白费,继而感觉工作无价值。

    1.3  职业道德滑坡  有的护士不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尊严,歧视侮辱和打骂患者,不尊重患者的权利,泄露患者的隐私,简化工作程序,不履行义务,使患者得不到良好的服务,降低了道德价值,严重影响职业尊严。

    1.4  护士知识缺乏

    1.4.1  由于种种原因,人们还未对心理健康给予足够的重视,上级对精神卫生的投入是有限的,致使护理人员感到学无致用;管理者不能理解护士的工作压力,不够重视和关心其学习和生活,不能有效、及时地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影响了护理人员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1.4.2  因为精神科是个边缘学科,护理行为没有足够的护理理论作基础,故而难得有护理科研成果,这也是护士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深造的一个原因。

    1.4.3  精神科护理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不仅要求较强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还要有丰富的知识面。既要有专科护理知识,又要有综合科护理知识,还要学习心理学、经济学、伦理学、相关法律法规以及精神医学、药学等知识。因为工作强度大、人员编制缺乏、自学不够或组织培训和外出学习机会少,导致知识储备不足。

    1.5  社会偏见  由于种种原因,精神卫生尚未得到政府机构的足够重视,上级对精神卫生的投入是有限的,管理者不够重视和关心,使护士的正当权益得不到保障,不能真正体现工作价值;精神病的治疗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精神科护理工作有别于综合科,多为大量繁琐的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及感情投入,而技术性的护理操作相对少些,不能直接体现出技术含量,取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心理护理并不受重视,得不到同行、家属的理解,故而职业价值得不到认同,受到同行、家属、社会的轻视。

    1.6  护理差错事故与纠纷  由于目前尚未健全医疗事故与纠纷案的处理机构与机制,一旦出现差错事故与纠纷,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就会被打乱,打砸现象严重,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舆论导向也偏向患方,甚至将医务人员妖魔化,职业尊严受到严重损害。

    1.7  其他  如职业着装,语言行为;精神病护理分科不明显,不同职称不同级别的护士,几乎干着相同的工作,自我价值无法显示。

    2  如何维护职业尊严

    2.1  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精神科护士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的爱心及无私奉献的精神,严肃工作态度,衣帽整齐,仪表端庄,言行礼貌,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从各个方面去关心、体贴患者,使患者消除恐惧、生疏感,打消顾虑,安心治疗。尊重患者人格和权利,理解患者及家属的痛苦,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正确对待患者的异常行为,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为患者提供人性化、亲情化优质服务,打造良好的职业形象,使护士的职业道德价值得到认同。

    2.2  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知识积累是护士个人不断自我完善、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知识就是力量”[3]。精神科护士必须刻苦钻研业务技术,参加各种护理学习班,不断提高护理理论与技术水平。加强自学与学科相关的各种知识,如心理学、伦理学、美学、法律法规、经济学、宗教、英语等,还要经常针对性地阅读一些专业书籍,在实践中勤学苦练,练就一套过硬的精神专科护理技术,使患者得到准确、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细心观察患者心理变化,及早发现异常,掌握与患者接触的技巧,尽量避免或减少伤害。通过学习与考试,积极申报,一步步晋升晋级,加强护理科研,积极撰写论文,提升社会价值。

    2.3  改变职业心态  管理者应关心和重视护士的工作和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想办法缓解其工作压力,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教育护士热爱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精神科的护理人员,必须树立起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自我心理调适,锻炼工作意志,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为自己从事精神科护理工作感到骄傲和自豪。

    2.4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掌握沟通技巧,耐心而有效地进行沟通与交流,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得到患者及家属应有的尊重。加强疾病健康教育,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疾病,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提高治疗护理的依从性,使护理工作能够顺利、有效地开展。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训练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帮助提高防复发、抗复发的能力,早日康复,回归社会,象正常人一样生活。用实际行动,赢得社会的尊重。

    2.5  避免或减少护理差错事故与纠纷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监督与落实,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及各种操作规程,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调整职业心态,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尽量避免或减少护理差错事故与纠纷。

    2.6  加大宣传力度  通过实际工作宣传精神卫生知识,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途径宣传,改变社会对精神病患者及医务人员的歧视和偏见。让全社会都来关注精神病患者,理解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认同她们工作的价值。呼吁社会重视精神卫生及心理卫生工作,加大经费投入,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伤害,尊重和维护精神科护士在《护士条例》中给予的权利和地位,给予护士更多的教育培训和晋升晋级的机会,大力表彰优秀,提高社会认同。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商务印书馆,1998:1683.

[2] 杨桂菊,陈艾华.精神科护士职业心态浅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6):77.

[4] 黄 虔,何金爱,张震华.知识积累与护士职业尊严[J].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7.


作者单位:湖北省孝感市康复医院,湖北 孝感 432000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