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14期

应用循证护理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心理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循证护理对缓解期精神病患者不良心理的疗效。方法:选择8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康复期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SDS、SAS、UCLA孤独量表等各项主要因子干预后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循证护理对缓解期精神病患者不良心理的疗效。方法:选择83例住院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康复期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前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UCLA孤独量表测定,所有数据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用t检验比较干预前后的疗效。结果:观察组SDS、SAS、UCLA孤独量表等各项主要因子干预后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而对照组则变化不大(P>0.05),观察组疗效显著。结论:循证护理对缓解期精神病患者的不良心理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循证护理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逐渐缓解,由于对所患疾病知识的不了解、远离亲人、抗精神病药出现的副反应,担心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家庭、婚姻、社会舆论、病情的复发等问题,患者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消极等负性心理。为消除或减轻患者的不良心境,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于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应用循证护理对康复期患者负性心理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一定疗效,现将方法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入院的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为研究对象,符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排除存在其他严重躯体性疾病,无酒精及药物依赖,住院4~6周后精神症状控制、病情稳定,存在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83例。其中,年龄18~25岁15例,25~35岁18例,35~45岁26例,45~60岁13例,60岁以上11例,平均年龄(40.8±10.6)岁,首次住院41例,2次者30例,3次以上者12例。按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年龄、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

  1.2 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实施康复期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

  1.2.1 循证护理方法

  1.2.1.1 全面收集资料 采用观察、询问、谈心、查阅病历等方法掌握患者特有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确定循证的护理问题:①焦虑恐惧心理:患者对疾病知识、药物副反应的不了解,病情的复发等,自知力逐渐恢复后又担心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是否胜任,患病后及长期服药是否会影响生活质量,担心社会偏见,怕同事和亲友另眼相看,担心经济问题。由于以上原因患者往往表现为心境抑郁、精神不振、愁眉苦脸,多见于首次住院的患者。②孤独和期待心理:由于环境的变迁、陌生的人群,或得不到医务人员的关心,患者表现为孤僻少语或好提问以引起医务人员的注意。③消极自悲心理:因患病或旧病复发,在病中对家人及亲朋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自我价值感消失,自信心极度下降,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无可奈何,对人生失去信心,无法面对现实,易发生自弃行为。④被抛弃心理:多见于年龄偏小或病情复发多次住院的患者。年龄小依赖性大,多次住院家人己对其失去信心,患者常拒绝治疗、情绪低落、伤感。

  1.2.1.2 检索并分析有关文献 根据提出的问题确定检索关键词(精神患者、康复期、心理护理),检索相关文献89篇,把收集到的资料组织科内护理人员应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做具体分析,对证据的科学性、可靠性及临床实用性进行论证,从而获得最佳实证。

  1.2.1.3 用最佳论据指导护理实践 将真实可靠的最佳论据结合多年临床护理经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特殊心理活动采取不同的护理干预,由主管护师进行每周2至3次的循证心理干预,每次20至30分钟,时间为4周。①对焦虑恐惧的患者,鼓励和启发其说出原因,予心理护理,设法解除其心理负担。及时处理药物副反应,予宣教精神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认识疾病的性质、规律、预后和防治方法,让患者明白其所患疾病若积极配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告诉患者只要配合治疗,出院后遵医服药,精神疾病是可防可治,教育患者正确对待及处理生活中的事件,教会患者适应并正确处理与己有关的社会矛盾和不良的社会舆论,帮助患者找出容易诱发疾病的因素,提高患者对精神疾病的抗病能力,消除患者担心复发的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对孤独和期待心理的患者,予更多的关心和安慰,鼓励其参加工娱疗活动,组织安排病友与患者交往。③对消极自悲的患者,重点观察,常与其交谈,用抚慰的方法开导患者,转换不良心境,善于赞扬患者,予成功的事例鼓励患者,使其重拾自信心和价值感,并与其亲属联系,共同给患者以心理支持,给患者创造和睦温馨的氛围,改变消极心理,逐步让患者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并使患者感觉生活美满,重拾生活的勇气。④对有被抛弃心理的患者,予耐心解释劝说,家人送其来住院是关心和爱护他,必要时与亲属联系来探视或多与患者电话联系,年龄较小的可让家人来院陪伴一段时间,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1.2.2 评价方法 两组干预前后均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UCLA孤独量表进行评估。SDS由20个陈述句和相应条目组成[1,2],每个条目进行4级评分(1分:为从无或偶尔,2分:为有时,3分:为经常,4分:为总是如此)。20个条目中10条为正性词陈述,为反述计分,其余10条用负性词陈述,抑郁严重指数=各条目累计分/80(最高总分)。指数范围为0.25~1.0,指数越高,抑郁程度越重。SAS共20个项目,每个条目进行4级评分(1分:没有或很少时间,2分:少部分时间,3分:相当多时间,4分:绝大部分或全部时间),其中第5、9、13、17、19条共5个项目的计分为反向计算,其余为正向计算,将20个项目的各个得分相加,即得总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分。UCLA量表第3版共20个条目,分4级评分(4分:我常常有此感觉,3分:我有时有此感觉,2分:我很少有此感觉,1分:我从未有此感觉),其中第1、5、6、9、10、15、16、19、20共9个项目的条目为反序记分,其余为正向计分,然后将每个条目分相加,高分表示孤独程度高。最后进行医疗费用的相关对照分析。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结果见表1、表2。表1显示护理干预前两组SDS、SAS、UCLA孤独量表等各项主要因子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2显示综合干预后,观察组SDS、SAS、UCLA孤独量表等各项主要因子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而对照组则变化不大(P>0.05),干预组疗效显著。观察组医疗费用降低。表1 两组干预前SDS等各项因子评分及医疗费用比较表2 两组干预后SDS等各项因子评分及医疗费用比较

  3 讨论

  3.1 研究显示,观察组SDS等各项因子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而对照组则变化不大,可见循证护理对缓解精神病患者的不良心理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精神病患者大多病程长、易复发,相当一部分还需要长期服药治疗,且许多心理问题往往非药物所能解决。本项目以循证护理为载体,精神、心理、行为护理为手段,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循证护理干预,有效地降低抗抑郁药物治疗剂量,减少各种副作用,促进自知力恢复,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提高治疗质量[4],极大减少其家属的经济负担。随着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病情稳定,家属的心理状态改善,可间接降低医疗费用[3],也为今后精神疾病的治疗护理提供新的探索。

  3.2 循证护理是一种适应医疗护理科学发展的新手段。精神病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普遍存在生理上的不成熟,控制力差,易受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心理上的封闭、情感上的脆弱等特征[5],且易受外界影响。循证护理干预正是针对这些特征的辅助治疗手段,全方位增强患者的认知能力、抗病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起潜移默化的治疗作用。在精神科进行各种循证护理干预,构筑医疗服务信息的平台,拉近护、患距离,延伸护理干预功能,具有快速、安全、方便、经济、有效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22-217.

  [2] 许又新,吕秋云.现代心理治疗手册[M].北京:中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118-176.

  [3] 李会平,郭晓霞,王忠英,等.试论心理药效学在精神科的应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4,2(1):64.

  [4] 王家良,刘 鸣.21世纪的临床医学——循证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

  [5] 叶春燕,洪琼琼.循证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4,2(2):169.

  [6] 陈淑清,刘静芬,宋文良,等.精神科临床护理[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2:5.

  [7] 李小寒.循证护理资源的获取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65-67.


作者单位:广东省乐昌市粤北第三人民医院,广东 乐昌 512200

作者: 张红英,吴伟娥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