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2期其他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108例疗效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带状疱疹系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群集性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的皮肤病。西医以抗病毒治疗为主,有时配合糖皮质激素,以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促使受损神经尽快恢复,以减轻后遗神经痛,但是对于体质较差或存在免疫缺陷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不适宜应用,否则会出现重症带状疱疹(如播......

点击显示 收起

带状疱疹系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以群集性小水疱沿神经走向单侧分布,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的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丹”、“蛇缠腰”、“蜘蛛痣”等。西医以抗病毒治疗为主,有时配合糖皮质激素,以促进局部炎症的吸收,促使受损神经尽快恢复,以减轻后遗神经痛,但是对于体质较差或存在免疫缺陷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不适宜应用,否则会出现重症带状疱疹(如播散型,坏疽型)。我科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配合口服中药及针灸拔罐治疗,既大大缩短了病程,又为解决后遗神经痛提供了好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均来自2001年9月~2003年9月门诊病人,共108例,其中男58例,女50例,年龄21~93岁,平均53岁,病史1~11天,平均2.5天。发病部位:三叉神经2例,颈臂神经18例,肋间神经69例,腰骶神经19例。部分患者来诊前曾应用抗病毒药物,但未控制住病情发展。

1.2 治疗方法

1.2.1 抗病毒药物应用 患者均口服阿昔洛韦0.2g日1次,若受损范围广,全身症状重则配合静点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双黄连注射液3.0g和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病毒唑注射液0.6g,每日1次。

1.2.2 中药治疗 带状疱疹初期多以肝胆热盛型多见,症见局部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口苦咽干,烦躁易怒,纳食欠佳,大便干,小便多,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数。治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痛,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基本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柴胡、生地、泽泻、板蓝根、元胡、川楝子、败酱草。若大便秘结,加生大黄;若食少便溏,加云苓、陈皮、苡米;若局部紫暗,疼如针刺,加丹参、鸡血藤;发于头面加菊花;发于上肢加片姜黄;发于下肢加牛膝;夜寐差,加珍珠母,夜交藤,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

1.2.3 针灸拔罐 皮损及所属神经区域内皮损消毒后,用毫针沿疱疹所循行经络进行刺络,然后沿经络走行进行拔罐,约10min后,起罐,用频谱治疗仪局部照射约20min,整个治疗过程完毕,每日1次。

上述3种方法结合应用,第4天观察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痊愈:皮损全部干燥结痂,无后遗神经痛;显效:皮损80%以上干燥结痂,轻微后遗神经痛;有效:皮损50%以上干燥,明显后遗神经痛;无效:皮损无好转,或仍在进展。总有效率=临床痊愈率+显效率。

2 结果

本组108例,临床治愈84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7%。以上无效3例中1例因未能每天坚持治疗,另2例因体质差不能耐受而未完全按顺序治疗,有效7例中多以老年体质较差,伴随内科疾病较多。

3 讨论

带状疱疹系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故给予阿昔洛韦有效对抗病毒,若患者病情来势较猛时,配合静点双黄连注射液、病毒唑注射液、中西药结合更快更有效控制病毒的繁殖。口服中药我们选方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胆草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黄芩、栀子苦寒泻火,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使湿热从水道排除,生地、当归滋阴养血,柴胡引诸药入肝经,板蓝根、败酱草加强清热解毒之功、元胡、川楝子行气通络止痛,以减轻疼痛,现代药理研究:胆草、黄芩、栀子、板蓝根、败酱草等药均具有抗病毒作用,带状疱疹系因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妄动,脾经湿热内蕴,温热 火毒蕴积皮肤而成,气血凝滞,以致疼痛剧烈,故用毫针刺络以使火毒外泄,瘀血得除,然后拔罐助刺络之力使湿邪火毒更得以尽泄,因此水疱及局部胀痛感很快消失,最后加以频谱照射,使受损神经尽快恢复,促进局部水肿吸收,水疱处更快干燥结痂。我们观察病人病史愈短,就是一旦患病,越早应用此方法,恢复越快,越晚应用此方法,恢复越慢,且有可能会出现后遗神经痛。此病再次体现中西医结合的优越,不仅病程大大缩短,能为患者及时解决病痛,且价格合理,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单位:050051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作者: 陈 潍 李秀萍 2005-8-1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