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14期

心理行为护理对焦虑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心理行为护理对焦虑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在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焦虑症患者进行心理行为护理,于护理前后评定Hamilton焦虑量表(MAMA)评分。结果:心理行为护理后MAMA评分(18。82)分,显著低于护理前(27。...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护理对焦虑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在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焦虑症患者进行心理行为护理,于护理前后评定Hamilton焦虑量表(MAMA)评分。结果:心理行为护理后MAMA评分(18.63±3.82)分,显著低于护理前(27.25±5.12)分(χ2=7.01,P<0.01)。结论:心理行为护理可改变焦虑症患者的不良认知,协调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

【关键词】  心理行为护理 焦虑

  精神科门诊单纯使用抗焦虑、抗抑郁药物治疗焦虑症,治疗依从性差、起效慢、疗效不稳定而多数迁延不愈。为提高焦虑症的治疗效果,现将门诊焦虑症患者心理行为护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精神科门诊焦虑症27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CCMD-3)[1]。其中,男14例、女13例,年龄23~55岁,平均(36.5±10.6)岁。病程≥3年,服抗焦虑、抑郁药物≥6个月。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躯体疾病。

  1.2 心理行为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了解患者自身对疾病的理解,洞悉患者的某些不良认知。让患者明白疾病的性质而消除顾虑,指导患者掌握简单、实用的应付焦虑的方法。

  1.2.2 行为护理 呼吸训练、放松训练。

  1.3 量表评定 心理行为护理前及心理行为护理后30天分别用Hamilton焦虑量表(MAMA)评定。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t检验

  2 结果

  经心理行为护理后MAMA评分(18.63±3.82)分,显著低于心理行为护理前评分(27.25±5.12)分(χ2=7.01,P<0.01)。

  3 讨论

  焦虑症患者往往会出现躯体多个系统功能的不适症状,包括心血管系统的心慌胸痛,呼吸系统的胸闷、呼吸困难,胃肠道的不适、恶心、腹痛腹泻,身体某些部位的感觉异常或头晕头痛以及肌肉骨骼系统的慢性疼痛等。患者往往不会意识到这些问题可能是因自身的心理因素所造成。因此,首先接触到这些焦虑症患者的通常是内科医生,但经过多次反复的躯体检查并未发现有任何明显的器质性问题。对患者来说,反复就医又查不出原因,但躯体不适的症状及感受却又实实在在地存在,这一“矛盾”会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焦虑症状,甚至导致医患关系恶化。虽然到精神科求诊的焦虑症患者能得到明确临床诊断,但焦虑障碍的心理治疗周期较长,坚持长期和系统治疗对医生和患者都有一定难度。另外,焦虑障碍的发病很大程度上带有一定的民族性,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目前的心理疗法多数取自西方,实施的要求和方法有时候很难被国内患者所接受,疗效难以保证。所以,我国精神科医生主要依靠药物治疗焦虑障碍。现今,临床上通常使用抗抑郁药物来治疗各种焦虑障碍,疗效已得到肯定。问题是焦虑障碍患者往往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是敏感的,在治疗前医生是否应向患者告知可能出现的药物副作用,是向患者保证几天内症状即会得到明显的改善,还是如实向患者说明药物起效较慢。无论采取何种策略,一旦该患者出现与医生事先保证的不一样情况,肯定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并造成患者的不信任感。这就要求精神科护士在医患关系协调中发挥积极作用。精神科护士应不断积累心理护理经验,在门诊短暂交流过程中掌握患者的个性特征,对不同的焦虑患者施行“个体化”的护理策略。

  本研究结果表明,焦虑障碍患者经心理行为护理后MAMA评分显著性低于心理行为护理前。焦虑障碍患者往往觉得自己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并因此而感到痛苦。患者的不适感受对其自身来说是真切的,难以忍受的。有些多次因惊恐发作被送至急诊的焦虑障碍患者确实是体会到了心脏快要跳出来,呼吸困难好像即将死去的恐惧感,但会被他人误解为“装病”。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患者对日常事务的过度担忧,有时在常人看来根本没有必要甚至是可笑的。因此,精神科护士应当了解患者自身对疾病的理解,洞悉患者的某些不良认知。对患者的病症表示理解并给予合理解释,从而获得患者的信任感,以获得最佳的治疗依从性和疗效。

  在行为护理中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是必要的,简单地进行深呼吸放松运动,每次约30分钟,指导患者进行深而慢、有规律的呼吸。指导患者掌握控制紧张、放松的方法,如捏紧拳-松开体会松弛的感觉。当然,用肌电图测验紧张放松前后肌电值能使患者能更好的放松,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地帮助患者放松,缓解焦虑[2]。放松训练中患者可能无法坚持10~30次的放松训练,疗效可能有反复,应该让患者充分认识到放松训练是建立在行为条件反射基础上,是一种放松学习的结果。这样,有利于焦虑患者不断努力,坚持放松训练,树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5-107.

  [5] 吴洪军,杨 文,黄 平,等.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神经症临床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2,11(2):173-174.


作者单位:九江市第五人民医院,江西 九江 332000

作者: 毛淑满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